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颂诗三题.doc
8页《诗经》颂诗三题刘生良摘 要 本文讨论了《诗经》颂诗的歌功颂德、情感因素、艺术成就三个问 题笔者认为,颂诗的歌功颂德,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歌得其人,颂得其事,起 码是有功可歌,有德可颂,与后世对君主盲目崇拜、阿谀奉承的做法不可同日而 语,绝不能主观武断地加以否定颂诗并非没有情感或者为文造情,相反,它凝 聚了全民族的情感,充满敬祖尊天之情、自豪自信之情、勉励希望之情等庄严而 真挚的情感,有很强的抒情性,应是最庄重最正经并且最为激动和鼓舞全民族人 心的抒情诗颂诗在艺术上虽较风、雅逊色些,但也有其不容忽视的成就,对后 世文学有一定影响关键词 《诗经》 颂诗 歌功颂德 情感因素 艺术成就颂诗是《诗经》的一大组成部分,但是多少年来,人们研读《诗经》,总是 特别轻视颂诗,对它似乎不屑一顾,甚至把它作为否定和按弃的对象来看待,笔 者对此颇感不够公允,在此拟就关系颂诗评价的以下三个问题作以辩析谈谈自 己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并就教于专家同仁一、关于颂诗的歌功颂德近几十年來,在大陆学术界,一提起颂诗,人们便把它和歌功颂德联系在一 起,认为它是以歌功颂德为基本内容的贵族庙堂文学既然是统治阶级的作品, 又以歌顷统治阶级为主,那自然是应该被否定的了。
这种其为流行的观点和逻辑, 差不多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然而揆诸实际,细加辩析,这套说法是很不正确其 至十分荒谬的颂扬真善美和揭霜假出恶都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文学从来不反对歌功颂 德,也不笼统地反对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关键是要看它歌颂的是统治阶级中 的什么人和什么事,这样的人和事值不值得歌颂,人们当时为什么要歌颂,这样 的歌功颂德反映了什么问题只要对颂诗作点具体分析,就不难看出,颂诗的歌功颂德,首先是对神圣、 英雄的祖先的歌颂《周颂》31篇中,除少数关于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的祭歌外, 其余诗篇均具冇颂祖的内容这些诗篇歌颂的人物,冇周族始祖后稷、先祖古公 亶父、周朝开国之祖文王、武王以及成王、康王,其中歌颂文王、武王的篇章最 多如“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來牟,帝命率育”(啊, 文德无比的始祖后稷,完全可以与上天并立改变了人民的食物结构,哪一件不 是您伟大的业绩您教我们种小麦大麦,上帝使我们更好地发育《思文》)是对 后稷发明种植、造福后人之功德的歌颂•“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 康之”(天生岐山,A王垦治,太王创业,文王康续《天作》)是对太王隼路蓝 缕和文王继往开來之功德的歌颂。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自强不息是武王,无比功业最辉煌,发扬光 大数成康,上帝命他作君王,里里外外亮堂堂《执竞》)是对武王灭商建周和成 王康王承绪开拓之功德的歌颂还冇《维天之命》、《维清》、《我将》、《離》等篇 中,有对•文王的极力赞美,《武》、《桓》、《时迈》、《闵予小子》等篇中,冇对武 王的热情颂扬《商颂》5篇,皆是祭祖之乐歌,歌颂了殷商始祖契、开国之祖 成汤和中兴之主武丁的功德,而以成汤为主女口: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 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冇九冇商之先后,受命不殆, 在武丁孙子(上天命令玄鸟,降而生契始建商,定居殷土多宽广上帝命令武 王成汤,征服了那天下四方遍告那些诸诸侯君长,九州尽入商封疆商的先王 成汤承受天命不懈怠,又靠子孙武丁是贤王《玄鸟》)显而易见,契、汤、武 丁和后稷、太王、文王、武王等分别是殷周民族伟大光荣的祖先和最杰出的英雄, 他们的功德为万民称赞,无疑是最值得歌颂的人物特别是商汤和周文王、武王, 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古到今一直为人们赞颂不绝,既如此,颂 诗对他们歌功颂德,又有何不该呢?古代人对于他们英雄的祖先,充满一•种真诚的崇拜与敬仰,视为神圣。
