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 血 液.ppt
105页第三章血液 BloodPhysiology 一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二 血浆 三 血细胞及其功能 四 生理性止血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五 血型 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意义 熟悉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掌握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及机体内的抗凝与纤溶系统 了解血型的分类原理 动物血型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生理 3 血量 血液生理 血液 血浆 水 90 92 晶体物质 2 3 血浆蛋白 5 8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血细胞 40 50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比容 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Hematocritvalue Plasma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测定 临床意义 有助于了解血液的浓缩和稀释状况 也有助于诊断贫血 脱水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运输功能营养物质 将葡萄糖 氨基酸 维生素和无机盐运送至全身O2和CO2 将氧气从肺运送至全身 将二氧化碳由各部位运送至肺代谢产物 将尿素 尿酸等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激素 将激素从内分泌腺运送至靶细胞免疫功能消灭侵入的微生物 白细胞可吞噬和消灭微生物 血中抗体可与特异性抗原起反应消除毒物的损害 运送某些毒性物质至肝脏解毒后再由肾排泄 某些毒性物质可被血液中的抗毒素对抗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 防御功能生理止血 凝血与抗凝功能缓冲与调节功能水和渗透压平衡 通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监测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保存或排出水以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通过血浆蛋白形成的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酸碱平衡 血液中的缓冲对可维持pH的稳定体温 通过下丘脑温度感受器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2 血液生理 颜色 比重和气味 血液的粘滞性 viscosity 血浆渗透压 osmoticpressure 血液的pH值 颜色 鲜红 暗红血腥气 挥发性脂肪酸咸味 NaCl比重 1 04 1 075 2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生理 颜色 比重和气味 血液的粘滞性 viscosity 血浆渗透压 osmoticpressure 血液的pH值 血液流动时 由于内部分子间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阻力 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粘着的特性 称为血液的粘滞性 比水高4 5倍 血液的粘滞性相对恒定 对维持正常的血流速度和血压起重要作用 血液生理 颜色 比重和气味 血液的粘滞性 viscosity 血浆渗透压 osmoticpressure 血液的pH值 促使纯水或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的力量 称为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 0 5 和晶体渗透压 99 5 哺乳动物的血浆渗透压约等于7 6个大气压 把0 9 NaCl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或生理盐水 作用 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细胞正常体积 作用 保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血浆容量 等渗溶液 溶液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如0 85 NaCl溶液 等张溶液 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形成的渗透压 红细胞在这种溶液中能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 溶质分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等渗溶液就是等张溶液 0 85 NaCl溶液是等渗 等张溶液 NaCl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1 9 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 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引起红细胞溶血 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 但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 血液生理 颜色 比重和气味 血液的粘滞性 viscosity 血浆渗透压 osmoticpressure 血液的pH值 血液呈弱碱性 pH值为7 35 7 45 耐受极限为7 00 7 80 相对恒定 1 血浆中的缓冲对有 NaHCO3 H2CO3 蛋白质钠盐 蛋白质 Na2HPO4 NaH2PO4等红细胞中 KHb HHb KHbO2 H HbO2 KHCO3 H2CO3K2HPO4 KH2PO4等2 肺和肾也不断排出体内过多的酸和碱 血液生理 贮备血量 循环血量 指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 占畜体的5 9 并且存在种间的 年龄的 所处生态环境等的不同的差异 参与机体血液循环的血量 贮存于肝 肺 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的血量 3 血量 二 血浆 血液生理 1 血浆的化学组成 2 血浆的主要功能 血液生理 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 由90 的水和100多种溶质组成约占血液总量的50 60 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浆 水 90 92 养分 血浆蛋白质 脂类 葡萄糖 维生素等 电解质 Na K Ca2 Cl HCO3 HPO42 等 代谢产物 氨基酸 多肽 乳酸 酮体 尿素 尿酸 肌酸 肌酐 马尿酸 胆色素和氨 气体 O2 CO2 和N2等气体 其他 激素和酶等 血液生理 血浆蛋白 白蛋白 主要由肝脏合成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液生理 免疫功能 球蛋白功能运输功能 结合蛋白营养功能 白蛋白形成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缓冲功能 pH组织生长与损伤组织修复方面的功能 由白蛋白转变为组织蛋白而实现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血浆功能 填空 1 生理学上常把 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 血浆渗透压由 和 渗透压两部分构成 3 渗透压对维持血液 组织液间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4 脱去纤维蛋白的血液离心分离可制得 5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血浆蛋白主要是 参与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血浆蛋白是 参与血凝的血浆蛋白是 6 血浆中的缓冲对主要是 7 生理学上把血浆中的 的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 