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24届高考考点知识填空练习系列0410(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人与环境生态工程).doc
5页高考生物考点知识填空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P48)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其中生产者为 ,消费者和分解者为 P50)3.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 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P50)4.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 ;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 ;细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吗? 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 和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P52)6.生态系统具有 、 和 三大基本功能。
P79)二、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点0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和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54)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 P55)3.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的关系: 4.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两个去向)= 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余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四个去 向)= P55)5.能量流动的特点① ,原因: ② ,原因: P56)6.“未利用”是指未被 ,也未被 和 利用的能量P56图示)7.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100% , 大约为 P57)考点0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组成生物体的 ,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 P63)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是以 形式循环的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依赖 、 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主要依赖 (分解者通常称之为 还可以 3.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有① ;② 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 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P64)考点03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 ,也可以是 P69)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 ,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
P69)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 之间,也发生在 之间,还能发生在 之间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有:①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海豚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的萌发;②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花引蝶,动物释放信息素吸引异性;③ :如狼靠兔的气味捕食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 ;二是 P71)6.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大致有 防治、 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生物防治P72)考点0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 P73)2.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P74)3.人们把生态系统 或 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P74~75)4.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P75)5.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作 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 稳定性P75)6.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 越多, 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稳定性就越高P75)7.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 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 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 、 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与 的协调P76)8.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 P78“探究·实践”) 三、人与环境、生态工程 考点0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P83)2.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 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又如,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也会 生态足迹P83)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 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P85)4.我国政府倡导 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P87)考点0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P90)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 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 价值(也叫做 ),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 它的直接价值。
P91~92)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 保护和 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 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P94)4.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 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此外,建立 、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P95)附:参考答案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P48)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P50)3.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P50)4.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不一定;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不一定;细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吗?不一定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P52)6.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P79)二、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点0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54)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P55)3.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的关系: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4.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两个去向)=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余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四个去向)=呼吸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利用P55)5.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原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散失的热能无法被利用②逐级递减,原因: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一部分未利用P56)6.“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P56图示)7.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 大约为10%~20%P57)考点0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63)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循环的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依赖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主要依赖呼吸作用(分解者通常称之为分解作用还可以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3.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P64)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