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深式就地冷再底基层监理细则.doc
13页全深式就地冷再底基层监理细则全深式就地冷再底基层监理细则编制:审核:批准:目目 录录一、编制依据二、总体目标三、质量目标四、安全目标五、施工监理工作要点、方法六、施工总结一、编制依据1、#########维修改造工程施工合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招投标范本文件》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部分) 》JTGF80/1-20043、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5、 《公路路面底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6、 《甘肃省公路管理局二级公路标准化管理指南》7、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F41-2008 二、总体目标二、总体目标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按照“预防为主,先导试点,全线推广”的原则,对全深式水泥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工艺,建立样板工程,引领后续同类工程的标准化施工,以提高项目的施工工艺水平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使工程质量和外观处于可控范围,以指导后续工程批量生产,预防后续批量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有效减少返工损失,缩短施工工期。
通过实施全深式水泥冷在生底基层施工认可制,强化事前和事中控制,总结管理经验、施工经验和工艺标准,树立典型示范工程,使业主、监理、承包人三方在工作程序、质量标准方面进一步协调一致,达到消除管理通病、质量通病、工艺通病的目的,对于工程质量管理和推行标准化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三、质量控制目标三、质量控制目标1、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前原基底质量控制原基底必须经过承包人处理以后,在总监办抽检合格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在生底基层的施工对原基底的处理要求:在铺筑前一天进行排查,发现软弹和松散部位,应立即进行换填处理 2、全深式水泥冷再生底基层级配控制全深式水泥冷再生底基层集料采用原路面结构层铣刨料,水泥剂量控制为 4.5%,悬浮密实型结构 (施工时水泥剂量增加 0.5%,施工按 5%控制)⑴水泥: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 4 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宜在 6 小时以上的 32.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订购前应将初、终凝时间要求提供给供应商,按要求配置水泥,达到规范规定的时间要求方可使用初凝时间 270 分钟,终凝时间 360 分钟以上)⑵混合料:该料的筛分采用 3 级筛分达到级配要求,级配须满足下表要求:(悬浮密实型)方孔筛尺寸(mm) ,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筛孔尺 寸 (MM)12337.510090-10031.5100----26.590-100--66-1001972-89--54-1009.547-67--39-1004.7529-495-10028-842.3617-35--20-701.18----14-570.68-2217-1008-470.0750-70-300-30⑶、水:采用人、畜能饮用的水。
3、现场质量控制⑴混合料的配比严格执行中心试验室批准的混合料配合比⑵混合料按试验规程抽检频率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计算,确定各粒径集料组成比例⑶混合料采用冷再生机拌合,及时跟踪检测,确保混合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⑷混合料的碾压:必须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路机械必须采用20t 以上振动压路机和 25t 以上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组合⑸检测:压实度≥95%,7d 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应≥2.0MPa4、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在生底基层试验路段质量控制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在生试验路段一般不小于 300 米,试验路段实施方案必须保证试验路段的施工组织、机械配置组合,施工工艺等达到质量要求,使试验路段起到大面积指导施工的作用1)承包人应在一个月前对原基底结构层的混合料进行取样检测,做各项试验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且长度不小于 300m 的地段在试验路段铺筑前 14 天,承包人应将试验段实施方案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铺筑试验路段2)试验方案内容包括:试验路段的地点、桩号,试验目的,所用机械设备组合,材料规格,质量控制、工程管理、安全环保管理措施等3)试验段施工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整平方法、材料的含水率等。
试验结束后,应提交试验成果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作为同类施工时使用的依据4)在试验段施工中如果原基底材料有变化,承包人应及时进行混合料的各项试验,同时监理工程师要对其进行验证,确定合理的试验数据,指导施工5)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得到以下结论:a、混合料的级配曲线;b、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等;c、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d、质量评价指标、标准;e、优化后的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f、原始记录、过程记录;g、对施工设计图的修改建议等5、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在生底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1)水泥必须采用配合比批准的水泥品牌和强度等级;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用量应按设计控制准确2)水—必须符合工程使用标准或生活的用水3)混合料—冷再生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基本能达到规定的要求4)碾压—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从加水拌合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应超过 3-4h,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碾压过程中,严禁压路机械在已完成的底基层上掉头5)取样和试验冷再生水泥稳定混合料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E51-2009)标准方法进行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含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已完成的铺筑层上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进行压实度试验,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 2000m2 检查 6 次以上。
