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网络与产业集群政策区别分析.doc
9页产业网络政策与产业集群政策的研究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产业政策作为外生力量,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本文着重阐述了产业集群和产业网络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关键词:产业网络;产业集群;产业政策Research on Industrial Network Policy and Industrial Cluster Policy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dustrial policy is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which our nation carries out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s exogenous force. Industrial policy is that according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ur nation adjust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form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reby to enhance the growth rate of supply aggregate, and make the supply structure can meet the demand of requirement structure effective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industrial network, relative industrial policies as well. Keywords: industrial network; industrial cluster; industrial policy目 录1 产业网络的概述 21.1 产业网络的定义 21.2 产业网络的组成 22 产业集群概述 32.1 产业集群的定义 32.2 产业集群的分类 43 产业网络政与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 43.1 从地域空间来看 43.2 从成因来看 43.3 从形成发展上来看 54 产业网络政策与产业集群政策分析 64.1 产业网络发展中的政策分析 64.2 产业集群组织特性的政策分析 75 结束语 81 产业网络的概述1.1 产业网络的定义产业网络是一群各自拥有独特资源,也相互依赖对方资源的企业组织以及学术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组织等,通过经济、社会等关系,凭借专业分工和资源互补,在要素投入、生产制造和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互动,长期所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互惠性往来关系。
它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方式[1]产业网络提供了网络内不同节点互动的平台,节省了成员组织间的交易成本,加快了组织间信息流通和学习速度,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关系是产业网络的重要特征对于一个产业,行动者众多,它们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产业链上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处于产业链同一位置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共同构成产业网络结构模式,而且其变化显著地影响着产业变化产业政策作为外生力量,在产业网络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等方面对产业网络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合理地制定产业政策,能有效地发展新兴产业网络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2 产业网络的组成一般认为,产业网络由行动者(actors)、资源(resources)与行动(activities)三大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2]一般来说,行动者是完成活动和控制资源的主体,即聚集的企业,他们通过活动和利用资源发展相互关系,构成网络,它不仅包括生产商、批发商、运输商、零售商、消费者、经纪人等,而且在更广的范围上包括政府、中介组织机构、教育和培训组织等;活动是指行动者在市场中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行动者之间进行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流动的过程,在交换过程中伴随着产品价值的增值与价值链的形成;而资源则是行动者完成活动的媒介,包括物质资源(机械设备、原材料等)、金融资产、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行动者活动的目的就是转换资源,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一种资源。
产业网络可以看成是一个同一产品行动者之间各种关系的平台(如图1)[3]从纵向看,产业网络中的成员有产业链上的上游企业、中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它反映了产品从生产到运输、销售,再到顾客消费的产业链式结构,嵌入到这种链式结构中的是制造商、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之间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以及产品的增值过程因此,纵向上产业网络更像是一个价值链或供应链从横向看,产业网络中的成员有与产业相关的竞争企业和互补企业,是处于产品链上同一环节的行动者之间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当产品供大于求时,为争夺产品链上下一环节的资源,行动者之间表现出一种竞争关系,当然为了合理地分配和分享资源,它们需要合作关系;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处于同一环节的行动者对上一环节的资源又表现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环境来看,产业网络中的成员有为产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等在产业网络中,各类成员的数量显然是不同的,与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占据了产业网络成员总数的大半,而相关服务机构则数量相对较少同时,每个企业在产业网络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核心企业(或骨干企业)对产业网络的稳定和发展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网络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处于核心地位,尤其是协作产生的协同效应,对集群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之间竞争与协作主要表现在各自的竞争力水平上,由于竞争力的存在使得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变得活跃,产业网络的结构和格局也随着竞争力的存在不断地演化在产业网络演化过程中,产业网络涌现出的行为和功能与网络的结构有关,反过来又影响着网络结构的变化企业的行为和竞争力影响着与其他企业的关联性,即企业的行为影响着网络节点之间联系的分布;同时,由于企业的行为也受到其他相关联企业的影响,即网络节点之间的相关性也影响着企业的行为产业网络宏观上的行为更多地表现出网络演化的增长特性,而产业网络微观上的企业行为则更多地表现出网络演化的择优连接特性2 