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厦建筑结构CAD培训--总信息教学内容.ppt
19页广厦建筑结构广厦建筑结构CADCAD培训培训 上部结构上部结构GSSAPGSSAP总信息总信息主讲人:严祥雄深圳市广厦软件有限公司GSSAP总体信息参数详解地下室3信息:a) 地下室层数只和风荷载从哪算起有关;b) 嵌固的结构层号是有侧约束的结构层号的极限情况,侧约束的强弱由基床反力系数决定 能够设嵌固的条件: 本层刚度是上层的2倍; 是否有有利因素,板底和土摩擦; 必须设有侧约束的例外情况:输入了地梁层-首层柱的判断从侧约束以上一层算起 PK的嵌固层指嵌固柱脚,广厦是嵌固柱顶,如果PK填1,相当于广厦填0裙房层数:a) 平面中定义塔块时的大底盘;b) 影响活载折减系数的判断;转换层的结构层号a) 凡是输入框较长的项目一般都可填多个;b) 高层中,转换层+2为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c) 转换层大于等于3层,需人工指定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d) 填写转换层将会在文本方式“结构信息”文本输出转换层的刚度比;薄弱层a) 规范关于薄弱层的两个判断-刚度比和承载力,承载力不满足要手工填薄弱层;加强层a) 加强层不是底部加强部位,加强层是高规10.3.3的规定;b) 程序中加强层及其上下各一层框架剪力不再调整;c) 10.3.3中关于加强层的规定1、2、3条软件自动满足,例如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核心筒剪力墙应设约束边缘构件、柱和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等。
b) 悬挂结构不在同一层的模型不能直接使用模拟施工,有时可用后浇来处理;c) 如果两层找平一次怎么办?d) 后浇设计的典型情况:梁一端搭在柱上,一端搭在剪力墙上c) 通过在属性中设置施工号来设定浇筑顺序;e) 指定后浇要注意符合逻辑关系: 主梁后浇了,主梁上的次梁也要后浇; 同一标准层代表了好几个结构层,后浇施工顺序号要大于同标准层代表的最大结构层层号重力二阶效应: 对偏心受压构件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订,即除排架 结构柱以外,不再采用-l0法梁柱重叠部位简化为刚域:a) 广厦的刚域缺省取在柱内1/4柱宽;b) 既有梁刚域也有柱刚域;计算长度a) 新规范版本中计算长度系数已经无用;b) 广厦跨层柱计算长度自动判断的方法:单边跨层自动判断;若无板无梁连接,有多长算多长;若无梁有板连接,做折减,折减方法取最大相关层高的二倍;自己可在柱属性中手工指定计算长度;梁配筋考虑压筋的贡献:实配压筋一般情况下并未达到承载力极限力,所以采用fyAs不成立;不考虑受压筋计算的受拉筋配筋率2%,认为压筋达到承载力极限;在0%-2%之间按线性插值考虑受压筋比例;按构造要求设定受压和受拉钢筋比例梁配筋考虑板的影响: 在缺省刚性板的情况下,板的刚度由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来设定,则梁以更大的刚度算得了更大的钢筋,这些钢筋却全部放在了梁的上面。
程序根据板上已经配得的钢筋做扣减,板在梁面扣面筋,板在梁底扣底筋;考虑填充墙刚度:a) 传统的周期折减不能考虑填充墙不均匀布置的影响;特别是首层无填充墙,二层以上有填充墙的情况,首层是一个薄弱层b) 周期折减和填充墙不利布置结果要取包络;墙梁板水平竖向剖分尺寸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在作墙元细分形成一系列小壳元时,为确保分析精度,要求小壳元的边长不得大于所指定最大尺寸a) 对于一般工程,可取最大尺寸=20;b) 框支剪力墙结构,最大尺寸可取得略小些,如最大尺寸=1.5或1.0;c) 当楼板采用板单元或壳单元计算时,可考虑最大尺寸小于等于1.0;异形柱结构当选择是异形柱结构,薄弱层地震剪力增大1.2,其它结构为1.15(多层); 只有在异形柱构件中定义的柱才是异形柱非标准异形柱目前只能用墙单元模拟或者用常规柱等截面等刚度代换是否高层 主体结构(扣除地下室和顶部小塔楼)大于等于10层或高度大于28m时自动判断为高层 高度大于24m小于等于28m的其他民用建筑指:纯办公楼、酒店、综合楼、商场、会议中心和博物馆等属于高层结构,要在这指定高层结构,商住楼属于住宅建筑不属于其他民用建筑 当处于高层判断的临界高度的房子,因建坡屋面导致本可判断为多层的房子被判断为高层时,可手工指定为多层。
