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婴班教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初探红幼窦作琴渝中教育网.doc
7页幼儿园婴班教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红岩幼儿园 窦作琴一、 幼儿园的基本情况红岩幼儿园是一所近100年悠久历史的重庆名园从1915年建园到现在,经 历了渝女师附属蒙养园. 1952年的大同路幼儿园、64年较场口红岩幼儿园,到2008 年朝天门的红岩婴幼儿园在几十年的办园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三个转变:由过去只服务与3— — 6岁的幼儿,转变为服务于0 — — 6岁婴幼儿;由过去只服务与幼儿,转变为既服务于幼儿,又服务于家长及看护人;由过去只服务于在园儿童,转变为既服务于在园儿童又服务于社区散居儿童这种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办园形式转变,是为了1、 更好地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我国、我市还是我区的教育改革与发 展纲要中都明确指出:要重视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不断完善0 — — 6岁婴幼 儿教育体系,促进幼儿教育向3岁以下婴幼儿延伸2、 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当代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人的最初几年是生命发展最 旺盛阶段针对婴儿的个体差异,不失时机地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婴儿在身体、生理、 心理、行为诸方面得到健康平衡的发育发展,这无论对人一生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的富 强、民族的兴旺都是十分重要的3、 家长的现实需要:当前,社会和家庭对追求高质量的婴幼儿教育要求也越来越 迫切,对三岁前婴儿科学教养的需求空前高涨,目前,渝中区政府把我园定位成婴幼示 范园,需要我们对婴儿教养进行研究。
因此,无论是在2006年幼儿园拆迁修建过程中, 还是在2008年新园开园的实践中我们都比较关注婴儿教养二、 幼儿园实施婴儿教养管理的问题: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具体表现在:(一) 婴儿教养低幼化:认为婴儿教养就是在小班的基础上时间短一点、内容浅一 点、重复的次数多一点1、 作息时间的低幼化:沿用幼儿小班的作息时间,不适合婴儿的年龄特点2、 教养内容的低幼化:国家没有一个规范的0岁到3岁的教学大纲,没有一套完整 的课程体系,内容选择的比较随意要么是幼儿小班的简单化,要么是随机选择,杂乱 拼凑,与孩子的生活实际联系少3、 教育手段的低幼化:大都采用幼儿部老师上课的方式、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比 较忽略孩子自由活动、不受约束的特点4、 教育目标的低幼化:不知道应该在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行为比较盲目, 或者参照小班的培养目标二) 队伍跟不上要求:一方面国家没有统一明确的婴班师资上岗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导致队伍素质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三) 服务形式单一:常见的是日托教养,还有少数园所的周末亲子班相对来说 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四) 管理茫然:要么按幼儿部常规进行管理,要么放任不管,缺乏针对和科学性。
三、我们的做法:两手抓,一手抓好内部管理,一手抓好外部协调工作一手抓:抓好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一)抓先进的观念树立,强化意识管理:1、 通过学习借鉴梳理,我们建立了以下观念:(1) 亲爱儿童、正向鼓励观:重视婴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爱为主, 关爱儿童、赋予亲情,给予孩子积极正向老师妈妈式的关爱满足婴儿成长过程中依恋、 关爱的需要,是婴儿获得快乐、满足、愉悦、自信、成功的情感体验2) 以养为主、医教结合观:在开展保教过程中,强调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及养育 放在工作首位,强调医务人员的及时跟进与指导,实行教养合一、医教合一,保中有教, 教中有医,医教结合,促进婴儿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3) 关注发育、顺应发展观:强调全面关心、关注、关怀婴儿的成长过程把握 关键期和成熟阶段,关注多元智能和发展差异,尊重婴儿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天性, 