在他 们看來,这些光荣的祖先体现着天命,承受着天命,与天命融为一体,是具冇人 格的神于是在他们的心目中,祖先、英雄、天神三位一体,受到最为虔敬的膜 拜这就形成了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与天神崇拜相结合的宗教信仰颂诗中对神 圣、英雄的祖先的歌颂,就是这种宗教意识的反映:同时,人们颂扬先祖功德, 一是为了缅怀、祭奠先辈,二是为了激励自己效法先辈继续前进的决心,并教育 后代 三是为了祈求神灵赐福、保佑,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其神圣英雄的祖先, 都是作为抽象化了的绝对的美与善的偶像來对待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颂诗 对祖先的歌功颂德,可以说是对真善美的赞颂和追求伴随着那庄严的歌颂,人 们的心灵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和净化其次,颂诗的歌功颂德,是对贤明君臣的表彰成汤、文武既是神圣、英雄 的先祖,又是贤明之君,自不待言商之武丁周之成康亦属英主明君,因为武丁 中兴和成康之治历來为人称道,也无庸多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鲁颂》中对于 鲁僖公的歌颂对鲁僖公的评价,前人曾有异议,如清代学者黄中松在其《诗疑 辩证》中认为,鲁僖公“既无文德,亦无武功”,不过是个中材之人,没有什么 好歌颂的但是多数人则认为,鲁国自“庆父之难”后,外有强齐威胁,内冇饥 荒困扰,国势岌岌可危。
至僖公即位,内修武备,抚和臣民,外结邻国,易乱为 治,经过一番努力,才使鲁国转危为安他又派兵攻伐淮夷,取得胜利,并收回 一些曾被齐、郑等国侵占的国十,使鲁国恢复了周公时代的版图因此,在鲁国 历代君主中鲁僖公算是能复兴祖先功业、弘扬国家声威的较冇作为的一位尽 管他没有太犬的成就,但毕竟是有功德可歌颂的因此,《馴》颂僖公“能遵伯 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于堀野”,《冇馳》“颂僖公君臣之 冇道”,《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闕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毛诗序》), 虽然不无溢美之嫌,然皆无可厚非由于成汤的功业得力于其相伊尹的辅佐,故 《商颂•长发》把伊尹作为功臣从祀,颂曰:“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就是那 伊尹阿街,是他辅佐了商汤王)这样的歌颂,自是合理必要的再者,颂诗的歌功颂德,是对民族美德的弘扬颂诗对先祖先贤的歌颂,尤 重其德,如《维天之命》称“文王之德之纯”(文王之德是这样纯美);《闵予小 子》曰:“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鸣乎显考父王,您一生 克己尽孝,追念显祖文王,您举贤授能无差);《昊天有成命》谓“成王不敢康, 夙夜基命宥密”(成王不敢贪图安逸,F1夜操劳,勤政为民),《泮水》云“穆穆 鲁侯,敬明其德”(穆穆和美的鲁侯,小心勉修他的品德);《那》称先王“温恭 朝夕,执事有格”(从早到晩温和恭顺,做起事來谨慎沉稳)。
《长发》谓“汤降 不迟,圣敬F1跻”(成汤礼贤下士不怠慢,圣敬之德与口俱增)等等圣贤之功 已难及之,然其德则可继承发扬对圣贤之德的歌颂,就是把它作为一种道德规 范,作为民族传统美德而加以倡导弘扬另外,颂诗中还有对劳动和丰收的歌颂(如《载芟》等)以及对王朝壮丽河 山的歌颂(如《般》),这都与对祖先和神明之功德的歌颂冇关,但反映了人们热 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无疑应予肯定总之,颂诗的歌功德,是对祖先、英雄和神的敬仰,对贤明君臣的表彰,对 民族美德的弘扬,一句话,是对真善美的颂扬它表现了当时人们敬天尊祖、缅 怀英烈、尚贤向善、热爱生活等思想感情,颂得具人,歌得其事,起码是冇功可 歌,冇德可颂,与后世对君主盲目崇拜,阿谀奉扬的做法不可同仃而语,绝不能 主观武断地加以否定特别是对神圣英雄的祖先的歌颂,还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意 识,属于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似乎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行深入研究二、关于颂诗的情感因素与颂诗歌功颂徳的看法相联系,许多年来,人们往往认为,颂诗庄严肃穆, 一副呆相,宗教色彩浓厚,似乎没冇感情,无抒情性可言,即使冇,也不过为文 而造情罢了,这种主观臆念,也是彩响人们研读颂诗的心理障碍Z-O殊不知, 颂诗在其严肃的外表下,充满了感情,饱含着激情,冇很强的抒情性。
