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3吴泳仪 魏书生与六步教学法.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h****
  • 文档编号:232780977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05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03吴泳仪 魏书生与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与六步教学法 11教本2班 2022724103 吴泳仪 摘要:魏书生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化思想指导下以培育学生自学实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建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定向、自学、探讨、答题、自测、日结本文将以魏书生的教学案例为基础,逐一分析六步教学法的特点 关键词: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特点 一、生平事迹[1] (一)个人简历 魏书生,男,1950年5月4日,诞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68年参与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代闻名的教化改革家曾获得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并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 三、十 四、十 五、十六大代表曾任盘锦市教化局长、党委书记职务 (二)荣誉及称号 由于他的成果卓著,他先后被评为省先进班主任(1981年)、省劳动模范(1982年)、特等劳动模范(1984年、1987)、特级老师(1984年)、全国优秀班主任(1984年)、全国劳动模范(1988年)、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9年)、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0年)闻名语言学家、教化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84年便指出:魏书生“是个教化家”,而且“不是一般的教化家,他立志教化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

      魏书生的奇迹和荣誉是干出来的他从1986年起任辽宁省盘锦市试验中学校长兼书记,后又兼盘锦市教委副主任,另外还有全国教化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探讨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38项社会兼职但他始终不离教学第一线,始终坚持上语文课,并当班主任他是教书育人的模范在他的带领下,再乱的班级也会变好,再差的学生也能成才他所教班级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素养高,升学考试成果每届都名列全市前茅 (三)著作编著 十多年来,魏书生已在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作报告1100多场,上公开课600多次,堪称全国之冠他酷爱教书,酷爱读书,也擅长写书,至今已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撰写出版了15本书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和《魏书生文选》( 一、二卷)等著作均已重印多次,越来越受欢迎和好评《教化改革家--魏书生》一书出版时,陈慕华、孙起孟、陈锡联、张承先、柳斌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实行的座谈会,对魏书生及其有关著作赐予了高度的评价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还特地为《家教漫谈》一书题了词 除此之外,还有他人编著的关于魏书生的著作:赵伟士的《魏书生教学改革阅历探讨》,张彬福的《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讨》,张峻岭的《魏书生教化改革思想探讨论集》等等。

      魏书生本人编著和他人编著关于他的著作还有许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箴言集粹 1.教化事业 教化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华蜜的劳动教化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老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胜利的快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胜利的快乐,于是老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华蜜 敬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特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敬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华蜜感与骄傲感,削减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2.教化改革 教化是探讨艺术的科学,这就确定了它应当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 一个改革者应当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将来学家的眼光 3.教化管理 宇宙空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万星体,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不是对人的启示吗? 领导者应当探讨什么问题呢?就是那些带规律性的问题,那些乱子还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 4.教学民主 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实,越宽敞 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

      5.语文教学 讲思想教化,往往使人误会为政治说教,可不行以叫思想感染?感染,就更富有艺术性,富有人情味,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探讨学生的心理,并依据探讨成果订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的确可以变更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 6.教学方法 应当常常和学生商议一点教学试验,这样就使教学充溢了源头活水 “互助”二字很重要,帮助学生学习,就不是让学生学习,更不是强迫、吩咐学生学习从中我们这些老师也可以学到许多 7.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当百花齐放 语文教学厚古薄今、厚现代文学薄当代文学,不能算作什么好现象 (五)教化思想[2] 魏书生的教化理论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教化思想的总体框架中,魏书生教化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养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化观、教学观、老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化、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化与现代教化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化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绽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索无论任何人,假如想要变更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变更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育自学实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育自我教化实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化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详细方法 二、教化成就 传统的课堂都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主导权驾驭在老师手中,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因此“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模式长期被很多老师运用如何有效地解决教学中“教”与“学”的问题,魏书生通过对课堂模式的探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78年至84年这七年的教学探究,创建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探讨、答题、自测、日结该教学法注意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来达到自学的目的符合了《全日制义务教化语文课程》中的要求:“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定向,确定课文的学习重点 定向的意思是就是确定这一节课的学习重点,传统的教学中是老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定课程的重难点,但是魏书生曾经说过:“我基本是不教的我是把学生的要求和我的想法统一之后,规定出若干规则和制度,变成可操作性的详细措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这些规则去做[3]所以魏书生的定向就是指师生共同商议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例如鲁迅的《家乡》一文为例,魏书生会先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然后把不懂的提出来,然后由老师总结重点难点,而重难点一般都是课文生字词的意思,关于课文的一些文学常识,课文中心思想以及课文中人物的描写刻画的理解虽然这些重难点都是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中常常遇到的,表面看似没必要师生一起共同商定重点,有点多此一举可是这一步正是魏书生能独树一帜的亮点在魏书生看来,学生始终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老师是带路者,所以老师在课程起先之前的打算也应当引导学生来参加,让他们参加到教案的打算当中,为他们的主体地位打下基础 还有一点是,在定重难点的时候,学生初读了课文,这等于踏出了自学的第一步,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把握,那么下面要进行的教学就会相对简洁了,而且还能省去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的时间。

