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籍分类与古籍定级标准.ppt

6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225785
  • 上传时间:2018-08-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25K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古籍分类与古籍定级标准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徐忆农 2008年3月31日2一、概说n这次古籍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古籍基 本信息、古籍破损信息和古籍保存状况 信息等n古籍基本信息主要指古籍数据标识号、 古籍书目信息(如书名、卷数、著者、 版本、附注、分类、定级等)、书影等 3二、古籍分类n古籍分类的目的,一是为了查找方便; 二是总结学术源流古籍分类就是根据 书的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 门别类系统组织古籍的一种方法4二、古籍分类n(一)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简况n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当时刘歆(?—23) 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 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六略)三十八小类,其 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 分类目录,也是世界上最早将人类知识加以系统化的一种 创举《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 文志》沿袭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分为甲(经) 、乙(子)、丙(史)、丁(集)四个部,李充编制《晋 元帝四部书目》,正式确立了四分法的次序至于四部书 之称经、史、子、集,则北齐颜之推(531—约590)著《 观我生赋》自注中已有之。

      唐初的《隋书·经籍志》总结前 人经验,采用了南北朝以来赋予四部的经、史、子、集专 名5二、古籍分类n从此之后,中国历代公、私书目,大多是用被 视为“永制”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制 的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 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 名四库新中国成立后,全国789家收藏古籍 的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 分经、史、子、集、丛五部,本质上仍是四部 分类法的延续6二、古籍分类n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将人类知识归纳为记 忆(历史)、想象(文艺)和理性(哲学)三大部分,除了经 部以外,其他和中国四部分类法史、集、子暗合培 根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中国的事物,因此他所提出的 三分法,很可能受到中国分类法的影响此三分法是 现在西方各种图书分类法的基石,如《杜威十进分类 法》是世界上现行文献分类法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类 法,它是将培根的知识分类次序倒置排列为哲学、文 艺和历史,展开为10个大类:总论、哲学、宗教、社 会科学 语言、自然科学和数学、技术(应用科学)、艺 术、美术和装饰艺术、文学、地理、历史及辅助学科 7二、古籍分类n(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类法n整体分爲經、史、子、集、叢五部,各部又分 类,有的类又分属,属下又根据情况进行复分 。

      具体类目如下:8二、古籍分类n经部[“经”是指织布时的竖线,人们只有先把竖线排 好,才能用横着的纬线织出布来古人由此引申认为 ,儒家思想及其有关著作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根本 保证,因此把它称为“经”作为重要经典的儒家著作, 最初只有六经:《诗》、《书》、《礼》、《乐》、 《易》、《春秋》(其中《乐》早在战国后期即已失 传)到了唐代有“九经”之说,宋代又发展为“十三经” 另外,古代经部的书除了包括儒家诸经外,还包含 有“小学”(即今天的语言文字学)类的书总之,儒家 尊崇十三经之正文与注释、研究经文之书入此,传统 语言文字学与谶纬之书亦入此]9二、古籍分类n朱自清《经典常谈》云:“《诗》、《书》、《礼》、 《乐》等是周文化的代表……这些原是共同遗产,但 后来各家都讲自己的新学说,不讲这些,讲这些的始 终只有“述而不作”的儒家因此《诗》、《书》、《 礼》、《乐》等便成为儒家的专有品了10二、古籍分类n总类[内容涉及两个以上同级类之书入此,下同但此类只收如《 五经》、《十三经注疏》正文与注释经文之书,而综合论述,研 究群经的书入群经总义类]n易类[凡易经正文及注释、研究易经的著作,如《周易》、《周易 集解》、《周易音义》、《卦变考略》等入此。

