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同济高数11..ppt

105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7881764
  • 上传时间:2019-12-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3MB
  • / 10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 函数 一、集合与邻域 二、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与邻域 定义 . 给定两个集合 A, B,定义下列 运算: 并集 交集且 差集 且 余集 直积 特例: 记 为平面上的全体点集 或 定 义 . 设 X , Y 是两个非空集合,若存在一个对应规 则 f , 使得有唯一确定的 与之对应,则称 f 为从 X 到 Y 的映射,记作 元素 y 称为元素 x 在映射 f 下的像, 记作 元素 x 称为元素 y 在映射 f 下的原像 . 集合 X 称为映射 f 的定义域 ; Y 的子集称为 f 的 值域 . 注意: 1) 映射的三要素— 定义域 , 对应规则, 值域. 2) 元素 x 的像 y 是唯一的, 但 y 的原像不一定唯一. 二、映射与函数 例 1 . 例2.(点集) (点集) 向 y 轴投影 对映射 若, 则称 f 为满射; 若 有 则称 f 为单射; 若 f 既是满射又是单射,则称 f 为双射 或一一映射. 例1, 2 例1 例1 X (数集 或点集 ) 说 明 : 在不同数学分支中有不同的惯用 X (≠  ) Y (数集) f 称为X 上的泛函 X (≠  ) X f 称为X 上的变换 R f 称为定义在 X 上的函数 映射又称为算子. 名称. 例如, 定义域 2.函数的概念 定义. 设数集则称映射为定义在 D 上的函数 , 记为 称为值域 函数图形: 自变量因变量 (对应规则)(值域)(定义域) 函数的两要素: 定义域与对应法则. 约定: 定义域是自变量所能取的使算式有意义 的一切实数值. • 对应规律的表示方法: 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 • 解析式不同形式: 显函数、隐函数、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 对应法则用不同的 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1) 符号函数 几个特殊的函数举例 y 1 -1 x o. (2) 取整函数 y = [x] 1 2 3 4 5 -2 -4 -4 -3 -2 -1 4 3 2 1 -1 -3 x y o 阶梯曲线 [x] 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 有理数点无理数点 • 1 x y o (3) 狄利克雷函数 (4) 取最值函数 y x o y x o . . 例3 解 故 M -M y x o y=f(x) X 有界无界 M -M y x o X (1).函数的有界性: 函数的特性 说明: 还可定义有上界、有下界.(见 P11 ) (2)函数的单调性: o x y x y o (3)函数的奇偶性: 偶函数 x y xo-x 奇函数 y xox -x 说明: 给定 则 偶函数 奇函数 (4)函数的周期性: (通常说周期函数的周期是指其最小正周期). 例4 解 有界函数,偶函数, 周期函数(无最小正周期) 不是单调函数, 3. 反函数 (1) 反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若函数为单射, 则存在一新映射 习惯上, 的反函数记成 称此映射为 f 的反函数 . 使其中 D W D W 2) 函数与其反函数 的图形关于直线 对称 . 例如 , 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 , 它们都单调递增, 其图形关于直线对称 . 指数函数 , 其反函数(减) (减) . 1) y=f (x) 单调递增 且也单调递增 性质: 例 5. 求 的反函数及其定义域. 解: 当 时, 则 当时, 则 当 时, 则 反函数 定义域为 (1) 幂函数 (一)基本初等函数 三、 初等函数 (2)、指数函数 (3)、对数函数 (4)、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 正切函数 余切函数 正割函数 余割函数 (5)、反三角函数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反 三角函数统称为基本初等函数. (二) 复合函数 定义:设 因变量 中间变量自变量 注意:1.不是任何两个函数都可以复合成一个复 合函数的; 2.复合函数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函数经过多 次(或多层)复合构成. 解: 设 则 故 例6 解 例6 综上所述 解: 所给的函数是由 四个函数复合而成的。

      例7将函数 分解成基本初等函数的复合 二、 初等函数 由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 和有限次的函数复合步骤所构成并可用一个式子 表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 例如 , 可表为故为初等函数. 奇函数. 偶函数. 双曲函数 奇函数,有界函数, 双曲函数常用公式 反双曲函数 奇函数, 奇函数, 作业 习题11: 4(3,4,7), 5(2,4), 8, 12(1,5), 15(2,4), 16 设函数 x 换为 f (x) 思 考 题1. 解: 思考题2 证明:任何一个定义在区间 上的函数可表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和 证明: 设 又 而 思考题2 是定义在 上的函数 是偶函数, 是奇函数, 故命题得证 练 习 题 练习题答案 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 • 一、概念的引入 • 二、数列的定义 • 三、数列的极限 • 四、数列极限的性质 • 五、小结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1、割圆术: 播放——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正六边形的面积 正十二边形的面积 正 形的面积 2、截丈问题: “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 二、数列的定义 例如 数列记为 注意 : 1.数列对应着数轴上一个点列.可看作一 动点在数轴上依次取 2.数列是整标函数 播放 三、数列的极限 问题: 当 无限增大时, 是否无限接近于某一 确定的数值?如果是,如何确定? 问题: “无限接近”意味着什么?如何用数学语言 刻划它. 通过上面演示实验的观察: “无限接近”的含义:只要 n 足够大, 可以小于任意给定的小正数。

      无论它多么小,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注意: 几何解释: 其中 数列极限的定义未给出求极限的方法. 例1 证 所以, 注意 : 例2 证 所以, 说明:常数列的极限等于同一常数. 例3 证 所以, 小结 (1)用定义证数列极限存在时, 关键是任 意给定  > 0 寻找 N, 使当 n > N 时, (2)为了找到上述 N ,常常先将 适当放大为 再令并从中能方便的解出 此时取 (3)有时为了方便,在不妨碍  可以任意小的前提 下,可事先设  小于某个正数 例4 证 所以, 例5 证 四、数列极限的性质 1、有界性 例如, 数列有界; 数列无界 定理1 收敛的数列必定有界. 证由定义, 注意:有界性是数列收敛的必要条件. 推论 无界数列必定发散. 2、唯一性 定理2 每个收敛的数列只有一个极限. 证由定义, 故收敛数列极限唯一. 3.收敛数列的保号性 定理3 如果 (证略) 注意 如果数列 例如 推论 如果数列 4、子数列的收敛性 注意: 例如, (1)显然 (2) 定理4 收敛数列的任一子数列也收敛.且极限相同. (证略) (3)常见的子数列 推论:若某数列有两个子数列收敛于不同的极限,则 该数列一定发散。

      例如 五、小结 数列:研究其变化规律; 数列极限:极限思想、精确定义、几何意义; 收敛数列的性质: 有界性、唯一性、保号性、子数列的收敛性. 第二节作业 习题12: 1(2,4,7,8), 2, 3(2), 5 1、割圆术: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1、割圆术: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1、割圆术: ——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1、割圆术: ——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1、割圆术: ——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1、割圆术: ——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1、割圆术: ——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1、割圆术: ——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割之弥细,所 失弥少,割之又 割,以至于不可 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 1、割圆术: ——刘徽 一、概念的引入 播放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三、数列的极限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