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学实验报告(苏州科技学院石湖).pdf
18页目录第一章前言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三、实习要求 四、实习任务第二章区域概况及现有资料 一、测区概况 二、现有资料第三章踏勘选点 一、选点要求 二、构造控制网 (含图) 第四章控制测量 一、高程控制测量 二、平面控制测量第五章碎步测量 一、方格网绘制及控制点展绘 二、碎步测量 三、地形图测绘 四、地形图整饰、编辑与检查第六章测设 一、测设方案 二、测设数据计算 三、测设结果验证第七章小结与心得第一章前言一、 实习时间 : 2011 年 12月 18 日~12月 27 日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 0.5 天踏勘选点: 0.5 天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 天平面控制测量: 2 天碎步测量: 4 天测设: 0.5 天总结(整理实习数据):1.5 天二、 实习目的与意义 : 1、 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2、 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方法技能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3、 培养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4、 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三、 实习要求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 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 学习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四、 实习任务1、 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1)数据记录手簿(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原始记录本,选点略图及高程和导线计算结果)2 )指定实习范围的一幅标准图幅的1:500地形,大小为 4*4格,对应实地面积 200*200m ,要测出图幅范围 0.5 —1cm 2、 个人上交成果:实习报告一份, 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计算表,测设数据计算表等第二章区域概况及现有资料一、 测区概况测区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新区苏州科技学院之内 西以 C3-1教学楼等为的西边界, 北以逸夫楼前的河流为界, 东以老校区的体育馆、食堂为界,南边师陶园、女生宿舍等为界其中包括体育馆、老食堂、师陶园、马路、 C1-3等二、 现有资料已知点 S1 坐标(37955.018 ,49388.742)高程 3.116m 已知点 S18坐标( 37934.35,49466.75 )高程 3.246m 第三章踏勘选点一、 选点要求:1、相邻点之间应能通视;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周围地物;3、点位应选在便于保存之处,点位稳固,保持一周或二周;4、 变长均匀,点位足数,5-6 个自选点;5、油漆做标记,点的编号为三位:及班号、组号、点号,字体小巧工整清晰,字头朝北。
十字标记要纤细,便于对中6、 设计闭合或附和导线,选点完毕后应会出选点略图二、 构造控制网我们的选区的边界有几面是建筑物,我们边在超出边界的马路上选点,并利用了一个已知点,共6个自选点另外,我们在碎步测量时考虑到有大部分被建筑物挡住,又加上5个支点导线布设示意图:第四章控制测量一、高程控制测量1、 要求:1)在水准路线间进行往返测,总测站数为偶数;2)应在水准路线间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3)红黑面互查应不大于3mm,注意零点差;4)必须连测到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5)高差闭合差 fh 允 = ± 12√ N(mm)(山地) ;6)尺垫的正确使用 已知点和自选点上均不可用尺垫,尺垫只能在转点上使用,一般用不到7)建议采用闭合水准路线2、表格及计算(表格见后页)普通水准测量记录测站点号后视( m )前视( m) 高差(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1 S16 1.380 1.386 -0.006 -0.005 3.226 D131 2 D131 1.420 1.355 +0.065 +0.066 3.292 D132 3 D132 1.215 1.420 -0.205 -0.203 3.089 D133 4 D133 1.516 1.315 +0.201 +0.202 3.291 D134 5 D134 1.225 1.239 -0.014 -0.013 3.278 D135 6 D135 1.351 1.435 -0.084 -0.083 3.195 D136 7 D136 1.430 1.411 +0.019 +0.020 3.215 D137 8 D137 1.390 1.375 +0.015 +0.016 3.231 S136 S16 H=3.231 二、平面控制测量1、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安置方法:1) 用三角架架腿对中使架头大致水平, 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 在移动架腿的同时, 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2) 用三角架腿粗平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3) 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4) 照准部大体水平后, 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2、水平角测量1)水平角作业要求:测回数两个,半侧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盘左盘右较差不能超过40″导线方位角闭合差f<=40√ n (n 为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000测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能超过 40″,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需重测2)测回法测水平角①经纬仪安置好后, 