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指导攻坚克难普洱市“两基”目标如期实现.doc
6页分类指导 攻坚克难普洱市“两基”目标如期实现普洱市教育局普洱,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全国唯一 “一眼望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方,独特的区位造就了普洱特有的住态环境和经济环境, 也给普洱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少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了普洱市的“两基”工作没有近 路可抄——根据普洱多民族、边疆、山区的特点以及民族Z间、地域Z间经济、社会发展极 不平衡的实际,自上世纪90年代全市规划实施“两基”工作,确定了四类地区三步走的思 路,即:特困地区先“普四”、后“普六”、再“普九”,扫盲工作与“普六”同时推进的办 法进行了全面规划;坚持以乡(镇)为单位验收,分层推进一类地区经济条件较好的思茅、 宁洱,共计19个乡镇,笫一步1995年前实现“普六”,1997年实现“普九”;二类地区经 济条件稍好的景谷、景东、镇沅3县及黑江县的4个乡镇、江城县的2个乡镇,澜沧县的3 个乡镇,孟连县的2个乡镇及西盟县的2个乡镇,第一步1997年实现“普六”,第二步,1999 年“普九”;三类地区经济条件较困难的墨江县15个乡镇,江城县6个乡氛、澜沧县10个 乡镇、孟连县3个乡、西盟县3个乡,第一步1999年实现“普六”,第二步,2005年实现 “普九”;四类地区特别困难的乡村,包括澜沧县的10个乡,孟连县的3个乡、西盟县的3 个乡,笫一步2000年普及四年义务教育,笫二步到2005年“普六”,笫三步,到2010年, 全面实现“普九”。
自1997年思茅区开始,至2009年澜沧县结束,普洱市历经了 13年的时间完成以县为 单位的检查验收——集两代人的努力,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与青壮年文口率的一“长” 一“消”,一所所学校建起来了,校园更美、设施更全;一位位教育工作者成长起来,教学 水平、教学质量提高了,教育管理更加完善科学;一个个目标“拿”下了,普洱教育铸造了 辉煌重中之重重在落实多年來普洱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地位,始终坚持并真止做到了 “三个优先”,即:教育经费优先保证、教育建设优先安排、 教育因难优先解决,为推动实施“两棊”工作捉供了冇力保障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扌旳施, 扎实推进“两基”工作,归纳起來是:施行“十个坚持”,突出“五个强化”,坚持“三个优 先”,抓好“两个落实”坚持“两基”重中Z重,优先发展;坚持“一把手”工程,领导挂帅;坚持实事求是, 做好规划;坚持督导检查,夯实基础;市、县(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都坚持深入基 层,扎实推进工作,力求各项指标达到验收标准;坚持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建立起双线 “目标责任制”,1991年建立了市教育局对各县(区)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1995年乂建立 了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的教冇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建 立层层抓教育、管教育,一级促一级的冇效机制,真正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 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局面;坚持落实包保责任,控辍保学,实行党政领导“一把手”负总 责,县(区)、乡(镇)、村三级领导T•部和部门挂钩负责的实施“两基”工作责任制,确保适 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坚持多管齐下,推进扫盲;坚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均衡发展,先采用就近入学的办法实现“普四”、“普六”,后制定了《集中办学规划意见》, 整合教育资源,使适龄儿童、少年亨受到了更加平等的教育;坚持法律、法规宣传,营造氛 围,各级政府利用多种渠道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实 施“两棊”教育垂要性的认识。
在施行“十个坚持”的基础上,突出了 “五个强化”即: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 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学校安全,确保师生平安;强化实施教育综合 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洱市争取专款,抓好各种项目工程的落实,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市2007-2009 年共投入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资金42403万元,共实施校舍维修、改造23569平方米,新改 扩建校舍面积378754平方米,基木解决了学校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需求抓好“两免一补”的落实,惠及百姓,普洱市制定了《普洱市农村小小学公用经费管理 实施细则(试行)》、《普洱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 进一步规范资金用途,提高资金使川效益,确保“两免一补”政策真iE落到实处,把党和政 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教冇经费筹措“两条腿走路”农村教育点多面广,底了薄欠账多,地方财力冇限为此,普洱市在“两条腿走路”的 指引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一方面争取&款,引入金融信贷资金、民营资本和接受捐赠 等,“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大幅增长,共投入校建项目资金10亿余元,极大改善了 办学条件,校舍面积不断增加,达到3040721平方米,危房面积不断卜降到现在的22万平 方米。
另一方面,普洱市积极推进集资办学工作1995年,共集资880. 1万元;Z后,全社 会关心教疗、支持教育,集资办学蔚然成风:各级领导带头捐资助学;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慷 慨解囊;城市乡村有钱岀钱,有物岀物,有力出力经过儿年的努力,集资办学已成为教育 投入的一个重耍方面在墨江县,提高学生人助金比例,建立人民教育基金,按县内职工年均收入0. 5%征 收;澜沧县从1995年起,设立民族教育发展基金,每年提供20万元专款;孟连县坚持机关 人员的教育集资,每年不少于8万元;西盟县在全县开展“一帮一”活动,县财政每年安排 50万元专款用于教育;景东县发动了全县干部职工-次性描款用于县民族中学建设;思茅 区每年增拨90万元川于“两基”攻坚;江城县从有限财力小每年拨出30万元提高民办教师 工资;镇沅县在每年的财政支出中,教冇经费不少于3()%,每年安排18万元专款解决民办 代课教师工资……社会各界也积极集资办学普洱市成立了教育基金会,筹集到资金506. 3万元;建立 了奖助优秀大学生的长效机制;开展世纪金源集团家庭经济因难学生的资助项冃,帮助就读 于思茅师专和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的300名为生完成学业,资助普洱市-中15名家庭困 难且站学兼优的高中生……景东县文井镇为扩大四中招牛规模,投资10万元,者后、文井 糖厂各投资2万元建盖学生宿舍;西盟县莫窝乡党委书记周荣清、乡长岩撒亲自带领乡属干 部为建盖学校砍伐木料;镇沅县勸人镇近几年把乡级财力基木用于教冇。
