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何作用.pdf
4页美学原理论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何作用班级: 09 美术教育与工艺学号: 094213065 姓名:刘瑞青论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何作用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的是发展完美的人性,使人超越“自我”的有 线存在和有限意义,获得一种精神解放和自由,回到认得精神家园美育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育审美心胸和审美眼光:第二, 培养审美感兴能力;第三,培养健康的、高雅的、纯正的审美趣味 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 超 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 获得终极幸福 美育就是情感教育, 其作用在陶养人的 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美育对 人能发生作用在于美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美育还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 抽象 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 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从教育哲学的角度论美育的作用 蔡元培认为世界有两方面: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现象世界就是物质世界, 实体世界就是精神世界, 就是人类心理和精神的最后依靠、归依人与其他动物 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人不仅生存于物质世界而具有物质需求,人还有心理, 有情 感,有精神世界,渴望心灵有依靠。
美育是实现世界观教育,以达到精神世界的 途径、津梁,这是由美育的特点决定的人人都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这些 都是随人的生死祸福利害等而改变的而美感则否, 美感的特点是无功利性、 超 脱性、普遍性人们面对美的对象,决无占有它的念头,心理的美感是纯洁无杂 念的,众人面对美的对象,都是如此,因此就能忘记人我的差别,而与美浑然一 体,进入实体世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 美育对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 超越功名利禄、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利害生死的境界,使人体验生命的真谛,获 得人生的终极幸福 从美育含义的角度论美育的意义 “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 志;人与人相互关系,莫大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 以德育为中心是也 顾欲求行为之适当, 必有两方面之准备: 一方面,计较利害, 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 凡保身卫国之德, 属于此类,赖智育之助者也 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 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者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 完成者也 ” 可见,美育的目的在陶养人的感情,培养人的高尚兴趣、道德情感、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给人追求高尚行为以动力。
此外,蔡元培还明确讲过:“ 美育之 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陶养人的感情是美育的直接目的;而净化人的心灵, 培养人的高尚兴趣、道德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给 人追求高尚行为以动力,则是美育的根本目的美育能够提起一种超越利害的兴趣,融合一种划分人我的偏见,保持一种永 久和平的心境 可见,美育的作用在于消沮人的卑劣的欲望,消除人我的自私界 限,超越个人利己的狭隘观念,而进入善和美的境界从心理的角度论美育的作用 蔡元培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有三种:一是知识,二是意志,三是情感 知识属于科学,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情感属于美育这种伟大而高 尚的行为,是完全发动于感情的 人人都有感情,却不一定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 这是因为感情推动力薄弱 而美育正是培养感情推动力的 这就从心理的角度论 述了美育对人的高尚行为的作用蔡元培还认为, 艺术能使人养成高尚、 勇敢与 舍己为群的思想为什么呢?他同样从理智与感情的心理关系方面进行了说明: 知航空之理论者,或不敢冒险而飞行;何哉?感情兴奋之时,非理智所能调节; 感情沉滞之时, 非理智所能活泼也。
孰调节之?孰活泼之?曰艺术因为艺术是 超于利害生死之上,而自成兴趣的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同情心而人有了同情心,就能互相爱护,互相扶助美 育为什么能培养人的同情心呢?蔡元培认为,因为美感具有“ 感情移入 ” 的作用 例如,图山水于壁上,可以卧游;观悲剧而感动,不觉流涕;这就是感情移入的 状况从美和美感的角度论美育的作用 美育是如何对人的心灵陶养和高尚行为发生作用的呢?这还得从美和美感的 本质与性质说起 蔡元培认为,从美的诸范畴来说, 有崇闳(即壮美) 、都丽(优 美)、悲剧、滑稽等,崇闳包括至大、至刚两种类型美的对象, 何以能陶养感情?蔡元培认为,因为它有两种特性: 一是普遍性, 二是超脱性一瓢之水,一人饮了,他人就没得分润;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 人就没得并足 这种物质上不相入的成例, 是助长人我的区别、 自私自利的计较 的而美的对象,就大不相同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夕阳明月,人人得而 赏玩;公园的造像,美术馆的图画,人人得而畅观齐宣王称“ 独乐乐不若与人 乐乐” ,“ 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 ” ,陶渊明称 “ 奇文共欣赏 ” ,这都是美的普遍性 植物的花,不过为果实的准备;而梅、杏、桃、李之属,诗人所咏叹的,以花为 多。
专供玩赏的花, 且有因人择的作用, 而不能结果的 动物的毛羽, 所以御寒 人因有制裘、织呢的习惯;然白鹭之羽,孔雀之尾,乃专以供装饰宫室可以避 风雨和好了, 何以要雕刻与彩画?器具可以应用就好了,何以要图案?可知美的 作用,是超越乎利用的范围的 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 出利害的关系;所以当着重要关头,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气概,甚且有 “ 杀身以成仁 ” 而不“ 求生以害仁 ” 的勇敢这些品质就是由于感情 的陶养,而源于美育 蔡元培认为, 美育还能使人们养成宁静而强毅的精神美感有两种, 一为优 雅之美,一为崇高之美,从容恬淡,超利害之计较,泯人我之界限,例如游名胜 者,初不作伐木制器之想;赏音乐者,恒以与众同乐为快;这样的超越而普遍的 心境涵养惯了, 还有什么卑劣的诱惑, 可以扰乱他么?崇高之美, 又可分为伟大 与坚强之二类;存想恒星世界,比较地质年代,不能不惊小己的微渺;描写火山 爆发,记叙洪水横流,不能不叹人力之脆薄;但一经美感的诱导,不知不觉,神 游于对象之中, 于是乎对象之伟大, 就是我的伟大; 对象的坚强,就是我的坚强; 在这种心境上锻炼惯了,还有什么世间的威武,可以胁迫他么? 实施美育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的阶段。
因为美育的目标和功能不仅仅是使受 教育者增加知识, 而是要引导受教育者追求人性的完美,追求一个有意味、 有情趣的人生,所以美育应该伴随人的一生 其中青少年阶段的美育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注意使他们自由、活泼地生长,充满欢乐,蓬勃向上;第二,要注意审 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第三,要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第四:要 组织学生更多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教育班级: 09 美术教育与工艺 姓名:刘瑞青 学号:0942130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