      个人认为这个定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对新课文的预习梳理,然后对各个学问点进行整理,自然就很简单找出学习重难点因为这个过程并不是老师“独裁”的状态下进行的,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去参加,自己确定的,那么记忆自然就会比以往深刻这也等于是一种变相的学生主动主动学习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实力,还培育了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实力这个方法很值得学习,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比较少的老师运用这个方法,终归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了解没有老师分析得透彻但是这却是一个很大胆的创新教学方法,还是有肯定的实践价值 (二)自学,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阶段,很少老师会让学生自学课文的因为结合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留意力发展还不够完善,自主性不强,自学效率不高还有一点是小学的自学类型课文不多,主要都是老师教授为主的精读课文和综合性学问而中学阶段老师放手学生自学的次数渐渐增多,可是自学多局限于一些略读课文或者课外阅读课文,相对来说教学目标内的课文或学问就基本很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这类的所谓自学都是给出课堂起先的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最终还是由老师主导课堂,自学的意义不明显。

      而魏书生六步教学法中的“自学”却能突破传统,敢于做常人不敢做的,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很英勇的举动 这个自学方法就是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思索,自己解决问题,保证学生有所得由于上一步的定向已经确立了学习重点,那么学习就有了依据和针对性,这样有效地解决学生自学时比较盲目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会学生自己教化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化技巧和艺术同时,我也认为这是一种放权给学生做自己的老师,老师技能从“唠叨”的灌输者转变为在旁边渐渐诱导的引导者,还能节约教学时间的好方法魏书生的学生的自学程度都能达到讲课的程度一般来说,学生在魏书生的指导下利用寒暑假期自学下一学期的内容,开学的时候就用综合试卷检测自学效果,基原来说都考得不错因为运用了这种方法,后进生的成果进步得很快,而且魏书生基本就处于“不教”的状态,但是所在班级的成果却依旧能居于榜首 我认为魏书生的这一方法很好地诠释了叶圣陶先生说的:“老师为了达到不须要教[4]这句话魏书生的对学生的自学坚持,才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自学实力很好的学生同时也帮助了厌倦老师不断灌输的枯燥教学的后进生 (三)探讨,学生合作学习 在上一段的自学学习中,学生确定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自身解决,而在定向的时候,有些重点学生也很难发觉出来,所以要靠老师提出来。

      这时候,探讨就起到很重要的帮助,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或者老师给出问题,小组内相互探讨;探讨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下面举一个运用魏书生“探讨”教学法的例子:“在学习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时,有的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1.为什么宋高宗不想让岳飞等抗金将领收复北方?2.为什么说岳飞只能称为抗金名将而不能称为民族英雄?3.岳飞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今日的和平年头怎样发扬岳飞的这种精神?像这类的问题难度都比较大,不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个人难以做出回答[5]虽然这类问题的难度比较大,学生进行了合作性学习也不肯定能够解答出来,可是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而我个人觉得魏书生的目的重点不是在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探讨胜利解决自学遇到的问题,而是培育学生的一种擅长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