乡、镇领导带头为 教育扌廿资,把准备买车或盖办公楼的钱用于学校建设,大家纷纷以实际行动为学校排扰解难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多渠道培训教师教师是推进“两基”工作的骨干力量,普洱市持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电大、本专科函授、教育学院、师大和师专“三沟通”、中师函授、教 师进修学校学历培训和短期培训,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数最不断增加,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至2009年,全市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4. 63%;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 64%, 小学教师合格率达9& 33%2009年,普洱市利用国内外教师培训资源,引进先进的培训模式和手段,积极推进中 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组织1350人参加英特尔未來教育培训,1000人参加携手助学培训 项冃,3770人参加中英棊础教育师资培训,600人参加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H “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师培训,利用“滇沪”合作之契机,上海212名支教教师为受援县培 训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其中,宁洱县教师进修学校获“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 称号,孟连县教师进修学校晋升为省一•级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推动内部管理改革,建立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机制。
从1989年开始,在中小 学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经费包干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三制” 改革,到2005年推行的“校长公选制”、“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分配制”为主要内容的教 冇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洱市以落实提高学牛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体制、 机制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理顺 管理体制,建立投资多元机制,全面启动校长公选、全员聘川、绩效分配等教育改革;确定 了思茅区、呆谷县、宁洱县、普洱市第一中学、普洱市幼儿园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教育综 合改革普洱市教育局始终坚持“抓住两基不放松,突破瓶颈重质量,激活机制重实效,理 顺关系求发展”的思路,金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推进初小教育评价制 度改革工作;加强教研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学习;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多次参加省教科院纽织的教研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为基层学校服务的质量;发挥特 约教研员的指导作用,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学科竟赛、 培训等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古诗文课堂教学竞赛、全市小学科学教师课堂 竞赛、全市中小学体冇教师教学论文评选、全市中小学简捷明快教学教法培训、全市各级各 类学校教师“三牛”教育教材培训;组织了全市高中9个学科高考研讨会,高考、中考复习 研讨会;结合实际,提出了初中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全市教冇教学质罐显著提离2009年全市高考报名人数8966人,上线人数656()人, 比2008年提高5. 4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共有8862名考牛参加高考,上线7917人, 总上线率89.3%,比2009年提高16. 1个百分点创新教育模式,快速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普洱市政府在2006 年6月12 H,召开普洱中心城区教育改革发展现场办公会,决定整合普洱中心城区中等职 业教冇资源,将农校、财校、林校、技校等4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组建普洱市职业教冇中心 完成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升等为普洱市职业教育学院的申报工作,优化资源,深化中等职业 教育改革;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力度,规范其招生行为,从源头上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学 生质量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攻坚克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成 效o 1997年思茅区实现了 “普九”;1999年,景东、景谷县实现“普九”;2000年,镇沅县 实现“普九”;2001年,江城县实现“普九”;2002年,墨江县实现“普九”;2004年,孟 连县实现“普九”;2008年,西盟县实现“普九”,2009年,澜沧县实现“普九”10个县(区) 完成“普九”,青壮年文盲率仅为2. 6%,完成“两基”目标。
攻坚克难中的普洱“扫盲”经验普洱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教冇工作1984年2月召开全市教冇工作会议,提出农村扫盲 以青少年为重点,扫除12-25岁青少年文盲的意见,先后在澜沧、孟连、西盟三个县开展 少数民族文字扫盲工作,经过努力,脱盲青少年能够阅读民族文字翻译的简易读物1990 年国际扫盲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国务院v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意见》,各县配备专 职成教人员169人,教育部门抽调扫肓的专、兼职教师2063人,同时动员学生、解放军、 武警战士、妇联干部参加扫盲,形成了既有组织保障,又有工作措施的扫盲体系乡村小学 实行“一长管两校”、师教两班”的扫盲形式,建立承包扫盲岗位责任制县、乡村的“普 九”干部长年爬山涉水,深入村寨宣传“普九”,狠抓“普九”工作的落实,驻普洱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发扬部队优良传统,派出军警干部,深入村寨农户,参与“普 九”工作1991年,扫除文盲13985人,农村12—40周岁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下降到24.4%, 下降了 4. 77个百分点1995年,市教育局在文肓众多的澜沧县开展暑假集中扫盲活动,扫盲经验受到省地领 导高度评价,市教育局、澜沧励朗镇、孟连景信乡被省教委评为全省扫盲、成人教育工作先 进单位,3个县和乡级成教专干被评为先进个人。
当年全市15-45周岁的青壮年文盲率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