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非营养性添加剂饲料酸化剂教学材料.ppt
22页第三章 非营养性添加剂(饲料酸化剂) 酸化,是指人为地将无机酸或有机酸,单独或以混合物的形式加入到畜禽的饲粮或饮水中,以降低其pH的过程饲料的酸化是通过加入酸化剂来解决的 酸化剂的分类1、单一酸化剂(1)有机酸化剂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苹果酸、山梨酸、甲酸(蚁酸)、乙酸(醋酸)等极其盐类,广泛使用的是柠檬酸和延胡索酸2)无机酸化剂盐酸、硫酸、磷酸,目前磷酸报道较多 几种有机酸化剂的物理特性 种类 分子量 水溶性 1%水溶液pH值 外现 乳酸 90.80 易 2.41 无色或微黄液体丙酸 74.08 易 2.86 无色液体碳酸 98.00 易 1.56 无色液体柠檬酸 192.12 易 2.20 白色结晶粉末延胡素酸 116.07 微溶 2.75 白色结晶粉末 乙酸 60.05 易 2.76 无色液体酸化剂的作用 1、有机酸化剂 有机酸化剂在消化道内解离产生氢离子,有助于降低pH,另一方面酸根阴离子是体内的中间代谢物,参与能量代谢供能多数有机酸化剂具有良好的风味,故被广泛应用1)柠檬酸 添加量为1-2,可使日增重提高2.9,饲料效率改善3.2 (2)延胡索酸 又称富马酸适宜添加量为1.5-2,使日增重平均提高9.7,饲料效率改善4.4。
2、无机酸化剂 磷酸既可以作为日粮酸化剂,也可作为磷来源无机酸与有机酸相比,具有较强的酸性及较低的添加成本开发无机酸化剂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解决饲料资源短缺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3、复合酸化剂 复合酸化剂是利用几种特定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复合成,能迅速降低pH,保持良好的缓冲值和生物性能最优化的复合体系将是饲料酸化剂发展的一种趋势酸化剂的作用机制1、酸化降低饲粮pH和酸结合力,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饲料氧化酸败在夏季高温季节,加酸的饲料减少了“哈口”,其原因可能在于加酸抑制了微生物生长繁殖,减少了油脂的氧化酸败2、酸化降低胃肠道pH,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消化道中大多数酶要求接近中性,如-淀粉酶最适的pH值为6.8-7.0 、胃脂肪酶5.0-6.0、胰脂肪酶7.0-8.0,而分解蛋白质的酶在消化道中必须在极酸的条件下才被激活(胃蛋白酶适宜pH值2.0-3.5),pH值达到3.6时活性显著降低(pH大于6.0时失去活性) 饲料中添加酸 胃内pH值下降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 促进蛋白质分解 分解物刺激十二指肠分泌较多的胰蛋白酶 蛋白质完全分解吸收 饲粮酸化对胃肠道pH的影响 3、酸化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肠道中几种主要的有害微生物适宜生长环境的pH均为中性,如大肠杆菌适宜生长环境的pH为6.0-8.0,葡萄球菌适宜生长环境的pH为6.8-7.5,梭状芽孢杆菌适宜生长环境的pH为6.0-7.5,而有益菌如乳酸杆菌等则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
若消化道pH降至4.2,则上述有害微生物不易存活,而乳酸杆菌等则可生长 酸化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单位:logl0n/g粪样) 4、酸化促进了体内中间代谢 某些有机酸是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可直接参与代谢,提供能量如柠檬酸、延胡索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是易于利用的能源;乳酸、丙酸等也可参与代谢饲粮以延胡索酸酸化后,仔猪谷-草转氨酶活性上升,蛋鸡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此酶是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酶)活性上升这些酶活性的上升,反映了酸化剂不同的作用途径和机理 5、复合酸化剂的作用机制 复合酸化剂具有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通常添加量在0.5以下,可以避免传统酸化剂用量过大所引起的适口性下降、采食量降低和产生“酸症”以及腐蚀加工设备等问题而单一酸化剂用量可达1-2目前对于复合酸化剂的作用机制了解甚少其可能的机理在于刺激胃底腺区的壁细胞泌酸,从而间接达到酸化目的6、其他可能的作用机制 有机酸形成能量的途径比葡萄糖短,在应激状态下可用于ATP的紧急合成,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机酸可能有助于仔猪因断奶应激而损伤的肠上皮细胞恢复,从而有助于恢复小肠的吸收功能;有机酸还可以在胃肠道发挥螯合剂作用,使肠道对矿物质的吸收增加。
另外,添加有机酸或无机酸可减慢食物在胃中的排空速度,因而可增加蛋白质在胃中的停留时间,提高蛋白质消化率 影响酸化效果的因素1、酸化剂的种类和用量 各种酸化剂的分子量、溶解度、解离常数、能量值等不同,使用效果有所差异用量不足,起不到应有的酸化效果,用量过多,则可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2、日粮的种类和组成 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加入有机酸,仔猪日增重明显提高,而在加入乳制品的复杂日粮中的酸化效果不明显实质上是其中的大豆蛋白和酪蛋白的差异,同时也与乳糖存在与否及其用量有关,主要是因为奶产品的酸结合能力比植物性蛋白的酸结合能力要高而矿物质和高蛋白饲料的酸结合力强;与谷类饲料相比,消化时需要较低的pH高CaCO3(59gCakgDM)几乎完全阻止了胃中食糜的酸化高CP组(20)添加酸化剂仔猪日增重无提高,而低CP组(16)添加酸则提高了仔猪日增重3、年龄和体重的影响 仔猪饲粮酸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仔猪胃酸分泌不足随着仔猪年龄和体重的增长,消化道机能逐步完善广胃酸分泌逐步增强,加酸效果将降低在仔猪早期断奶后的头12周内酸化效果明显,3周以后效果逐步降低,4周以后基本没有效果4、与抗生素和高铜的互作 有机酸与抗菌剂合并使用效果往往优于单独用。
有机酸、抗生素和高铜联合使用,效果最好,三者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彼此具有互补或加性效应 有机酸、高铜和抗生素的互作 注:1有机酸为一种商业产品,内含98%的柠檬酸及其钠盐(酸:盐=2:1); 5、饲养环境条件 卫生条件、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各种应激因子等也影响酸化剂的作用效果饲养条件(特别是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地方作用效果优于饲养条件好的地方6、酸化与日粮中离子平衡和体内酸碱平衡 日粮中添加HCl、H2SO4等无机酸化剂,会增加日粮中的稳定性阴离子C1-、SO42-等的数目,破坏日粮离子平衡,具有诱发体内产生代谢性酸中毒的趋势有机酸如柠檬酸、延胡索酸等尽管可在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0,但若添加量过大,超出机体代谢的调节能力,仍有使体内变酸的趋势因此补充碱性盐类,以缓解体内“变酸”的趋势,则可消除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酸化剂的酸化效应目前酸化剂存在的问题 1、酸化剂效果还不稳定,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2、酸化剂的选用应与饲料类型、动物种类及消化生理特点结合起来,确定其最佳添加量3、无机酸成本低及各种酸各有其优缺点,开发无机盐酸化剂和复合酸化剂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4、酸化剂与抗生素与铜的协同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把酸化剂与其他添剂结合起来使用,可更好的解决加性效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