水泥稳定底基层和基层的龄期达 7-10d 时,应钻取芯样检验其整体性6、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在生底基层养护质量控制⑴底基层养护必须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养护期不得少于7d⑵全深式水泥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养护期间严禁一切机动车辆行驶⑶全深式水泥冷再生底基层养护期间要求有专人、专车负责段落洒水养护四、安全目标四、安全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把安全生产管理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严格过程审查、检查及监督,确保施工过程无大的安全事故发生因######项目属于边通车边施工项目,交通运输安全特别要引起重视,要求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工作:1、制定相应的施工保通方案2、加大安全费用的投入,购置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3、在施工段落及相应的平交路口,设置专人指挥交通4、加强夜间及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的安全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5、除按上报的安全方案执行外,在施工段落(300 米左右) ,设置限速 5KM 的警告标志,并设减速带五、施工监理工作要点、方法五、施工监理工作要点、方法1、审查开工申请(1)在首件工程开工前 14 天,承包人必须首先向总监办提交工程开工申请报告,报告应附有测量资料、试验资料、施工组织设计等基础资料。
2)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所报资料应逐项进行审查,审查重点:a、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包含雨季施工措施等内容b、施工现场设置的标示牌要符合标准化管理要求c、技术及安全交底要有针对性d、进场的材料、人员、机械设备是否满足施工需要;e、进场的材料质量要合格f、标准化施工工艺要符合规范要求;g、要明确检测方法和检测频率以及重点难点部位的控制措施2、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图3、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监理要点、方法(1)仔细审核承包人的工程开工申请报告2)仔细审核承包人的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方案底基层施工方法和分段作业长度需满足施工条件、设计要求及承包人的施工能力底基层施工的条件符合规范要求,且能保证底基层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3)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设备、机械和人员到场情况及现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审核承包人施工准备原材料抽检试验 人员、机械设备进 场情况审核批复底基层配合比设计监理进行配合比 验证试验审核承包人底基层施工方案复测道路中线、高程控制点检查基层施做条件旁站底基层铺筑过程监理要点冷在生底基层水泥的摆 放和摊铺情况 冷在生机铣刨与拌合 整形、碾压及接缝调头 的处理情况 抽样制作抗压试件检查压实度和养护情况场施工准备情况。
(4)通过试验,检测冷再生混合料是否满足以下技术要求:再生结合料类型水泥石灰检测项目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 不小于3-52.5-3----0.8无侧限抗压强度(Mpa)底基层 不小于1.5-2.51.5-2.00.80.5-0.7(5)因使用水泥、石灰等作为再生结合料,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按以下项目、频度等进行抽检,结果满足以下要求: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压实度(%)≥95每车道每公里 1次重型击实 T0924或 T0921抗压强度(Mpa)符合规范要求每车道每公里 6个或 9 个试件T0805含水率符合规范要求发现异常时随时试验T0801级配符合规范要求每车道每公里 1次T0302水泥或石灰剂量不小于设计值-0.1%每车道每公里 1次T0809(6)严格施工过程检查a、冷再生底基层水泥的摆放和摊铺情况:人工摊铺:在原路面上用白灰打出方格,按确定的施工工艺计算出每个方格撒布的水泥用量进行人工摊铺,确保均匀一致机械摊铺: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速度、撒布量等) ,按确定的施工工艺计算出撒布的水泥用量,在现场进行试验、调整符合要求。
b、冷再生机铣刨与拌合:根据铣刨机能力,水泥的初、终凝时间及现场气候条件等,确定合适的作业长度初步确定为 100 米,人员跟进作业,及时检测铣刨深度,宽度、压实厚度等是否符合要求,拌合是否均匀,检测灰剂量是否符合要求c、整形、碾压及接缝的处理情况:严格按确定的碾压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整形:机械加人工整形,确保纵坡、横坡符合要求碾压:严格控制碾压遍数,碾压时,轮迹应重叠 1/2 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底到高的原则,匀速行驶一进一退为一遍,严禁在工作面上掉头和急刹车接缝处理:纵缝处理:如果是半幅作业,第一次铣刨到路线中心向另一侧 30cm,确保另半幅施工时能够重复铣刨 30cm,保证纵向接缝处没有夹缝横缝处理:用人工或机械将接头处切平,保证横向接缝处没有夹缝,标高和平整度符合要求d、按以下检查项目和频度对外形尺寸进行抽检: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平整度(mm)10每 200 延米 2 处,没处连续 10 尺T0931纵断高层(mm)±10每 20 延米 1 点T0911厚度均值-10(mm)单个值-20每车道每 10 米 1 点插入测量宽度(mm)不小于设计宽度,边缘线整齐,顺适每 40 延米 1 处T0911横坡(%)±0.3每 100 延米 3 处T0911外观表面平整密实,无浮石、弹簧现象,无明显的压路机轮迹随时目测注:当再生层用作二级公路底基层或者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时,纵断高程注:当再生层用作二级公路底基层或者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时,纵断高程控制要求可适当放宽。
控制要求可适当放宽7)加强检查验收:全深式水泥冷再生工程完工后,将全线以 1-3Km 作为一个评定路段,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8)所有检查项目都必须合格,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否则立即进行返工处理至整改合格六、施工总结六、施工总结1、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工程完成后,承包人应对其施工工艺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提交总结报告施工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1)全深式水泥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工程概况(2)全深式水泥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3)各工序检测试验数据和相关报告(4)全深式水泥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工程质量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