使他们在丰富适宜多元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4) 因人而异,开启潜能观:重视婴儿在发育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以自然的差异 为基础,提倡更多地实施个别化教育同时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情景,开启潜能, 推进发展2、 我们的倡导:(1) 婴儿教养个别化:是指作为社会集体教育机构的婴儿园教师以孩子个体的现有 的发展水平差异为基础,寻找最近发展区,以个别化的精心照顾和科学护理为手段,寓 教育于婴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促进婴儿健康、快乐、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
个别化教育是相对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它旨在创设最有利于每个幼儿得到最好发 展的环境,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不是指单纯的一对一的个别教育,也不是指对某些 表现较突出的有行为问题或其他不良倾向的婴儿给予特别关注,即对个别行为失常婴儿 的教育,而是面向全体教育对象,给予因人而异的教育指导2) 婴儿教养生活化:是指婴儿园的一切教养活动都必须基于婴儿的现实生活,来 源于婴儿的现实生活,服务于婴儿的现实生活寓教养于婴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 不仅选择婴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通过婴儿的生活来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生 活既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途径二)抓科学的制度建立,确保观念落实:为了保证以上观念的落实,我们建立了 婴儿部的各类制度:如婴儿部教养人员月考核制度、婴儿生活护理制度、卫生消毒隔离 制度、膳食管理制度、健康检查制度,家园联系制度、班务研究制度、班级月考核制度 等20多项制度如婴儿部的教养人员考核里:我们强调教养人员每周对孩子吃喝拉撒 动等各种情况的观察,强调针对儿童不同的情况给予适宜的引导,强调对个案的追踪观 察研究,强调定期(每月)诊断孩子发展现状,有分析有措施强调能识别婴儿需要, 及时给予积极正向的鼓励和支持。
为了规范婴儿部保教人员的行为规范,为此我们制定 了具有操作性、细致性和可检测性的婴儿部保教人员一日生活操作细则,解决了保教人 员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H):抓教职工转岗培训,优化队伍管理:为了补缺老师们婴儿教养专业知识的不 足,实现从幼儿教师岗位转向婴儿教养岗位,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的学习:1、 专家讲学、丰富知识:聘请了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胡朝阳、渝中区妇幼 保健所原所长对全园教职工进行了每周一天为期半年的婴儿心理生理知识的系统学习 这种长时间不间断的学习,有助于大家对婴儿各类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2、 医学培训,持证上岗:婴儿部的老师都持有国家人事部、劳动部、教育部颁发的 育婴师合格证,这是婴儿教师基本的准入资格我们的做法是暑假期间送老师们到新桥 医院参加专门的育婴师系统培训考核让老师们了解孩子从出生以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 其生活护理、教育喂养等方面的知识我园60%以上的老师都取得了育婴师资格3、合理配搭,满足依恋:传统的婴班人员配置是二教二保(二位教师、二位保育 老师),我园是三教一保教师的增加能更好地实施对婴儿的个别化观察、保育教育注重班级人员的合理配置:做到性格能互补、年龄有层次、教养有特长、护理有经 验。
如选择性格温和、有爱心耐心的老师,最好是当过妈妈,有怀孕、生产和养育孩子 经验的人员;人员配备注意时注意老中青搭配,如婴班的人员配置:有奶奶级、妈妈级、 阿姨级、姐姐级人员,使不同人员抚养的孩子都能找到依恋对象4、实践研究,积累经验:我们以课题的形式开展专题研究,并申报成为了重庆市的 课题成立了相关研究小组,协调安排好教科研时间全体教研每周一次,婴儿部的研 究间周一次研究的主题围绕:如何创设婴班的活动环境,如何识别孩子的需要给予及 时的回应;如何与婴儿互动,如何组织婴班活动,如何观察评估孩子的发展坚持医生的下班指导,要求保健医生每天都有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到婴儿班进行实地 指导下班的时间分别是上午的10: 00——10: 30,下午冬季在午睡后,夏季在晚餐时 主要的任务是指导班级的生活护理,习惯培养、个别矫正、伙食营养等四)抓婴儿教养多种服务,拓展办园形式: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全日制婴幼班级教 养、定期定时制的亲子园活动、向社区开放的宝宝苑活动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托幼一体化 的办园新格局除全日制的婴班教养外,我园比较有特点的是:1、宝宝亲子园活动:主要面向0— — 3岁家庭进行的亲子活动教育活动。