所有楼层分区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0实际,1刚性)缺省都选实际;地震力计算(0不算,1水平,2水平竖向)a) 高规4.3.2条规定,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7度(0.15g)、8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b) 高规10.2.4条规定,转换结构构件应按本规程第4.3.2条的规定考虑竖向地震作用c)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某些房屋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仍应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因此可以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地震烈度、框架抗震等级和剪力墙抗震等级仍应按实际情况填写计算竖向振型(0不算,1计算) 大跨度悬臂和连体结构应计算竖向振型 当考虑竖向地震时,计算竖向自由度的质量,计算的竖向振型参与反应谱地震内力计算(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此时不再考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3节的简化计算方法此方法比简化计算方法更能反应局部竖向地震振动情况地震水准和性能要求性能要求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性能1完好,按常规设计完好,承载力按不计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基本完好,承载力按不计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性能2完好,按常规设计基本完好,承载力按不计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算轻度损坏,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性能3完好,按常规设计轻度损坏,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中度损坏,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墙柱的抗震受剪截面自动按V0.15fckbh0验算性能4完好,按常规设计中度损坏,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墙柱的抗震受剪截面自动按V0.15fckbh0验算比较严重损坏,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墙柱的抗震受剪截面自动按V0.15fckbh0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表5.1.4-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0.280.50(0.82)0.90(1.20)1.40a) 填0,程序自动按上表查表;b) 罕遇地震的能量约为多遇的6倍左右,此可作为罕遇地震下性能计算或者弹塑性计算结果的判断依据。
地震作用方向 先按0,90度计算,算完后再周期文件中输出最不利地震角,大于15度时添加地震方向 程序不仅考虑了内力的多方向输出,还按照规范规定输出了以下8种计算结果,对于规范要求的放大系数也做了相应的自动放大:1)刚度比2)重力二阶效应3)框架剪力调整4)剪重比5)倾覆力矩6)罕遇地震下薄弱层验算7)楼层抗侧立承载力比值8)动力时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结果的比较振型计算方法 3种方法是为了防止振型计算不收敛子空间迭代法速度慢,精度高;其他方法速度快,精度相对差一些; 不收敛的常见现象为平法配筋计算时出现读某一行数据出错的英文提示(不是所有的此提示都是不收敛),此时打开周期计算结果的文本文件,可看到周期是非数字这种时候换一个振型计算方法一般能解决问题个别情况仍然不收敛多半是模型有问题,例如有重叠的柱或者墙,梁板悬空等振型数3倍层数的概念源于无限刚模型,实际模型有可能振型数远大于3倍层数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a)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要考虑双向地震;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的可能的最不利的地震作用b) 多层规则结构可不考虑偶然偏心,但是由于目前只输出了给定水平力并考虑偶然偏心的位移比,因此多层可设考虑偶然偏心,同时偏心系数填0;c) 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的结果是取大值而不是叠加。
