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建筑物功能.docx
7页建筑学专业最主要的课程是: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理论、中国建 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力学等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下面介绍各种建筑物功能介绍:一、公共建筑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 区及人流集散一)公共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成 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 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以学校教学楼为 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是主要使用 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是交 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间 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 间这三大空间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使各使用空间建立 起密切的有机联系,依赖于交通联系空间把各种空间有 效地组织起来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人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 道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 间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 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 状,流线直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 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的作用此外交通 联系空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的要求。
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 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 式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进行建 筑空间组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当功能关系与房 间组成比较复杂时,更需要将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 的密切程度加以区分,并找出 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 的目的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 “内”与“外”等的关系加以分析,使 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1)空间的“主”与“次” 建筑物各类组合空间,由于其性质的不同必然有主次之分在进行空间组合 时,这种主次关系必然地反映在位置、朝向、交通、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空间构 图等方面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还应与具体的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的 传达室、医院的挂号室等,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看却要安排在主要的位置 上此外,分析空间的主次关系时,次要空间的安排也很重要,只有在次要空间 也有妥善配置的前提下,主要空间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2)空间的“闹”与“静” 公共建筑中存在着使用功能上的“闹”与“静”在组合空间时,按“闹” 与“静”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
如旅馆建 筑中,客房部分应布置在比较安静的位置上,而公共使用部分则应布置在临近道 路及距出人口较近的位置上3)空间联系的“内”与“外”公共建筑的各种使 用空间中,有的对外联系功能居主导地位,有的对内关 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联 系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 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与内部联系性较强的空 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2.人流组织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因其性质及规模的不同,不同建筑存 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合理地解决好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功能组织的重要工 作1)人流组织方式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1)平面组织方就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特点是人流简单、使用 方便门图l—1-1所示)2)立体组织式: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 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常把不同性质的人流,从立 体关系中错开门图 ll 电所示人公共建筑空间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际上是人流活动的顺序问题它涉及到 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了使用要求,是否紧凑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有效的问题。
因此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不能忽视,应根据具体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深 人的分析和合理的组织2)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人流组织中的又一问题,尤其对人流大而集中 的公共建筑来说更加突出人流疏散大体上可 以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疏 散,有连续的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门剧院、体育馆等X有的公 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门学校 教学楼、展览馆等人此外,在紧急情况下,不论 哪种类型的公共建筑,都会变成集中而紧急的疏散性质因而在考虑公共建筑人 流疏散时,都应把正常与紧急情况下 的人流疏散问题考虑进去三)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主要指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 群1.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三个要点(1)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分区,运 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处理上,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 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3)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 果2.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及特点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即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 局的群体组合。