      易纬[纬是对经而 言,指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如《易纬坤灵图》等亦入此以 下类推]n书类n诗类n礼类n 周礼[又称周官,是记载古代官制的书] 仪礼[又称士礼] 礼记 三礼总义 通礼[以三礼为主体,进行贯通解释,重订次序而兼辑 历代礼制的书入此,如《五礼通考》等] 杂礼书[私家之礼书入此]n乐类[音乐理论与以乐配礼之书入此,乐谱及识谱赏音之书入子部 艺术乐谱]11二、古籍分类n春秋类n汇编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春秋总义n孝经类n四书类n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四书总义[四书正文、注释与研究之著均入 此,如《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入 此,宋朱熹撰《大学章句》一卷《或问》一卷《中庸章句》一卷 《或问》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亦入此]n群经总义类[综合论述,研究群经的书入此,如《经典释文》]n小学类[传统语言文字学之书入此]n汇编 训诂[通释语义之书入此] 字书[以字形分类汉字并加以解释 及研究之书入此] 韵书[以字音分类汉字并加以解释及有关音韵之 书入此,但词、曲之韵书入集部相关各类]n附[《六藝綱目》入此]12二、古籍分类n史部[“史”字之义是记事。

      《说文》:“从又持中,中 ,正也即不偏不倚的意思史”又是古代一种职官 的名称,即史官古代有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 说法史部之“史”指史籍而言,但与今天所说的历史书 籍不尽相同除了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各体裁之史 书入此,典章制度、地理、目録、金石等书亦入此]13二、古籍分类n纪传类[指用纪、传、表、志的体裁写成的史书《四 库全书》之“正史”书入此,《东观汉记》、《通志》等 “别史”书亦入此]n汇编 通代[一书记二朝以上之事者入此,下同] 断代[一书仅 记一朝之事者入此,下同]n编年类[按时间次序叙列之史书,历朝起居注亦附入此 类]n通代 断代n纪事本末类[以事为纲,每事立一标题,并叙明其始末 之史书入此,一书记诸事与一书记一事均入类,如《 通鑒纪事本末》、《钦定平定台湾纪略》等书]n通代 断代14二、古籍分类n杂史类[杂记史实与个人见闻之书入此,如《汉唐秘史》、《国语 》、《战国策》、《明季野史》等书入此]n诏令奏议类n诏令[指君主给臣下的诏令] 奏议[指臣下上君主的奏议]n传记类n总传[二人以上传记入此] 别传[一人传记入此] 年谱 日记 家传 宗 谱 杂录[缙绅、乡贤等録入此] 贡举 职官录n史抄类[节抄史书之著作入此]n时令类[记述有关时令节序之书入此]n地理类n总志 方志 杂志 山水志(山志 水志〖附水利〗) 专志(古迹 宫 殿 寺观 祠庙 陵墓 园林 书院) 游记 外纪[记载域外地理之书入此 ] 15二、古籍分类n职官类n官制[关于政府组织与官吏制度之书入此,如《古今官制沿革 图》、《南京太仆寺志》等书入此] 官箴 政纪n政书类[凡记载典章制度之书入此,内容基本上属于封建社会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工部六部的职能范畴]n通制[凡记载历朝或一朝各种制度之书入此,如《通典》、《 唐会要》等。

      ] 典礼[国家典礼之书入此,私礼入经部] 邦计[关 于国计民生之书入此](赋役全书 钱谷 税务 漕运 钱法[论历代 货币制度之书入此,如《钱通》、《钱法纂要》等书入此,録 钱币之图像、文字者入金石类] 盐政 荒政) 军政[凡论述兵制 与养兵方法之书入此,而用兵方法之书入子部兵家类] 法令[国 家颁布的法律条文入此,而法制理论与法制技术之书入子部法 家类] 邦交 考工[建筑、造船等技术之书入此] 科举[科场条例 、登科録、乡试録等书入此] 公牍[指政府机构之公函] 档册 杂录[政书类不便归属之书入此]16二、古籍分类n目录类n汇编 公藏 家藏 知见 地方艺文 杂录n金石类n总类 金类 石类 玉类 陶类 钱币[注意与政书类钱法之别] 玺 印[注意与篆刻类之别]n史评类[论述史书理论、考证史实、评论历史事实与人物之 书入此]17二、古籍分类n子部[“子”字在古代有很多意义,一般说“子”是古代男 子有德者之称子部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子部中 的“子”最初指的是思想家的著作和记录思想家言行的著 作,如《老子》、《墨子》等它们多属哲学著作 随着学术的发展,子部书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中农学 、天文算法、医学等科学技术书籍占相当多的数量, 另外像小说、宗教等类的书也有不少。

