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前预习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
4页课前预习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英语学科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淡化预习这个重要环节预习习惯的培养,为自学能力形成奠定了基础,充分的预习可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一)、熟悉生词,通读全文 在课前自己进行单词过关能读、能写、知道其词性、词义及用法然后是短语、句型通读课文,快速掌握课文概要,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学生可结合自己手头上的资料及讲义掌握基本结构、用法二)、通读 通读课文后,再对课文进行精读对课文的重要句型进行认真阅读,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内容三)、解决难点 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动脑筋,认真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较难的知识点,问工具书,可通过已有知识或借助词典、课外书籍及其它工具书来解决三问课本,遇到问题要反复认真地读书,联系上下文思考,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或同学间互相讨论预习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符号,留到课堂上解决,便于课上有的放矢地听讲 (四)、预习检查 教材中以及课本后都有一定的基础练习,学生在扫除了一定量的障碍后可对自己进行及时的检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可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二、教师如何指导预习 预习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提前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心理上和物质上的两种准备心理上的准备是指学生根据新知识的难易,提前做好学习计划,物质上的准备是指学生提前准备好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工具书、各种资料等预习还使教师在讲课时能得心应手,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并达到预期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之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制定学习目标,设计好预习题,拿出时间向学生做简介简介本课重点训练项目,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课重点学习的是什么,并找出与重点有关的训练项目内容;简介本课与前面有关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抓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简介本课词汇、句型和语法等,目的是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 学生如何做好预习,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 (一)、不同阶段的预习 刚开始训练时预习最好放在课内进行,教师以教给学生方法为重点,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探索,自求解决,并及时点拨待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预习的技能已经形成,对预习已消除了畏难发愁的心理,并且有了独到的见解,产生了兴趣,这时便可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外预习。
(二)、预习题的设计 预习题的设计与预习效果有密切联系,是提高预习效益的关键首先它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要遵循“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这四个原则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开放性每组题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一方面的技能,教师要做到目标明确,切忌随意安置2.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针对优、中、差三类学生进行题组训练时,要各有侧重,使学生能够吃得饱,消化好,都能按规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快做好预习题3.要有趣味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4.要有可操作性,学生们认为:数理化作业是硬任务,不得不做,而英语预习作业是软任务,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靠边形成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英语的预习作业可操作性不强,常常觉得枯燥,有时即使读了,印象也不深因此预习题的可操作性显得很关键 (三)、预习的步骤 课前预习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来完成,所以教给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 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步骤:根据英语整体教学的原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预习时,我们可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让学生对本课初读一遍,感知本课内容2.再让学生读一遍,把不懂的词、句子或语法划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实在解决不了的再问老师或同学之间研讨3.根据预习题,让学生局部读课文中的词或句子,感知听、说、读、写训练重点4.最后再读一遍,做好预习题,掌握课本重点内容四)、预习的方法1.预习是一个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即发现性学习古今中外很多发明家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剩疑,或于新旧比较之处生疑……,能够“真正做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在质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放出因为发现问题是预习的核心能否提出对自己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自己产生问题意识,是发现性学习的关键,是预习的目的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产生新思想、新观点,得出新结论,掌握新知识2.联想性学习,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事物而想起其他有关的人或事物心理学上则是指学习者由眼前的学习而想起其他与之有关的、能够对完成学习任务起帮助作用的事物。
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具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联想性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大力提倡和培养这种学习方法3.迁移性学习,迁移,在心理学上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学习新知识的心理过程迁移性学习体现了学习者灵活的思维品质;而让学生掌握迁移性学习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五)、预习的检查和评价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督促学生提高预习质量,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我们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检查:一是让学生小组长进行检查目的是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二是教师检查教师检查可在新课中进行,看预习的效果如何;也可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看是否按预习目标进行预习;也可看学生书上勾划的情况,看是否把重点词语和不懂的句子在书上勾划出来并通过检查的结果,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发挥评价的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预习工作开展得更好 教学实践证明,提前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