只是人们 对它缺乏仔细体味、缺乏认识罢了具体说来,颂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主要冇以 下方而:一、对祖先、英雄和神的无比崇敬Z情由于当时人们对其神圣化的英雄祖 先无比崇拜和敬爱,因而在创作咏唱这些宗庙祭歌时,内心是非常动情的,笔下、 口中及文字、言语Z间,皆充满了无比崇敬Z情所谓庄严肃穆,正是崇敬Z情 的最高表现表而上似乎木然无情、恰好是内心动情的极致翻开颂诗“於穆清 丿市,肃雍显相”,首先让人感受到一种极为肃穆虔敬的宗教气氛和人们对丁•祖先 与神的真诚崇敬Z情神圣庄严的情感包含在庄严神圣的乐歌中,达到一种十分 合谐的美当人们歌唱、赞颂他们伟大的祖先时,更是饱含激情,无限崇敬女口: “思文后稷”(啊,文德无比的始祖后稷!《思文》),“伊嘏文王”(啊,伟大的文 王!《我将》),“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伟大的武王啊, 您的功绩无量!诚信冇德的文王啊,能把子孙基业开创!《武》)“於乎皇考,永 世克孝(《闵予小子》)“噫嘻成王,既昭假乐”(啊,成王!我们虔诚请来您,《噫嘻》),“嗟嗟烈祖,冇秩斯祜”(啊啊,光荣的的烈祖!赐给我们莫大的幸福 《烈祖》)这些庄严的叹唱、呼告和赞颂,谁能说不是充满感情的呢?当年创作 或演唱这些歌词时,人们内心能不激动万分,能不升腾起无限崇敬之情吗?同样, 在祈求福佑、表达决心的时候,人们的虔敬之情也是热烈饱满的。
如“假哉皇考, 绥我孝子”(伟大的父皇啊,请保佑您的孝子嗣王《離》)!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 身”(光荣的父王啊,请保佑皇儿安康!《访落》),“於乎皇考,继序思不忘”(啊, 神圣的父王,继承祖业小子永不忘!《闵予小子》),“於乎,前王不忘”(啊啊, 永远不忘以先王为榜样!《烈文》),这些发自内心的呼唤和祝告,感情热烈而深 长,从中简直可以感受到吟唱者语调的延长和颤动,激情敬意滥于言表可以说, 颂诗大都充满这种庄严神圣的崇敬之情,其口吻、语调、节奏、音符、旋律,无 不灌注、洋溢着这种情感,笼罩在这种感情氛围之中,这种对神圣化的英雄祖先 发自肺腑的崇敬和歌颂,虽然属于一种宗教情感,但与此同时,又冇谁能说它不 是人类最尊贵、最圣洁的情感呢?二、自豪自信之情,颂诗除着重表达了对祖先神明的虔诚崇敬之情外,还抒 发了水保天命、继往开来、奋发向上的自豪自信之情如《吋迈》云:“吋迈其 邦,昊天其子之!……明昭有周,式序有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 肆于时夏允王保之!”(按时巡行天下邦国,昊天是会保佑他的儿子的!……天 下属大周无可置疑,封建诸侯已安排就绪收起那刀枪武器,包藏好弓箭之类 我们要寻求懿德贤臣,让他们遍布中国大地,武王一定能永保天下!)这是武王 克商后巡守四方告祭上天及山川百神的乐歌。
全诗表现岀西周统治者处于上升吋 期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豪迈、乐观、自信的情感又如《桓》云:“绥万邦,娄 丰年,天命匪懈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 间之安万邦,屡丰年,天命不懈怠桓桓周武王,保有其猛士,用之于四方, 能定其国家啊,光焰万丈,顺天以代商《般》云:“於皇时周!陟其高山, 墮山乔岳,允猶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啊,壮哉大周王朝! 登上那巍巍高山大小山岳尽收眼底,洗水酒水汇流入河普天之下,莫不属于 我们的疆域,承受我人周的天命!)这两首诗虽内容冇别,但无不充满强烈的自 豪自信之情再如《鲁颂•馴》通过对马的赞美,夸耀鲁国国力的强盛何等自 豪!《商颂•那》对乐舞盛况的铺陈,以及《玄鸟》“邦畿千里”(国土辽阔数T 里),“四海来假”(四方诸侯來朝贡)、“百禄是何”(蒙受百福永呈祥)等纵情歌 唱,反映了殷商盛时对其统治是多么自信!还冇《周颂)中“济济多士,秉文之 德”(贤才济济满朝庭,文王美德能继承《清庙》)等对贤才云集的赞美,“钟鼓 卩臬卩臬,磬管将将(撞钟擂鼓声卩皇卩皇,磬儿管儿响叮噹《执竞》)等对祭祀盛况的 描述,“猗与漆沮,潜冇多鱼”(啊,在那漆水沮水里,樓中养着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