产业集群概述2.1 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围绕某一产业,由大量具有纵向协作关系或横向互补关系的专业化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高度聚集形成的、呈现出极强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区域经济系统它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区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集群内企业为了实现相互间信息和技术交流,获得了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带来的外部经济,利用集群范围外企业不具备的优势而形成集合它是众多企业基于共同的目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在协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组织,它既非一个企业,又非纯粹的市场,而是介于企业和市场的一种中间性组织。
产业集群包含了两个必然条件:集聚和网络要构成产业集群,首先企业是集聚的,社会和空间的接近才能产生技术溢出和本地市场的外部经济[4]但随着各地产业集群面临的挑战和升级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发现中小企业仅仅集聚在一起是不够的集群内部必须要有网络联系的存在,才能产生创新和合作效率产业集群能否表现出预期的良好绩效,关键是集群内是否存在企业网络,即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一个集群或产业区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1)存在一组地理上接近、在特定领域(属于一个生产系统)专业化的企业,这个条件是集群存在的底线;(2)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或者至少中小企业的数量比大企业的数量多;(3)满足前两条的企业地理集中必须由组织间网络(基于斯密斯-马歇尔-杨格的企业间劳动分工,形成复杂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反映本地产业结构的相关产业的支撑性机构构成2.2 产业集群的分类从集群企业关系来看,产业集群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科层型集群这类集群围绕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心企业运行,核心企业与大量的外围企业是主辅关系,核心企业通常是有规模、技术、品牌或市场优势的大型企业,如日本丰田城的汽车产业集群二是网络型集群这类集群一般由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构成,各企业独立性、自主性很强,对其他企业的控制力很弱,企业间是单纯的分工协作和竞争合作关系,如广东乐从的家具产业集群。
不论何种类型的产业集群,都必须具备四个质的规定性:一是空间属性,即地理集聚性,各集群主体应近距离、高密度地聚集于一定地域虽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有效集群范围上限,但可以确定的是,集群优势随着集群主体地理集聚度的降低而衰减;二是经济属性,即产业一致性,集群主体中的专业化主辅机构面向同一产业,具有高度相关性,形成产业链增值网络;三是社会属性,即本地根植性,产业集群根源于集聚地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和产业历史,是当地人们敢于冒险、乐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紧密的社会网络关系带来的结果;四是系统属性,即相互协同性,集群主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协同,共同创造出产业集群整体所具备的降低成本、加速创新的系统功能3 产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集群内部必须要有网络联系的存在,才能产生创新和合作效率产业集群能否表现出预期的良好绩效,关键是集群内是否存在企业网络,即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网络是集群的本质特征,集群是本地网络的地域载体,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3.1 从地域空间来看产业网络与产业集群是有区别的,一般集群研究理论强调集群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以及由于企业集聚而形成的本地化社会网络,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做的界定,而产业网络则没有此限制。
因后者较强调地域集中的因素,而产业网络则没有此限制可以粗略地认为产业集群=区域空间集聚+产业网络从产业集群必须具备的四个质的规定性中可以看出,其空间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对地域空间的界定空间属性,即地理集聚性,各集群主体应近距离、高密度地聚集于一定地域虽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有效集群范围上限,但可以确定的是,集群优势随着集群主体地理集聚度的降低而衰减社会属性,即本地根植性,产业集群根源于集聚地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和产业历史,是当地人们敢于冒险、乐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紧密的社会网络关系带来的结果3.2 从成因来看产业网络的形成动因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产业网络的形成就是为了获得一种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出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企业有一种不断将相关企业一体化的倾向,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但当一体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产生规模不经济,企业为维持其组织的完整性,即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保持稳定,需要支出昂贵的组织成本因此,企业开始尝试不把所有的企业都一体化,而是通过资金、技术或是人员等纽带与某些企业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这样逐渐演变成了产业网络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非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和要素的约束力已逐渐减弱,而熟练劳动力、高级专门人才及其创造力、研发机构、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网络,以及具有专门知识的投资等方面的影响则越来越突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也可看作是影响企业区位的一种特殊资源。
总之,便捷的交通、广泛的市场联系、可充分利用的研发机构,以及临近发达地区从而能够获得技术、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支持的便利等等构成了关键性企业选址的区位优势,并由此吸引其它相关企业聚之于此,最终形成产业集群3.3 从形成发展上来看产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和新兴产业的产生及产业的发展是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