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 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标杆,然后, 拧紧水平制动扳扭, 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②松开水平制动扳扭,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 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 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③倒转望远镜, 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 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B 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④ 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
用望远镜精确瞄准 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⑤ 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 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测站竖直 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边号往测往- 返平均距 离返测 (° ′″)(°′″) (°′″)(m )(m )(m) S16 左D131 00 02 47 91 12 59 91 13 07 S16 55.210 +0.01 55.205 D137 91 15 46 右D131 180 02 22 91 13 16 D131 55.200 D137 271 15 38 D131 左S16 00 01 06 178 00 00 177 59 49 D131 80.955 +0.025 80.940 D132 178 01 06 右S16 180 00 51 177 59 38 D132 80.930 D132 358 00 29 D132 左D131 180 00 32 93 48 59 93 49 15 D132 99.650 -0.010 99.655 D133 273 49 31 右D131 00 00 00 93 49 31 D133 99.660 D133 93 49 31 D133 左D132 00 00 13 86 11 49 86 11 49 D133 49.620 -0.015 49.627 D134 86 12 02 右D132 179 59 54 86 11 49 D134 49.635 D134 266 19 43 D134 左D133 150 04 49 150 04 48 150 05 00 D134 46.410 -0.015 46.170 D135 00 00 01 右D133 330 05 00 150 05 11 D135 46.425 D135 179 59 49 D135 左D134 192 49 41 192 49 41 192 49 32 D135 45.215 -0.015 45.222 D136 00 00 00 右D134 12 49 17 192 49 23 D136 45.230 D136 179 59 54 D136 左D135 126 55 27 126 55 16 126 55 10 D136 27.340 -0.005 27.340 D137 00 00 11 右D135 306 57 04 126 55 05 D137 27.345 D137 180 01 59 D137 左D136 161 06 41 160 53 25 160 53 36 D137 35.430 -0.010 35.435 S16 00 13 16 右D136 341 07 17 160 53 46 S16 35.440 S16 180 13 31 3、 距离测量1)实验辅助原理:直线定向:当地面上两点相距较远时,用卷尺一次(一测段)不能量完,需在两点连线方向上标定若干点,使其位于直线上,在本实验中,主要用经纬仪定线。
2) 实验步骤:步骤一现在点 A 点处放上水准尺,人站于点B 点处;步骤二在 A 点和 B 点之间竖立铁花杆,在A 点处瞄准 B 点处的水准尺,使铁花杆在一条直线上;步骤三用钢尺各量距,并记录,并进行返测3) 成果整理:为了防止错误和提高丈量精度,需要进行往返测量K=|D 往-D 返|/1 ? 2(D往+D返)=1? m 备注:K 为相对误差,在相对平坦地区,相对误差K 不应大于 1? 3000 第五章碎步测量一、方格网绘制及控制点展绘1、要求:1)在坐标格网尺在聚酯薄膜的毛面上绘制坐标格网,精度的要求是小方格的边长为0.2mm,小方格的对角线为0.2mm,大方格的对角线为 0.3mm2)坐标格网线旁边地形图图式要求加注坐标值展绘控制点,并要求加注点号和高程2、心得方格网我们实习第二天就绘制完成,虽然是简单的4*4 方格,到由于有精度要求,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绘制二、碎步测量用经纬仪测绘法,将仪器安置在控制点上,以地物为单位,依次测各碎步特征点1、要求:1)碎步与测站点相距较近是,可用皮尺量距,较远时以视距测量法确定距离,但要注意观测技巧,如将望远镜放平等;2) 一般情况下,每一幢建筑物需要加注一个有代表性的点的高程,道路每隔一段距离要加注一个点的高程;3)侧角度时,只用盘左,侧半个测绘;2、碎步测量(1)碎步点的选择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 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对于地貌来说, 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2)经纬仪测绘法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 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操作步骤如下: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测定竖盘指标差,量取仪器高 i,填入手簿2)定向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 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又读上丝和下丝读数,计算式间距;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5)记录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6)计算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7)展绘碎步点三、地形图测绘要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