判断 1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而言 2PCV即血细胞 血浆的容积百分比 3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是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 4血浆晶体渗透压对血管内外水平衡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清蛋白 选择 1形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蛋白质B葡萄糖CNaClDNaHCO32动物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百分之 A4 6 B5 9 C8 10 D10 12 3下列溶液中 易使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是A 5 葡萄糖溶液B 10 葡萄糖溶液C 0 6 NaCl溶液D 0 9 NaCl溶液思考题 1简述血液的基本功能 2血液是如何维持其酸碱平衡的 血液生理 红细胞生理 血小板 白细胞生理 三 血细胞及其功能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一种 1012个 升 同种动物的红细胞数目常随品种 年龄 性别 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哺乳动物 无核 双凹圆盘形细胞 骆驼和鹿 呈椭圆形 禽类 有核的椭圆形细胞 男性 4 5 5 5 1012 L女性 3 8 4 6 1012 L新生儿 6 0 1012 L以上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可塑变形性双凹圆盘形细胞比球形细胞容易变形 故红细胞能卷曲变形 如此就能通过直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 血窦壁及其间隙 通过后又恢复原状 这种变形称为可塑变形性 使细胞膜到细胞内的距离缩短 有利于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双凹圆盘形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远大于异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球形红细胞 红细胞保持双凹圆盘形需要消耗能量 膜通透性 pemeability 红细胞膜的通透性有严格的选择性 水 O2 CO2及尿素可以自由通过 葡萄糖 氨基酸 负离子 Cl HCO3 较易通过 而正离子 Ca2 却很难通过 所以红细胞内几乎没有Ca2 存在 至于Na K 则需要钠 钾泵的运转 红细胞通过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从血浆中摄取葡萄糖 产生的能量主要供应膜上Na 泵的活动 另外也用于保持膜的完整性及细胞的双凹碟形 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盘状的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弯曲的镰刀状的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 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进行检查时发现 患者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 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这种抵抗能力 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或简称脆性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stability 在循环血液中 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称为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osmoticfragility 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速度 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 ESR 简称血沉 男 0 15mm h女 0 20mm h 血沉快慢与RBC是否易发生叠连有关 但不决定于RBC本身 而在于血浆的成分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RBC在 0 9 NaCl溶液中形态正常0 42 NaCl溶液中部分破裂溶血0 35 NaCl溶液中全部溶血表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抵抗力 抵抗力低 脆性高 抵抗力高 脆性低 最小抵抗 RBC刚刚开始溶血时的NaCl溶液的浓度 即最大渗透脆性 最大抵抗 RBC全部发生溶血时的NaCl溶液的浓度 即最小渗透脆性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溶血 hemolysis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并进入血浆中的现象 称为红细胞溶解 简称溶血 P38 衰老红细胞的抵抗力较弱 脆性较大 网织红细胞和初成熟的红细胞抵抗力较强 脆性较小 某些化学物质 疾病和细菌等 能使红细胞脆性有所增大 不同程度地引起溶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 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 haemoglobin HB 珠蛋白 亚铁血红素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成年男性 120 150g L成年女性 110 140g L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的生成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1 骨髓有正常的造血功能 2 机体能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 合成珠蛋白用蛋白质 铁等 3 有促进细胞分化及成熟的物质 维生素B12和叶酸 铜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Androgen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的破坏 平均寿命120天 主要由于衰老而遭破坏 在脾脏中被吞噬细胞吞噬 血液生理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白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 数目少 比重小 有细胞核 白细胞 有颗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50 70 嗜酸性粒细胞1 4 嗜碱性粒细胞0 5 1 淋巴细胞20 40 无颗粒细胞 单核细胞2 8 血液生理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许多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酸性粒细胞 碱性粒细胞 血液抹片中的各类血细胞 血液生理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消灭侵入机体的外来异物 即免疫功能 白细胞 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血液生理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中性粒细胞在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病原微生物突破皮肤侵入机体时 淋巴细胞将产生大量化学趋化因子 这些趋化因子能诱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区运动 并参与防御反应 中性粒细胞 血液生理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1 嗜酸性粒细胞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对寄生虫的免疫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