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资产投资下的宏观经济形势》.docx
12页固定资产投资下的宏观经济形势 [内容提要] “十二五”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高位减缓趋势,投资效率低,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增加,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当前中华经济正处于新常态时期,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经济新常态的根本缘由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常态十三五”期间,估计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面临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挑战详细表现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限,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增速下降,“其他投资”增长有较大潜力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打算了我国宏观经济很可能将呈现“L”型进展特征为此,投资调控的政策重点应放宽投资准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创新融资模式 [关键词] 新常态;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速放缓;结构优化;融资模式创新 从2022年起的近4年时间里,中华经济持续保持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速度,这与改革敞开以来年均10%左右的增速有明显降低,而且到2022年底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针对这一现象,中央政府做出了中华正处于“新常态”的重要推断①,并提出要熟悉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经济新常态的根本缘由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常态”其一,从需求角度看,投资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大需求之一,而且是三大需求之中波动性最强的部分。
其二,从要素驱动因素看,投资是“资本、劳动和生产率”这三个因素中形成资本的因素因此,深化讨论投资的“新常态”特征,是做好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一、“十二五”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进展特点 2022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呈高位减缓趋势,但仍旧显著高于GDP增速,投资占GDP比重高位徘徊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投资效率有所降低,但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显著增加,投资结构有所调整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但投资率维持在很高水平本世纪以来,特殊是随着2022年我国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比上世纪九十年月末显著回升十一五”期间(2022-2022)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速度年均达到25.7%2022-2022年间投资增速显著下降,2022年仅为15.3%,“十二五”前4年平均每年增速为19.7%,比“十一五”期间下降了6.3个百分点从实际增速看,“十一五”平均为22.1%,而2022-2022年为17.2%,下降了4.9个百分点固然投资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但由于经济增速同时也在降低,因此投资率仍旧有所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平均为58.3%,2022-2022年平均为72.7%,提高了14.4个百分点。
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土地购置费用和旧建筑旧设备的投资只是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并不增加新的资本存量,从支出法核算的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我国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平均为42.4%,而2022-2022年平均为46.7%,也提高了4.3个百分点从进展趋势看,2022年左右中华投资率可能已经达到历史峰值2022年我国投资率(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为47.3%②,比国际金融危机后投资率相对较高的2022年还要高1.3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投资增长速度显著下行,假设固定资本形成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关系不变的话,则2022年我国投资率大约在45%-47%之间,已经低于2022年的值,由于目前我国投资仍旧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因此可以估计2022年左右中华的投资率已经达到峰值水平 (二)投资效率展露较大幅度降低固然经过加快投资可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但在经济增长放缓的状况下,也可能带来投资效率的大幅度下降新增资本产出比是常用来反映投资效率的直观指标,新增资本产出比即每增加一单位GDP,所需要增加的投资额依据测算“十一五”直至“十二五”期间我国投资效率有大幅度下降的现象2022年时,每新增一个单位GDP,需要增加投资2.4元,2022年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对应地带来新增资本产出比从上年的2.1大幅度提升至2.9,2022年,随着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资本产出比进一步攀升至3.6。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资本产出比有进一步下降2022年新增资本产出比已经扩大到4.3从国际比较看目前的新增资本产出比处于较高水平亚洲金融危机前泰国这一比值从1988年的2.0持续提高到1995年的4.4和1996年的6.3,印尼从1994年的2.0提高到1997年的3.6,韩国从1988年的2.0提高到1997年的4.1,日本从1988年的1.5提高到1997年的4.5这些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三)国有投资比重持续下降,但在不少行业仍保持主体地位从投资主体的登记注册类型看,呈现明显的国有投资比重降低而私营投资比重增加的现象2022-2022年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比重从53.5%下降到32.2%,而私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从12.4%提高到30.0%,外资企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从11.1%削减到4.6%分行业看国有单位在不少行业仍保持主体地位2022年国有经济投资的重点行业从大到小依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93万亿元)、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仓储业(2.79万亿元)、房地产业(2.61万亿元)和制造业(1.44万亿元)从各行业国有投资比重看,除农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房地产业以外,其他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比重都在30%以上(见图2),其中电力燃气水、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金融业、信息和软件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业的国有投资比重均超过50%。