我们理念:抓一代、促两代、影响三代的服务理念方式:采用观念、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整合指导方式服务:实施“优质资源、一人一档、菜单式服务、多元评价”的亲子园服务形式:2岁以下每日制(也可以是周末双休制)、2岁以上半日制(9: 00— —11: 30) 形成梯度式的入园准备态势特点:成长面析制、档案评价制成长面析制:指亲子园的老师每期必须就孩子的发展状况给家长一对一、面对面地 分析讨论,采取针对性地措施,共同促进儿童多元发展的一种形式档案评价制:亲子园注重给婴儿提供适合其生长发育特点的个体教养,通过观 察记录,把孩子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音乐与表现等 几大方面发展进行描述,个别诊断、个体干预、个案跟踪,因势利导,清楚地展现出孩 子发展轨道及其取得的成就2、社区宝宝苑:主要针对社区散居儿童开展的免费体验活动:社区合作制:与社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儿童服务定期开放制:指每期二次面向社区散居儿童的免费体验活动五)抓婴儿课程管理,落实育人目标:课程管理是幼儿园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方式基础课程设置:以南师大《托班教养》课程设置为基 础。
补充课程:以幼儿园自己建构的婴儿课程内容为补充我们研究建立了医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婴儿发育发展的监测指标、制定了大板块、 具有弹性特点的婴儿作息时间表,建构完善了具有全面性、适宜性的内容系列和观察评 估系列,探索形成了婴儿教养个别化、生活化的2345做法即2:指入园前做好两件事:第一、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奠定个别化教养的物质基础:我们每学期开学前,老师 都要到孩子家里进行家访,进行专门针对婴儿的年龄特点从生活卫生习惯、家庭教养、 个性特点三个方面儿童入园前的家庭问卷,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饮食倾向;用照相 机拍下孩子的主要家庭环境布置:如睡觉的小床、进餐的小桌子、墙上的画等,然后带 到幼儿园贴在墙上,供孩子观看第二.做好入园前的亲子教育,缓减孩子的入园焦虑:入园前我们一般情况是要组织新小朋友进行一周五次的亲子园教育让孩子在家长 的带领下参与认识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体验幼儿园的快乐,这对了解孩子的个 体情况,让孩子熟悉幼儿园,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3:是指集体教学中抓好3个个别化教育的契机教师设问的个别化在日常活动中教师注重针对不同的幼儿设置不同的问题这种 个别化的设问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能力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教师应答的个别化:教师注重采用灵活变化的应答方式回应每个幼儿的答问、表现, 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心理需求幼儿表现的个别化:对一些需要共同达到的基础性目标,尤其是社会性目标,教师 都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和途径来实现4:是采取四种个别化的教养方式第一:分组分层教学:婴儿班的活动我们大部分都采取分组分层教育,由班级保教 人员共同完成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采取自然分组、性别分组、层次分组等多种方 式,尽量减少集中的、集体的活动,增加自由自选自主的活动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不 同孩子的不同需要第二:区域活动材料的分层提供注重根据儿童的生活设置不同的区域,确保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喜欢的活动空间,并 通过设置有趣的、多样化的区域环境来激发和发展幼儿的兴趣注重根据不同需要投放不同材料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并根 据需要的变化及时投放相关的材料,以满足其探索、操作的需要注重教师指导的个别化:教师给予每个幼儿的指导应是不同的,有的仅给予语言提 示性帮助;有的则帮一半,留一半;有的需要手把手地教,目的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 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三、制定个别化的教养活动方案 个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