1)分散式布局的组合:有 许多公共建筑,因其使用性质或其他特殊要求, 往往可以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建筑进行布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组合体 系,如某些医疗建筑、交通建筑、博 览建筑等分散式布局的特点是功能分区 明确,减少不同功能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适应不规则地形,可增加建筑的层次 感,有利于争取良好的朝向与自然通风分 散式布局又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 式两种形式在大多数公共建筑群体组合过程中往往是两种形式综合运用,以取 得更加完整而丰富的群体效果2)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把 某些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 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如居住区中心的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中心、体 育中心、展览中心、市政中心等各类公共 活动中心由于功能性质不同,反映 在群体组织中必然各具特色,只有抓住其功能特点及主要矛盾,才能既保证功能 的合理性,又能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加拿大多 伦多市政厅,以两个圆弧状 的高层办公楼,环抱着一个圆形大会议厅的组成建筑群,并置于一个长方形的台 座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如图 1-1-3 所 示)二、住宅建筑住宅的功能分析要 从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分析人手住宅的组成规律 主要是由行为单元组成室,由室组成户。
根据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不同,可以将 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 他四大部分按空间使用功能来分,一套住宅可 包括居室(起居室、卧室X厨房、卫生间、门厅或过道、贮藏间、阳台等(如图 1-1-4 所示)根据住宅基本平面类型可将住宅建筑分为独立式住宅、联立(并列)式住宅、 联排式住宅、单元式住宅、外廊式住宅、内廊式住宅、跃层式住宅等按照层数的不同,可将住宅建筑分为四类: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 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30层1.低层住宅设计( 1 )基本特点1)能适应面积较大、标准较高的住宅,也能适应面积较小、标准较低的住 宅因而既可以有独立式、联立(并列)式和联排式,也可以有单元式等平面布2)平面布置紧凑,上下交通联系方便3) 一般组织有院落,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流通,扩大了生活空间,便于绿化 能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4) 对基地要求不高,建筑结构简单,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住户可以自 己动手建造5) 占地面积大,道路、管网以及其他市政设施投资较高 2 )平面组合形式及其特点1) 独院式(独立式卜建筑四面临空,平面组合灵活,采光通风好,干扰少 院子组织和使用方便,但占地面积大,建筑墙体多,市政设施投资较高。
2) 双联式(联立式火将两个独院式住宅拼联在一起每户三面临空,平面 组合较灵活,采光通风好,比独立式住宅节约一面山墙和一侧院子,能减少市政 设施的投资3) 联排式:将独院式住宅拼联至3 户以上一般拼联不宜过多,否则交通 迂回,干扰较大,通风也有影响;拼联也不宜过少,否则对节约用地不利2.多层住宅设计( 1 )基本特点1)从平面组合来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规范规定住宅 6 层以 下不设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2)与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多层住宅比低层住宅节省用地,造价比高 层住宅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3)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 上面几层的垂直交通仍会使住户感到不便因此,从高标准的要求来看,四层以 下的住宅可不设电梯,四层以上的多层住宅也应该设置电梯2)设计要点1)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主要居室应满足规定的日照标准;单栋住宅的长度大于160m时应设4m宽、 4m高的消防车通道,大于80m时应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套型恰当应具有组成不同户型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可组成 单一户型和多户型的单元,单一户型的单元其户型比一般在组合体或居住小区内 平衡;多户型的单元则增加了在单元内平衡户室比的可能性。
单元中户型选择要 使户室比的平衡灵活方便,并便于单元内的组合方便舒适平面功能合理,能满足各户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隔热、 防寒等要求,并保证每户至少有二间居室布置在良好朝向交通便捷避免公共交通对住户的干扰,进户门的位置便于组织户内平面 经济合理合理组织并减少户内交通面积,充分利用空间结构与构造方案 合理,管线布置尽量集中,采取各种措施节约土地 造型美观立面新颖美观,造型丰富多样 满足包括消防、抗震等其他技术规范的要求2) 单元划分与组合 多层住宅常以一种或数种单元一标准段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型多样的组合体单元划分可大可小,一般以数户围绕1个楼梯间来划分单元将单元拼接成 单元组合体要注意满足建筑规模及规划要求,适应基地特点单元组合方式有: 平直组合、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等3) 交通组织 以垂直交通的楼梯间为枢纽,必要时以水平的公共走廊来组织各户楼梯和走廊组织交通以及进人各户的方式不同,可以形成各种平面类型的住宅一般有三种交通组织方式: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人口,以廊来组织各户人口, 以梯廊间层间隔层设廊,再由小梯通至另一层)组织各户人口楼梯服务户数的多少对适用、舒适、经济都有一定影响,应合理确定。
4) 采光通风 一般一户能有相对或相邻的两个朝向时有利于争取日照和组织通风, l 户只有 1 个朝向则通风较难组织,利用平面形状的变化或设天井可增加户外临空面, 利于采光通风5) 辅助设施 位置要恰当厨房、卫生间最好能直接采光、通风,可将厨房、卫生间布置于朝向和采光较差的部位面积要紧凑应根据户内各种生活活动合理确定各类空间的使用面积,并减 少无法利用的面积怕过宽的走道等人设备管线要集中套与套之间的厨房、卫生间相邻布置较为有利,管道共用, 比较经济3)平面类型及其特点1)基本平面类型① 单元式(梯间式八每个单元设置二个楼梯,每个单元可安排2 — 4户,由 楼梯平台直接进人分户门一梯 2 户:每套有两个朝向,便于组织通风,套门干扰少,较宜组织户内交 通,单元面宽较窄,拼接灵活,适用情况较广一梯 3 户:楼梯使用率较高,每套都能有好朝向,但中间一套常是单朝向, 通风较难组织一梯 4 户:楼梯使用率高,每套都有可能争取到好朝向,一般将少室户布置 在中间,多室户布置在两侧② 外廊式: 长外廊:便于各户并列组合,一梯可服务多户,每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但户内交通穿套较多,公共外廊会对户内产生视线及噪声干扰,在寒 冷地区不易保温防寒,对小面积套型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