(四)中西部与东部地区投资增速展露趋同现象从投资的区域分布看,2022年以来我国呈明显的中西部地区投资快于东部地区的现象2022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分别是22.3%、39.4%、31.9%和30.6%,中西部地区分别比东部地区高出8-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增速更快,这一趋势始终维持到“十三五”期间,2022年,中西部比东部地区的投资增速仍旧高5个百分点但“十二五”期间不同地区投资增速逐步趋同(或收敛)的特征突出显著2022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仅高于东部地区2-3个百分点,而东北地区更是低于东部地区12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可见,投资速度差异缩小的主要缘由是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差距缩小例如2022年,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投资增速比东部地区高约17个百分点,到2022年反而低1个百分点左右,2022年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比东部地区高20个百分点左右,到2022年已经低于东部地区1个百分点左右 (五)新建项目比重持续提高,外延式增长特征突出从投资构成看,新建项目比重从2000年占总投资的45.9%,提高到2022年的60.9%,2022年的62.9%和2022年的66.5%,同期扩建的比重相应降低,而改建的比重基本不变,这说明近年来,由于增长飞速,扩建的空间相对较少,大量投资采纳新建的形式,而以内涵式扩张为主的改扩建比重减小,说明外延式增长特征突出,但2022年展露了转折性的变化。
二、“十三五”期间投资增长的态势分析 随着中华经济进入新常态,特殊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阶段的变化,“十三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面临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挑战 (一)基础设施仍有较大空间,但面临回报率低和融资难的制约随着大规模的资本投入,近年来我国不少基础设施有了迅速进展2022年到2022年,中华铁路里程从7.54万公里增加到11.20万公里,年均增长4.5%,特殊是其中高铁里程从2022年的671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6万公里,近5年平均增速达到42.8%,而高速马路从2022年的4.1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0.44万公里,年均增加12.4%进展到2022年,中华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线路,高速马路最长的国家(美国2022年高速马路长9.2万公里)从公用事业方面看,中华2022年电力装机容量为5亿千瓦,到2022年达到13.6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1.8%,到2022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竣,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也有降低趋势2022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2.22万亿元,在总投资的比重达29.6%,但后来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慢于平均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有较大削减,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为26.8%,到2022年仅占22.3%。
十三五”期间以至更长时间我国仍面临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不管我国高速马路、高速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东部地区的马路、铁路密度也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仍旧有着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例如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依据国际比较,估计“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数将年增长2.4%左右,马路运营里程将年增长1.5%左右例如美国政府长期保持着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1947年美国政府对“马路和街道”以及“下水道系统建设”的投资共16亿美元,占全社会总投资的约4.0%,到1958年,这两项基础设施的投资比重占到7.5%,到1996年仍旧占3.2%的比重但“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投资将面临投资回报率低和融资来源缺乏的难题经过多年的迅速进展,目前我国具有必定投资回报率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经较为完竣,进一步投资的空间有限,剩下的多是投资回报率很低甚至完全属于公益性的项目,比如道路街道、下水管道等由于回报率降低,这些项目对私人投资没有吸引力,务必更多依靠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带动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主要包括财政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融资、土地抵押贷款、地方政府债券等,目前不少模式都面临着不行持续的挑战。
固然推出了PPP等多种方式,但仅对少数项目有效,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估计仍将保持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其详细投资强度取决于投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资金投入的本领估计“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收入将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则基础设施有望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 (二)制造业投资增进步入个位数时代在三大需求中,投资是波动最大的项目,而在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又具有更强的波动性制造业投资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高度的顺周期特性当经济形势较好时,增长速度比其他投资增长更快,而经济下行时也比其他投资下降幅度更大我国自2022年以来,在经济放缓背景下也展露了制造业投资大幅度减缓的现象2022-2022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高达29.6%,快于总投资增速3.3个百分点,而2022年,制造业投资仅增长13.5%,低于总体投资增速2.2个百分点二是制造业投资还受房地产投资、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依据计量模拟,在经济下行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3个月后约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提高0.03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约使5个月后的制造业投资增速提高0.42个百分点,出口增速提高一个百分点,约使12个月以后的制造业投资增速提高0.099个百分点,其他如行业利润率、M2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PPI等也会对制造业投资产生显著影响。
产能过剩冲突持续存在,低水平扩张投资失去市场支撑十二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冲突表现突出,尤其是以钢铁、水泥、玻璃、造船、电解铝等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普遍遇到了产能过剩的约束,2022年这些相关行业的投资速度明显下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后期,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制造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将在2022年前后(即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时)展露峰值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化解产能过剩不行能一蹴而就,“十三五”期间产能过剩冲突估计仍将长期存在,这样在企业的增长模式还没有转变的状况下,产能过剩压力必定会极大地抑制“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