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肖邦OP66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doc
6页浅谈肖邦OP. 66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 1810—1849)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 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 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 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 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一生创作了大 约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 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 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 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肖邦是十九世纪波兰最伟大的 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他 的钢琴音乐创作对整个西方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肖邦在欧 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 音乐的杰出代表,也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之一肖邦一身共写了四首钢琴即兴曲,在这四首小曲中我们 可以看出肖邦所发挥出来的音乐天才即兴曲”一词,一 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创作的乐曲,即往往是一 时灵感的迸发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肖邦的即兴曲在形式上 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的发展,而是有着明显的完整 性和统一性。
因此有的乐评家认为:“肖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着一贯的形式看来像是自由的、独特的,却 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肖邦的四首即兴曲中,以《幻 想》即兴曲(作品66号,升c小调,遗作)最为脍炙人口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 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1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 为出版时所取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 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 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 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 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这首肖邦于二十 四岁一时灵感迸发而一气呵成的即兴曲有着自由奔放到了 极致的洒脱与从心所欲同时,作曲家又以一种不可思议般 的框架贯穿其中,将自由和结构、浪漫和严谨完美地统一到 了 一起该曲主要使用#c小调,为附加引子和尾声的复三部曲式 结构引子由4小节组成(1—4小节)全曲的开始由左手奏 出特强的属音升G的空八度,持续两小节,预示着一场急风 骤雨的到来紧接着左手奏出以六连音为节奏单位的上下起 伏的琶音,以揭示升c小调调性、节奏,确定了整首乐曲低 声部的基本节奏音型。
首部为单三段式结构:a (5—12小节)+b (13—24小 节)+al (25—40小节)整段音乐给人一种心潮起伏、动荡 不安的感觉,左手六连昔对右手八连音这种复节奏音型尤其 表现出心乱如麻、焦躁、浮动的情绪弹奏时特别注意,要 求双手完全独立,才能做到四对三的准确性a段的第一小 节,主导动机延迟十六分时值出现,这样处理,一下就突出 了一种燥动不安的情绪,正如肖邦本人所说的“我的心可以 说常常地切分地跳”,给以后该动机的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 定下了基调弹奏时,对这急促的喘息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要与左手配合好,不能停得太长或太短,要恰到好处,保持 整体的流畅、连贯,又要给人一种不断倾诉内心激情的感觉 随着b段(13小节开始)的进入,在经过急速的音阶琶音的 流动以后,在急速翻滚的音浪中出现了一段比较清晰的旋 律,在一阵阵情感的翻腾中,似乎理出了一些头绪,一种基 调,即一种深沉绵长的悲怆情调在弹奏时,要突出这一旋 律,大指应借助手臂和腕的帮助,使旋律音弹得鲜明而连贯, 富有感染力从17小节起,这段旋律又采用滞后十六分时 值出现,这首先从节奏安置上预示了 a段的再现这段滞后 的十六分时值出现的旋律音也需突出,弹奏时小指仍需借助 臂和腕的帮助,将它们鲜明而连贯的弹奏出来。
