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升本政治理论历年政治题目集锦.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6159410
  • 上传时间:2021-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9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历届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单元1. 拉图说:“理念”是世界的基础,这种观点属于(1997年第1题)A. 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B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2002年第1题)A.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D.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答案】A3.. 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山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观点是(2002年第2题)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D4. 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必然导致(2003年第1题)(2005年第2题考反面问法)A. 一元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2004年第1题)A.世界观 B.方法论 C.世界观和方法论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 把精神看成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是(2004年第2题)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答案】A7. 唯物主义的古代形态是(2004年第3题)土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里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D.意识的能动性问题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999年第1题)B.本原论问题和同一性问题D.本原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8.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1998年第1题)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9. “存在即被感知”是(1998年第2题)业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0.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即A.思维和存在问题C.认识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2001年第1题)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联系和发展的关系问题12. 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2002年第3题)A.人脑 B.语言 C.物质13. 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是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B.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D.劳动 (2003年第3题)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答案】D【答案】A14. 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2004年第4题)A.形而上学观点 B辨证法观点 C唯心论观点15.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2004年第5题)A.存在性 B.可知性 C.物质性16. 否认相对静止是(1997年第2题)D.二元论观点【答案】AD.精神性【答案】CA.相对主义 B.唯心主义 C.存在主义 诡辩论17.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意识可以(1997年第3题)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 C.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 D.改造客观规律18.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是(1998年第3题)A.唯心主义观点 B. 1日唯物主义观点二元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19.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1998年第4题)A.客观性 也运动 C.可知性 D.稳定性20.. 意识的形式是(1998年第5题)A.客观的 B.主观的 C.主客观的统一 D.人脑的机能21. 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1998年第6题)A.影响因素 B.前提和基础 C.限制条件 D.客观机制2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1999年第2题)A.根本属性 L存在形式 C.时、空标度 D.运动方式2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内容是(1999年第3题)A.主观的 业客观的 C.思维的结晶 D.认识的结果24.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2000年第1题)A.唯物主义 耳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二元论2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中(2002年第4题)A.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追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C.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也是相对的D.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26. 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是 (2002年第5题)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2003年第2题)【答案】BA.形血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27.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A.形式和内容 土方向和道路29.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法是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30. “扬弃”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一元论和二元论 【答案】B(2003年第4题)C.内因和外因 D.动力和性质(2004年第6题)C.辩证法 D.唯物主义A既克服乂保留 B抛弃C既保留乂继承 D矛盾的调和31. 同一矛盾内的两种基本属性是(2000年第2题)A.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圣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血和矛盾次要方血 D.矛盾的对抗性和矛盾的非对抗性32. 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2000年第3题)A.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总和 里.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C.内在要素的总和 D.结构和表现方式33. 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2001年第2题)k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B.唯心论同唯物论的根本区别C.相对主义同绝对主义的根本区别 D.唯理论同经验论的根本区别3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2001年第3题)业特殊性原理 B.普遍性原理 C.同一性原理 D.斗争性原理3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 (2002年第7题) A.个性共性的关系 B.特殊一般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D.原因结果的关系3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2002年第8题)A.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B.是相对的C.是绝对的 D.既不是绝对的,又不是相对的37.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 (2002年第9题)A.相对性 B.绝对性 J客观性 D.主观性38. 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 (2003年第5题)A.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D.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3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2004年第7题)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40.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是 (2004年第8题)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教条主义 D.主观主义41. 正确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可以避免现实工作中的(2001年第4题)国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2001年第5题)B.具体性和条件性D.主观性和抽象性(2002年第10题)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42. 真理的绝对性指的是真理的尽客观性和无限性C.抽象性和条件性4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生产土具有相对独立性C.决定物质生产B.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D.不具有相对独立性4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2002年第11题)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答案】B45. 在社会发展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2002年第12题)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文化传统46. 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联系起来的纽带是 (2003年第6题)A. 环境 B.思想 C.47.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资料 B.劳动工具48.. 生产方式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是 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49. 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问题上A.国体是形式,政体是内容J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50. 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法律关系 B.政治关系5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语言 D.劳动(2004年第9题)劳动者 D.劳动对象(2000年第4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D.各种生产要素的辩证统一(2000年第5题)B. 国体是本质,政体是现象D.国体是现象,政体是本质(2001年第6题)D.文化关系(2002 年第 11 题)(2005 的 11 题)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5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C. 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2002年第12题)(2004年第12题)C. 人口因素 D.文化传统 53.54.5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关系 B.生产力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A.B.C.D.(2004年第12题)J生产方式 D.文化传统(2003年第7题)C.阶级斗争 D.先进社会意识(2004年第10题,与2001年第7题相似)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先进与落后的矛盾【答案】A56.(2000年第6题)同时也承认历史人物的作用 但否定历史人物的作用57.5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L人民群众创造历史,B.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C. 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共同创造历史D. 历史人物创造历史社会基本矛盾是 (2001年第7题)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IL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的本质属性是 (2004年第11题)(2001年第8题)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精神属性 D.文化属性(2005年考人的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答案】B第二位元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1999年第22题)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2..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初步提出了关于(2000第22题)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C.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3. 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2002年第14题)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4.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2002年第15题)A.打击 B.限制5.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A.农民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C.赎买 D.保护(2002年第16题)B. I日民主主义革命D. 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答案】C6.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2003年第13题)A. 1840 年到 1911 年C. 1840 年到 1949 年B. 1911 年到 1949 年D. 1919 年到 1949 年【答案】D7.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标志是(2003年第8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