抗震等级a) 0为特一级,5为非抗震;b) 端柱和连梁的抗震等级未指定时自动随地震信息中剪力墙抗震等级;c) 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剪力墙抗震等级已经自动提高一级d) 学校医院等需要提高一度设计的重要结构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查抗震等级,若查得抗震等级未变则应将构造抗震等级提高;周期折减系数a) 框架结构可取0.60.7; b) 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 c) 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 d) 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当振型参与质量很难达到90%,常见情况是扭转达不到90%,可考虑设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来近似考虑振型数是结构的固有属性,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不会使振型参与质量达到90%顶部小塔楼考虑鞭梢效应的层数、层号和放大系数 鞭梢小楼的放大系数实际上源于无限刚模型下,多个小楼被无限刚板刚在一起,低估了小塔楼的实际地震力采用考虑多块刚板影响的“实际”模型时,只要取足够的振型数,使得振型参与质量大于90%,这个鞭梢小楼的地震力是能准确算出的此时不填鞭梢小楼也是可以的但是程序中将鞭梢小楼的下一层自动判断为屋面层,屋面层的裂缝允许判断和楼面层是不一样的因此可填了鞭梢小楼层后同时将放大系数填1。
无限刚模型下的小塔楼振动总是同向的 实际模型下的小塔楼振动是各自的框架剪力调整段数和剪力调整Vo所在的层号a) 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剪力不再调整;b) 体型变化大的模型分段调整;c) 调整的目的在于二道设防;设调整上限是由于柱太少此时二道设防不成立自动导算风力 对于广告牌等局部风荷载,程序可在相应的构件上补充不同风方向的风荷载注意荷载的输入只和输入时采用的坐标系有关,和工况的名字无关,例如0度风荷载工况只是个名字,不可认为在此工况下输入的风荷载都是0度方向 程序自动导风荷的算法如下:垂直于风荷载的横断面上统计并排序柱位,得到迎风宽度,然后将用此宽度算得的风荷载离散到已经排序号的柱位上,每个柱位在迎风方向有几个柱则再均摊到这几个柱上因此:a) 跨层柱需要用户层层输入,否则有可能因少算迎风面而少算荷载;b) 若遇到遮挡的情况,例如多塔或分缝,若塔间距小于1米,程序自动不导算被遮挡的荷载c) 若用户只输入了一个塔,想输入遮挡面,可将对应方向的风荷载基本风压填0;d) 若遇到部分遮挡的情况,可在c)的基础上,手工导算风荷载基本风压、体型系数、风方向、结构自振基本周期均可输入多个坡地建筑1层相对风为0的标高(=0m);用于结构建在山上而风压为零处在山底的情况结构自振基本周期可填0按照经验公式计算,也可查结构自振的第一周期折减后填入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及考虑扭转风振影响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高宽比大于5的高层应考虑横风振影响(详见荷载规范230页);判断高层建筑是否考虑扭转风振影响,主要考虑建筑的高度、高宽比、深宽比、结构自振频率、结构刚度与质量的偏心等因素。
计算舒适度的基本风压 按十年一遇的风压来取;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程序自动判定连梁,判据为两端都与剪力墙相连的主次梁,至少一端与剪力墙肢方向的夹角不大于25度,且跨高比小于5.0被虚柱打断的连梁程序能自动合并再判定 程序在进行风荷载等非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承载力设计和位移计算时,不进行连梁刚度折减,以控制正常使用时连梁裂缝的发生,只在地震分析时考虑连梁刚度折减 设防烈度6、7度时可取0.7,8、9度时可取0.5;一端与柱连接、一端与墙连接的梁,跨高比较大(比如大于5),其重力作用比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更明显,必要时可不进行梁刚度折减 弯矩和剪力很大时可在连梁属性中设置 多连梁和更换箍筋形式来做一定的改善中梁刚度增大系数a) 新规范中给了个全按T形截面梁计算弹性计算放大系数的方法,求得的系数往往比我们常用的放大系数还大,不利于实现强柱弱梁,因此GSSAP并没有作为缺省值采用(可使用梁2菜单的增大梁刚命令来求)b) 当为大梁时,板的贡献没有放大系数显示的那么大,因此GSSAP中分成两档考虑;c)当单边有板,刚度放大系数减半,当两边均无板,刚度不放大;当梁边板已经指定壳元,刚度也不放大;当板降标高超过梁高,同样不放大,以上程序均已自动处理;梁扭矩折减系数a) 扭矩折减的原因同样是板没有进空间分析,但板对梁的约束客观存在。
b) 同样程序已经对“单边有板,扭矩折减减半,两边无板,扭矩不折减;板降标高超过梁高,扭矩不折减;板指定壳元扭矩也不折减做了自动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