      总之,思想家 著作与记録思想家言行之书入此,古代科技、艺术、 娱乐、宗教之书亦入此]18二、古籍分类n总类n儒家类[以儒家观点立说、立身处事与教育方面之书入此]n兵家类[注意与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别,凡论述兵制与养兵方法之书 入史部政书类军政,而用兵方法之书入子部兵家类]n法家类[注意与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别,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入史部 政书类法令,而法制理论与法制技术之书入子部法家类]n农家类[有关种植、养殖之书入此,而有关动植物特性与饮食加工 之书入谱録类]n附兽医n医家类n丛编 医经 本草 诊法 方论(伤寒金匮 诸方 外科 眼科 妇科 儿科 ) 针灸 养生 史传 n天文算法类n天文 历法 算书19二、古籍分类n术数类n数学[亦称数法,阐明术数基本理论之书入此,如《太玄经》、《 皇极经世全书》、《天原发微》等书] 占候[占视星云之变以推知 吉凶之书入此,如《天文秘苑占六种》、《天文鬼料窍》、《观 象玩占》等书] 相宅相墓[亦称堪舆,相视住宅与墓地以推吉凶之 书入此] 占卜[用一定的物品,随物取数以推吉凶之书入此,注意 与经部易类之别,《周易》象数派之书入此,如《京氏易传》、 《易林》、《周易筮述》等书;而《周易》义理派之书入经部易 类] 命书相书[以人的生辰与外貌来推测未来命运之书入此] 阴阳 五行 杂术[占梦、相字、脉法等书入此,如《梦林玄解》、《鲁 班经》、《字触》、《牙牌神数》、《祝由科》等书入此]n艺术类n书画 画谱 篆刻[篆法、个人印谱等书入此,而集古印、官印等书 入史部金石类] 乐谱[乐谱、识曲赏音等书入此,音乐理论之书入 经部乐类] 棋谱 杂技20二、古籍分类n谱录类[一书品评一类物品者入此,品评多类物品者入杂家类之杂 品]n丛编 器物 食谱 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各动植物之谱入此,而种植 、养殖之书入农家类]n杂家类n杂学杂说[先秦诸子立说之书,如无专类,均入此类,如《鬻子》 、《墨子》、《尸子》、《子华子》、《公孙龙子》、《吕氏春 秋》等书;秦汉以后个人立说之书亦入此,如《淮南子》、《论 衡》、《风俗通义》、《东坡志林》等书] 杂考 杂记 杂品[一书 品评多种性质不同物品者入此,如《洞天清録》、《云烟过眼録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等书。

      品评同类物品之书入谱録类] 杂纂[将二部类以上之书的内容随意杂抄于一书者入此类,如《博 物志》、《意林》、《绀珠集》、《鑒古録》等书]21二、古籍分类n小说类n笔记(杂事 异闻[神怪小说入此,如《山海经》、《穆天子传》 、《白猿传》、《太平广记》、《夷坚志》、《五色线》等书] 琐语[小品文入此,如《玉堂丛语》、《耳新》、《女才子》等书 入此] 谐谑[笑话之书入此,如《开颜集》、《山中一夕话》、《 古笑史》等书]) 短篇 长篇(讲史 人情 神怪)n类书类[从许多图书中采录材料,分门别类按一定体系编辑而成之 书入此]n释家类n大藏 译经 撰疏(注疏 撰述 语录 纂集 史传 音义 目录 杂撰 附[释 、道以外宗教之书入此])n道家类22二、古籍分类n集部[“集(雧)”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群鸟在木 也”引申为汇集、聚集等意义集部书大都带有汇集 、综合性质个人作品综合集称为别集,诸家作品综 合集称为总集当然,集部除包括历代诗、文、赋等 各种体裁的作品外,也包括对各种作品进行评论及文 学理论的著作总之,诗文、词曲等文学作品集入此 ,文学理论之书亦入此]23二、古籍分类n楚辞类n汉魏六朝别集类[个人诗、文、赋等文学作品集入此。

      有的个人著 作中即有诗文,也有经、史、子部其他内容,若散在各卷中,则 仍视为别集;各自独立成书,则视为自著丛书]n唐五代别集类n宋别集类n金别集类n元别集类n明别集类n清别集类24二、古籍分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