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应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2871408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应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应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作者:王嵎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当时,我正在外交工作的前线,担任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我先是看到了我国政府对形势的初步评估,认为“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并存” 接着,又看到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要我们“冷静观察”和“沉着应付” ,说对这样的大事“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要看它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要“韬光养晦,善于藏拙” ,同时要抓住机遇, “有所作为” ,但“决不当头” 我感到,我国政府既看到形势的严峻,更看到希望和机遇;邓小平同志更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真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把国际形势看透了我领会,他的指示有明显的针对性,实际上是告诉大家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悲观失望,而要实事求是,全面观察和分析形势;也不要自不量力、充好汉、打头阵、引火烧身,或以意识形态划线、去批判苏联领导人的行为,而要学会“韬光养晦”和“善于藏拙” ,抓住机遇,把自己家里的事办好,发展自己 1991年9月,我回国述职和休假主管部领导找我谈话,称现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中央非常关心苏联加速解体对我国的利弊和影响领导还对我说,我长期搞调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要我回馆后用三个月时间,围绕“苏联加速解体对我国的利弊和影响”问题写一个报告给国内参考。

      我欣然接受了这一项任务——实际上这也是我当时最关心的问题,并且似乎是有话要说,可又不知如何说是好,其实是心中无数 “风物长宜放眼量” 经干部司同意,回馆后请政务参赞张沙鹰同志主持日常馆务,我则集中精力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动员全体外交官协助配合除使团的朋友和对手外,我们还同各界左中右人士,特别是各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广泛接触,带着问题了解情况,听取高见经过我们三个月的努力和内部多次学习讨论,最后向部里交出了一份答卷,题目为《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们认为,如何正确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冷静观察”和“沉着应付”的方针,切实认清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和利弊,是我们外交人员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弄清楚的重大问题,否则就谈不上站稳立场和掌握政策,也不可能搞好对外宣传,正确地代表中国的形象 我们报告的主要论点是: 首先,苏联解体是由于它长期(特别是后期)推行的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是由于“苏联模式”本身的僵化,思想上形而上学,头脑不清醒而我国一向强调,马列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改革开放伊始就确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强调必须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终结,中国这颗红星并未泯灭,而且仍在闪烁,生机盎然。

      其次,即使苏联完全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也未必比其作为追求世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对我国的威胁更大,相反,将大大有利于解除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并迫使印度、越南和蒙古等几个重要的邻国不得不调整它们对我国的政策,改善同我国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打破包围圈,建立稳固友好的周边关系 第三,我们在第三世界的地位比过去更加举足轻重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原来比较亲近苏联的国家,现在转而寄希望于我国;原来比较中立的或比较接近美国的国家,现在也因世界力量对比失衡,担心美国独霸天下而形成对它们的不利影响和威胁,也希望我国发挥制衡作用因此,我们在外交上有不少新的有利因素和更大的回旋余地 第四,西方在对我国保持压力和搞和平演变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一致的目标,这是对我不利和困难的一面,但他们的当务之急是“消化”苏联和东欧,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很难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我国;它们由于力量对比变化和自身利益,都要竞相争夺中国市场和借用中国的影响,因而在处理同我国的关系上态度不尽一致,且各有打算,相互矛盾以致斗争,这也为我国提供了回旋余地和可利用因素 我们的结论是:形势发展对我“未见得不利” , “大事不好”的悲观情绪是不符合实际的。

      后来(1992年),我们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前述指示精神,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国际形势,明确做出了“希望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的论断,强调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基本方针 “韬光养晦”不是“卧薪尝胆” 这里我要特别谈一谈的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 我领会,这里所指的是抓住机遇,学习先进,弥补不足,发展自己,与西方某些媒体解释的“卧薪尝胆”不是一回事 “卧薪尝胆”的核心是“复仇” , “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核心是“振兴中华”和“共同繁荣” ,追求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前者有明确的敌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和忍辱负重后者则没有假设敌人(即使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我们的方针也是要“减少麻烦” 、“不搞对抗”),也不是为了霸权但它是有原则的,不是屈辱的,也不是乞求的,而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有所作为” ,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国际上主持必要的正义 还是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 十年过去了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四大根据小平同志指示精神对国际形势与对外关系做出的战略评估是符合实际的,完全正确的,是含义深刻的远见卓识。

      十年来,国际形势和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特别是科索沃战争和我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引起了中国人民深深的忧虑和思考当时,国内也有不少人认为“大事不好”了,甚至动摇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强调要准备打仗尽管如此,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上述认识仍然坚定不移,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中央明确指出,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总体上对我国仍然是“希望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的方针仍然是“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 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可以不准备应对万一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有非常明确的指示,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也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事实上一直在努力加强必要的国防建设,不论是“硬的国防”还是“软的国防”都没有忽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