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3人教版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1.ppt

3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8233329
  • 上传时间:2018-07-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27.23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变•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 系的主要途径•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阶 段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的表现采集渔 猎时代原始的依赖与 自然文 明时期性增强不能正确认识 关系的 不协调,但已有了 的 萌芽 工业革 命 以来全面呈现 ,人地矛盾自然,试图成为自然 的主宰平衡对对抗不协调协调 激化农业农业崇拜人地 科学征服•二、直面环境问题•3.表现及区域分布差异 •(1)环境污染:主要分布在 和发达 国家 •(2)生态破坏:主要分布在乡村和 • 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发展的 初期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发展与 人口的双重压力;加之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 的工业转移,因此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 重城市发发展中国家•三、走向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 展 •1.概念: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 不危及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3.原则: 原则、 原则 、 原则当代人后代人公平性持续续性共同性•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 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 ,“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 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 面的发展•环境问题 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 类,具体又分为多种类型,对比分析如下 表所示:环境问题类 型原 因我国典型案例 环 境 污 染大气污染工业“三废” 、农药未加处 理或任意排放太湖、滇池、淮 河等重要河湖水 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 污 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 的大量垃圾堆 放大同矿区的煤矸 石噪声污染来自交通、工 厂、建筑、娱 乐等许多城市噪声超 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 漏海 洋污染各类污染物 排入海洋渤海湾赤潮环境问题类 型原 因我国典型案例 生 态 破 坏森林对环境 调节功能下 降滥伐森林东北林区森林 锐减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 化自然植被遭破 坏黄土高原、江 南丘陵水土流 失 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 等华北平原的次 生盐碱化 温室效应、 臭氧层空洞大量燃烧矿 物燃料和使用 消耗臭氧的物 质冰川融化,海 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 减少生物的生存环 境遭到破坏或 过度捕猎等大熊猫、华南 虎、藏羚羊等 减少•选择 可持续发 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 的,我国的国情主要表现为 :在人口、资 源、环境方面,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 压力。

      具体如下图所示:其中,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源这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压力大大超过了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庞大物质需求和废弃物排放超出了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产生资源和环境问题• (2010年湖南联考)关注人与环境 和谐发 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 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据图回答下面问 题•(1)图中的生态环 境极危急区与该地人 口密度分布的关系是 ( ) •A.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都在50~ 400人/km2之间 •B.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大于 400人/km2 •C.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小于 100人/km2 •D.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大于 100人/km2•(2)图乙中①地(提示:林区)和②地(提示 :草原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分别是什么?简 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 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对照图甲和图乙, 不难发现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大于 100人/km2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 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 ,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 境问题。

      第(2)题,①地是大兴安岭林区, 由于超采、采育失调、滥砍乱伐以及森林火 灾等原因,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森林面 积减少;②地是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环境问 题是土地荒漠化,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的•【答案】 (1)D (2)①地的环境问题是森 林资源的破坏;②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 化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林木 超采,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 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②地环境问题的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使草场破坏严重, 导致土地荒漠化• 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处 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走可 持续发展之路• 读可持续发 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 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 别是 ( )•A.①经济 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社会 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 系统 ③社会 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 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 系统 ③生态 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2)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 •A.提供环境资源 •B.产生生活废弃物 •C.产生生产废 弃物 •D.提供物质产 品、资金等 •【试解】 (1)________,(2)________ 。

      •【解析】 第(1)题,①是经济系统,② 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 调控第(2)题,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 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 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 •【答案】 (1)A (2)C • • 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环 境保护,而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 境与发展问题,强调各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 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的是人口、经 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发展•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 ,两个猎手正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 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 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1.“狩猎生产图 ”反映出的人类对 自然 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 •A.采集和渔猎 B.耕作与灌 溉 •C.采矿和冶炼 D.建坝与筑 路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 是 •( ) •A.征服自然,试图 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 源 •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 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 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 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 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

      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 生活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1.B 2.C•(2010年东北联考)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 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 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 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 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3~4题•3.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 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 •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 •4.下列环境问题 ,与湖泊干涸原因相 同的是 •( ) •A.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锐减、臭氧层破坏、过度捕猎 •C.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 •D.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 染•【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可判断,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区,该区域湖 泊补给水源主要是来自冰山的河流;从人为 原因分析,若河流沿线过度使用水资源,就 会使河流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严重时会导 致湖泊干涸第4题,湖泊干涸和B项中所 列三个问题均属生态破坏 •【答案】 3.A 4.B•(2009年北京崇文模拟)2009年2月2日是世 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上游到下游,湿地连接 你和我”。

      湿地与森林、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 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 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 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完成5~6题 •5.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 原因是 •( ) •①围湖造田 ②森林破坏 ③滥捕乱杀 ④兴修水库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6.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体现可持续 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合理性原则•【解析】 本题组考查湿地破坏原因和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长江流域中下游的围湖 造田、上中游的森林破坏,以及环境污染都 对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可持续发展三原则 中没有合理性原则 •【答案】 5.C 6.D•7.(2010年连云港调研)在流域的开发过 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 展、环 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 域的可持续发 展趋势 •材料一 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 地形示意图•材料二 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 代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状况表项目西汉唐金明清人口数量( 万)35.97.85.924.4人口密 度(人/km2)0.380.750.990.753.09城镇(个)16677 耕地面积( 万顷)1.653.254.293.1310森林面积( 万顷)5.343.21.20.29覆盖率(%)705040154 畜牧业程 度(%)10090702010工矿业 (个 )01023灾害频率 (次/百年)0.11.21.31.54•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该流域的河谷特征是________最 主要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草原、荒漠 •(2)该流域蕴藏的矿产资 源最可能是 ________ •A.铁矿 B.石油 •C.煤炭 D.铜矿•(3)该流域人口、经济 、环境三者从可 持续到不可持续发 展剧变发 生在 ________时期,人口、经济 、环境之间关 系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该流域的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解析】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数 量、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必须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 才会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答案】 (1)峡谷 B (2)C •(3)清朝 人口数量大增,粮食需求大增 ,农业 生产从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 ;大量 开垦草山、草坡,毁林开荒,毁林开矿, 山区植被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生 产力逐步降低,粮食产量下降,人口贫困 。

      人口、粮食、耕地、贫困之间逐步进入 恶性循环 •(4)河流含沙量大、地表沟壑纵横、水土 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增加、植被锐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3.8.2 敬畏生命.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1.2.2 做更好的自己.pptx 2024秋新人教PEP英语3年级上册课件 Unit 4 PartA(1) Let’s talk & Ask and answer.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5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02课 端正人生态度 第1课时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课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1.2.3 地球与地球仪(第3课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课件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4.11.1 探问人生目标.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3.8.2 敬畏生命 教学课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课件 1.2.3 地球与地球仪(第3课时).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3.8.1 认识生命 教学课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课件 第5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03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2课时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教学课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课件 第5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2.3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第103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2课时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课件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2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pptx 北师大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3节《激素调节》精品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