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友展.doc
4页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友展(一)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 个幼儿园福禄培尔认为,教育能发挥幼儿内在的生命力,怀着这样的教育理念 他在徳国布兰肯堡创办了一个“保姆养成所”,为了保姆们有实习的场所和对象, 他集合了村里40名6岁以下的幼儿,同吋成立了一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M840 年5月的一天,福禄培尔在村里的山丘上散步,站在山顶上向下遥望,看到金色 的夕阳和树木上点点的新绿,他突然大叫:“有了!就把它叫做儿童的花园(Kindergardnen)吧!在这个花园里,幼儿不会受到床抑,他们可以得到白由的 成长,而保姆就是施肥的园丁从此以后,福禄培尔把他的幼儿教育机构正式 命名为“幼儿园”在他的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别设 计的玩具一嗨、物”来学习,并得到体力、语言、认识、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 面的发展福禄培尔创建的幼儿园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之后, 幼儿园的名称被全世界普遍采用,许多幼儿园也很快在欧美各国创立起来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生产力大大提高,世界性的竞争加剧。
各国为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普遍重视 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开始为全社会所认识,从而幼儿教育 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 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 幼儿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幼儿园数量增加很快,尤其是入小学前一年的教育 如法国、H本、美国、苏联等的幼儿园普及很快,人园率都在90%以丄不过,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水平、教育政策、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幼儿人园率 差别较大,幼儿园发展速度也不同2) 幼儿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为适应普及幼儿教育的需要,为适应现代社会家长的各种需求,幼儿教育机 构越来越多样化由私人、国家、团体、企业、教会等开办了各种托幼机构,在 结构、规模、教育H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而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相互 竞争,促进了幼儿教育机构向着形式多样化、功能多样化、组织多样化、教育多 样化的方向发展如除了全日制、半日制的机构之外,还有许多入托吋间灵活机 动的幼儿教育机构,美国的假口儿童中心、蹦蹦跳跳室,英国的游戏小组等都是 这种适应性很强的机构;办园H的也五花八门,有实验性的、示范性的、家教性 的、病残儿童诊断治疗的、训练某种技能的,等等各派幼儿教育理论百花齐放, 有不同教育主张的幼儿园,如福禄培尔式、蒙台梭利式、皮亚杰式幼儿园等纷纷 出现。
3)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幼儿教育机构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是高质量教育的重 要条件,因此师资质量就成为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世界各主要国家如美国、 英国、法国、H本等,都将幼儿教育师资提高到了大专以上水平,并实行专门的 教师资格制度同吋,教师的教育价值观的进步,使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 让幼儿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发展身体或智力,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 识这一切使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了根本的保证2. 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 我国近代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 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为吋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的 呼声响遍中国人地,一些先进人物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西方的教育制度 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戊戌维新运动的推动下,“效法西洋、倡办西学”成 为潮流,对幼儿实行“公教公养”的主张也随Z被提了出来为了满足民众变革的 要求以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湖广总督创办了“湖北幼稚园”之后乂在长沙、北 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半吋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 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点。
2) IH'P国的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内外战火不断,政治动乱,经济停滞,政 府根本不重视幼儿教育,导致幼儿教育发展极为缓慢据统计,1947年全国仅 有幼稚园1301所,绝大部分都附设在小学或师范学校内,分布在沿海大城市 而且,幼儿园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那样,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 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幼儿园完全成了外国文化侵略的工具和富贵人 的专用殆,劳动人民是不可能亨用的可喜的是在这一吋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 据地和解放区里,出现了一批适应战争环境和解放区、根据地政治经济特点的各 种类型的托幼组织,如边区儿童保育院和托儿所等,成长了一•支新型的保教人员 队伍,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以后新小国的社会主义幼 儿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有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幼儿教育家,批判封建主义的幼儿 教育,反对幼儿教育的奴化和贵族化,积极提倡变革并躬行实践,创办了为平民 子女服务的幼儿园如陶行知先生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先生的“北平香山慈幼 院”等就是这样的机构然仏 在半时历史条件下,他们的主张没能彻底实现, 不过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为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
