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教育的课程.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79165325
  • 上传时间:2024-02-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2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师教育的课程课程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课程结构集中体现了各类、各层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 格,反映了教育者的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是向未来教师 传授知识、培养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教育活动中影响人全面素质提高最为 直接、最具稳定性的基本因素一、相关概念界定(一) 课程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年)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 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Cursumrace course),转义为教育术语,意思是学习者学习的路径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 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字典中很普遍课程既 可以指一门学程,又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到目前为止为大家普遍认可的说法是:课 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 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氛围的影响狭义的课程,是指各 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二) 教师教育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 了 “教师教育”的概念,并提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每个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改革、加强和 发展教师教育来实现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过去的“师范教育”也包 括对教师培养和培训两个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培养和培训相对分离,相互沟通不够,容易 被误会“师范教育”仅是对教师的职前培养现在的“教师教育”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 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体现了对教 师的教育是连续性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1可以说,教师教育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 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2现代的教师教育的概念不再局限于职前教育,而是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强化职前教育、 入职教育、在职教育的联系和沟通,使之成为一体三) 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是指培养一个教师所需要的品德教育、知识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实践内容的 总和3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教师专业化的追求,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帮助教师自我成长的。

      在教师培养过程中,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是以一个外来知识的简单接受者和外界“要 我学”的被动角色,还是一个积极参与的“我自己要学”的主动角色来参与其中,效果是完 全不同的因此,从学习者的自我成长角度来看,课程不仅意味着知识,更多的意味着学习1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推进教师教育发展.中国教育报[N].2001-7-21 (3).2瞿葆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顾明远.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 105. 者占有、获取知识的过程视课程为经验,就可以避免传统课程观把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隔离的错误,使学习者能够超越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找回真正失落的主体意识,充分利 用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提供的丰沛的教育资源,扩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丰富自己的生活世界, 最大限度地获取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从新的课程观出发可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这样 的描述:教师教育课程是“课程”的子概念,它是职前教师培训(高师)课程、新教师入职培 训课程和在职教师培训课程的有机整合,是教师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学习、 自学等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取的全部知识经验的总体1。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一) 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有着比较长远的历史,到20世纪60 一 70年代基本走向大学 本位的教师教育,其课程设置比较成熟,相关研究众多,主要概况如下:在课程设置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基本分为三大板块:一是教育基础 课程;涉及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为未来教师今 后任教的学科而设各种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是教育类专业课程,通常开设的课程分为教 育基础理论、教育方法与技能、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习在课程组织形式与结构方面,国 外主要存在着并行性教师教育课程模式、整合性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和连续性教师教育课程模 式并行性教师教育课程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将教师教育课程与学术性课程有机整合,如 果学生选择教师专业,在大学的前两年开始学习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整合性教师教育课程 模式”中,学术性培养与专业性教育不仅同时进行,而且是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的,重点 强调与教师职业相关的问题,并力求使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一体化连续性教师教育课程 模式”是指大学生取得学士学位后继续学习1 一 2年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将师范 性课程和学术性课程分开进行。

      在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方面,国外具有许多研究例如,美国 教师教育研究者认为,评价教师教育课程计划是否卓越,涉及到以下方面的问题:①教师准 备课程(如文理基础课程、临床经验、专业课程等)中的个体、团队以及构成要素如何评价? ②教师准备课程如何结合课程标准进行评价?③教师准备课程如何开展综合评价?④用于支 撑评价教师准备课程的信息以及相关文化特征是什么?等等在教师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国 外也普遍重视例如,美国有关研究者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有:① 应该关注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而不是考虑究竟是谁开发课程②教师教育课程应该与社区 和中小学校紧密联系,监控师范生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的经验③大学教育学院 应该将教师教育课程策划能够作为一种职责,作出承诺;否则的话,就应该取消大学的教师 教育职能等等相对而言,国外对于中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关注不多,而且“西方世界对于中 国的研究大都局限于现代化的论述,过分地拘泥于对客观性的坚持,而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 方向很少或几乎不加以意愿或推荐性的论述二) 国内研究概况我国教师教育虽然具有百年历史,而有关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相对历史较短随着改革开 放,关于师范教育课程研究日益引起人们注意,21世纪开始日益增多。

      关于研究的文章大 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专著中的章节,另一类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两者相比较后者居1韩雪松.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3, 14 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论文颇多我国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李国栋的硕士论文《教师教 育课程设计初探》主张,1课程设计是制定课程计划、形成课程方案的过程,主要涉及课程 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两个方面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即指依据教师教育和课程 设计的基本理念,对职前、入职和在职三个阶段的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杨青松的 硕士论文《我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编制模式研究》认为,2整个课程领域最关键和最核 心的活动或环节主要就是三个: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当前而己,关于“课程 编制”的理论研究又是最为薄弱的,所以该研究主要论述的是教师教育课程编制的问题,特 别是教师教育课程编制的模式问题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多如 许文学的《试论教师教育课程动态机制的构建》认为,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的动态发展机制依 据是:师范教育自身发展、教师专业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地区 间发展不平衡、以人为本、终身教育、学科本位、校本课程等。

      徐银燕的《综合性大学教师 教育课程设置的建构》提出建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思路:改革公共基础课程、 重组专业课程、以课程群的方式开设教育类课程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万明钢的《教 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一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为例》认为,师范大学向 综合化转型是普遍的趋势,转型改革在宏观思路上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目前的关键问 题是如何把这些共识落实到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研究近年来,专家学者开始思考教师教育课程应该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例如,张传隧 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施》主张,3应当遵循时代性和前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统一性和灵活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和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原则;建构与教师知 识结构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依此提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模式及其实施建议 钟启泉、胡惠阂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4从建立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课程 改革目标、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标准、形成以实践为取向的开放性的课程结构 三个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论述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这 方面的专著较少,论文较多。

      如王泽农的《中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5对英国、美 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及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现 状及问题,提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李其龙和陈永明的著作《教师教育课程 的国际比较》6主要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教师教育 的课程设置作了探讨,指出了上述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特点和改革趋势在各类 研究中,人们更多的是从实践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来考虑和研究问题,或者从国际比较的角 度来研究问题,这样做虽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师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 意义;但针对教师教育课程编制的历史方面研究还比较缺乏如果能从教育史的角度描述我 国主要历史时期教师教育课程编制的内容、特征,并加以评析,就可以对当今教师教育课程 改革提供借鉴1李国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初探〔D).扬州大学.2006.2杨青松.我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编制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3张传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施[J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3).4钟启泉,胡惠阂.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5,(l)5王泽农.中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李其龙,陈水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三、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一) 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以课程设置与实施作保证。

      目前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主要 由师范院校承担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决定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因素根据知识结构的类 型,可以把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分4大块: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1. 普通教育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又称为通识教育课程,最初是由西欧的博雅教育发展而来,旨在给学生进 行人文学科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人文气质就教师教育课程发展趋 势来看,各国普遍认为,广博的通识知识是未来教师从事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他们重视和 加大了普通教育课程的比重,如美国普通教育课程占课程总数的比例为40 % ,日本和俄罗斯 为37%,德国为33. 3 %目前我国高师的普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以大学英语和计算机为主 的工具课程和以“两课”为主的德育类课程,这类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20 %- 25 %相比 发达国家而言,门类少,占总课程的比例小2. 学科专业课程随着80年代后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教育研究都增加了对教育内容的关注,并 逐渐认识到,学科知识既包括学科内容,也包括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 直接影响到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效果1985年李.S.舒尔曼(Lee. S. Shulman)在美国 教育研究协会(AERA)上将这种观点概括为“学科教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