随着力度的 减弱,半音级进下行,从而推动a段的变化再现(从25小 节起),于是,又陷入了 “一种难于形容的混合的感情”之 中:悲伤、痛苦、抑郁、忧愁、烦恼、苦闷、悔恨等等变化再现的al段,经过30—34小节主导动机片段的级 进、模进变奏进入A段的尾声(35—40小节),右手长达三 个八度的下行半音音阶及左手八度音的下行琶音进行,从一 种激越狂放的精神状态过渡到平和安定的气氛之中进入中 部第一段激腾飞越、奔放激荡的曲调使人产生一种幻觉 像是溢满绚丽斑斓的色彩,深深触动我的灵魂,心像是打着 旋飞荡、高歌、狂舞,如有一双洁白翅膀,我想展开双翅, 在碧蓝的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爱,沐浴在这样感人的音调中, 如炽热的火焰更加缤纷绚烂,光彩照人,宁愿在辉煌中粉身 碎骨,随风而去颗粒状的音符飞溅,如天使在跳舞喷涌 般的激情,恰似,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泻千里的江水,气势 磅礴的瀑布心有多深,溶的下这样荡气回肠起伏跌宕的天 籁之音和燃烧的热情,心太小,盛不下,唯有思绪翻滚、跳 荡、沸腾梦中,这恢弘的曲调也早已将魂魄吞没中部是由c、d两个主题构成:引子(41—42小节)+c 主题(43—50 小节)+cl (51—58 小节)+d 主题(59—62 小节)+cl (63—70 小节)+dl (71—74 小节)+cl (75—82 小节)。
由两小节引子引出,确定了降D大调的调性,给中 部主题的出现烘托了一种宁静安祥、明朗愉悦的气氛在经 过汹湧澎湃的感情浪潮的冲撞后,情感变得平静下来,天空 充满了柔和的阳光,思想长上了一副幻想的翅膀,在广阔的 天空自由地飞翔,这是对失去幸福的美好回忆,是对未来幸 福和欢乐的无限憧憬在弹奏这一段音乐时,一定要用歌唱 性的触键方法,即用指腹部位贴键,用轻柔的手腕借助臂部 力量送下键,弹出柔美连贯极富歌唱性的声音,尽情抒发感 情有优美如歌的旋律,把听众带入一个幻想中的美丽世界如歌的行板,抒情、明朗、流畅的迷人旋律,在清澈如流水 般的音型伴奏下,自然酣畅的倾泻,轻灵缥缈而悠远,像风 中翻飞的白色纱帘,与前后热情的幻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 比梦幻般的意境,轻柔的琴声,深情的倾诉,恬静的沉思, 飘摇的思绪,清丽婉转,妩媚动人小溪轻幽的拨动琴弦, 紫罗兰在岸边娇柔的绽放,露珠玲珑的挂在叶尖,云雀婉转 歌唱感觉自己好像开始羽化,渐渐的变成了风,没有了人 的形状,最后连世俗的颜色也褪去了,于是,痴迷地流连在 花丛中,亲吻着盛开的和即将盛开的花朵,追逐着花间舞蹈 着的蝴蝶,然后,尽情的找寻星星昨夜遗忘在花叶间的那一 颗颗夜明珠。
从83小节开始至118小节,是首部的再次出现,音乐 处理同前到119小节开始进入尾声,左手用跨度较大的分 解和弦陪衬右手变型的颤音的旋律音(旋律音由小指奏出, 弹奏时小指指尖稍抠紧一点,同样借助臂部一点力量以突出 上面的旋律音),音乐的激烈情绪逐渐减弱至平静,最后由 左手在升C大调上再次奏出中段降D大调的主题一一优美抒 情的旋律,直到极弱,最后在两个琶音和弦上结束全曲仿 佛幻想中的世界还在时隐时现,酝酿出一种余韵袅袅的效 果华丽而富有诗意的曲调,演绎了人生最美妙的幻想与爱 情,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在幻想中迷离、彷徨、沉醉梦幻 中,亦点燃希望与光明的火种,憧憬美好灿烂的未来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 “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这首在 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年〜1845年)的作品代表着浪漫主 义音乐家肖邦音乐的奔涌与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 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如果单单是轻狂意气 的奔腾流转,就会失之轻浮,没有了细细品尝的深邃单单 是严谨细致的推敲雕琢,则会落入沉重,没有了飞扬跳脱的 幻彩肖邦以其神奇的才华,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将两 者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丝毫看不出一点人工雕刻的痕迹所 以,每听一次,每个音符、每个小节都会有着不同的变幻组 合,就好像五彩的梦境一般交错叠加,同时十分有序的排列 着所以肖邦不愧是浪漫时期的杰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