3) 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历史的转折1949年10月,||哗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家从帝国主义手里彻底收回了教 育权,幼儿教育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借鉴苏联经验,进行了整顿、改 造和发展首先在办园方向丄,旧型幼儿园逐渐转为向工农子女开门,为国家建 设服务,让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成为幼儿园的受教育者幼儿园在教育幼儿的同 吋,极大地解放了妇女劳动力,成为支援国家建设、为工农服务不可缺少的一支 力量从此,保育教育幼儿、方便家长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我国幼儿园的双重 任务其次,在教育思想上,新中自幼儿教育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 批判旧教育中存在的封建、买办、祟洋的思想,废除了宗教色彩的内容与活动, 学习为吋苏联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为建立新教育打下了基础另外在教 育H标上,提出新小国的幼儿园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对幼丸进行初步的体、智、 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幼儿的身心“在人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1951年政 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在这一H标指导下,幼儿园具体的教养H标、 各年龄班的教育任务等也都重新进行了规定曲折起伏的前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幼儿教育虽然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前发展 的。
坟化大革命”前的17年中,幼儿园数量大增,1965年的幼儿园数量比1950 年增加了 10倍,幼儿园教师队伍也基本建立起來;幼儿园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 大体确立,一个社会主义幼儿教育的新体系基本形成不过在发展中因为经验不 足,也走过不少弯路如学习苏联的经验吋,犯了生搬破套的错误;批判旧教育 思想吋,把合理的部分也一起否定了; 1958年的大跃进中急躁冒进,盲FI发展 幼儿园,造成大起大落,等等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幼儿教育遭到了最严重的 破坏在这场历时十年的大浩劫中,幼儿园教育被“左”的路线统治,广大教师受 到批判打击,幼儿身心发育受到摧残,教育、教学完全陷入混乱1976年10 刀,党中央拨乱反正,掀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我国幼儿教育在经过了这一•严 峻的考验之后,也以更成熟、更坚定的步伐,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历程4) 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小全会召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历史 阶段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重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①受到人口与经济两大因索的制约,我国幼儿教育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显然不 能仅仅依靠国家,也不能仅仅依靠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 入,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从计划经济下的单一办园模式中解放出来,路子越走越 宽,使人园幼儿大大增加,其发展趋势是:由国家、企业、机关办园,转向各种 社会力量办园,特别是农村、个人、法入团体等积极办园;农村幼儿人园率不断 提高,据1992年的统计,农村学前班幼儿数已占幼儿人园人数的60. 7%;灵 活多样的非正规幼儿教育形式的作用日益增大,如近儿年在河北、内蒙古、I「肃、 贵州等省区出现的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班、草原流动幼儿园、“大 篷车”流动服务组等,在动员家庭、社区、传播媒介参与幼儿教育上,显示出越 来越强的生命力②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恢复和发展幼儿教育, 首先恢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幼儿教育领导机构,其次,教育部制定颁发 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文件,如《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79),《幼儿园教 育纲要》(1981),《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1986)等,使广 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方向1989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 程》(试行草案)(1996年6刀正式施行)。
《规程》在总结我国幼儿园教育 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开了改革的帷幕《规程》不仅明确地规定了幼儿 园的保教F1标、任务,而且用专门的章节对幼儿园教育从原则到活动的组织、教 育的形式、方法等作了规定《规程》中充分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十 分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规律1989年8刀,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 员会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 一个幼儿教育法规该条例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管理以及保育教 育工作,并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在幼儿园的发展、管理等方而的责任,使我国幼 儿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法制化轨道2001年7刀,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就《规程》中有关“幼儿园的教育”这一部分内容做 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在《规程》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了过渡的桥梁这些法规 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