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讲地租理论.ppt
67页第七讲 地租理论与 区位理论 Theory of Rent and Location 第一节 概述 一 、地租的概念 (Rent / land rent / ground rent ) 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 剩余生产物(或价值)被土地所有者 占有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 现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地租存在的基础: 1)土地所有者与 土地使用者(生产 者)分开; 2)“两权分离”,即土地所有权与土 地使用权相互分离 二、 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自学) Question: 1. 地租与土地租金有何联系与差 别? 2. 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地租 ?为什么? 土地租金 = 地租 + (土地资本 的利息 +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 工资的一部分 + 折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一、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1.含义: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由 于土地等级差别所产生的超额利润 2.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1) 条件: 土地自然力差别,如养分、肥沃 程度等; 位置差别,如交通状况、距市场 及市中心远近。
(2) 原因: 土地经营权的垄 断 由于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使土 地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 价格必然由其中的劣等地的个别生 产价格来决定经营比劣等地优越 的土地,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3) 来源:超额利润 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 的差额 3. 级差地租的形式 (1)级差地租Ⅰ( differential rent Ⅰ) : 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的不同条件的土 地上,因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所产生的 超额利润转化的级差地租 (2)级差地租Ⅱ( differential rent Ⅰ ): 连续投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各个资本, 由于生产的效率的不同,生产效率较高的 资本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级差地租 土地报酬的递减规律: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 当连续对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时, 起始,土地报酬会随投资的增加而增 加,但最终受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边际报酬递减 在边际报酬处于递增阶段时,追 加的投资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 利润转化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Ⅱ 土地投入产出阶段分析图 • X-某一生产要素的 投入量 • Y-总产量 • APP-平均产量; • MPP-边际产量; • TPP-总产量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及地租量(一) 土 地 等 级 所 耗 资 本 元 平 均 利 润 元 产量 (公 斤) 个别生产价格 (元) 社会生产价格 (元) 级 差 地 租 Ⅰ 元 全部 产品 每公 斤产 品 每公 斤产 品 全部 产品 劣 等 地 100202001200.60.61200 中 等 地 100202501200.480.615030 优 等 地 100203001200.40.618060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及地租量(二) (假设甲乙丙三块地,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 地块 距市 场里 程 公里 生产 资投 入 元 运输 费用 元 资本 总支 出 元 平均 利润 (按 20% 个别 生产 价格 元 社会 生产 价格 元 级差 地租 Ⅰ 元 甲101005105211261326 乙151007.5107.521.51291323 丙2010010110221321320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及地租量 土地 等级 所 耗 资 本 元 平 均 利 润 元 产量 公斤 个别生产价格( 元) 社会生产价格( 元) 级 差 地 租 Ⅰ Ⅱ 元 全部 产品 每公斤 产品 每公斤 产品 全部 产品 劣等地100202001200.60.61200 优等地100203001200.40.6180 60 Ⅰ 在优等 地上 追加投 资 100203501200.340.6210 90 Ⅱ 二者的关系 : (1)同:都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2)异: A 投资方式不同; B 转化为地租的时期不同;前者在签约期即 被土地所有者占有,后者在租约履行期被土 地经营者占有,租约期满后,签订下一期租 约时会全部或部分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C 产生的土地经营方式不同;前者为粗放经 营,后者为集约经营 (3)联系: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 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级差地租Ⅱ 最终会向级差地租Ⅰ转化 二、 绝对地租(absolute rent ) 1.含义:由于土所有权存在所决定的 不论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 地租 2. 形成条件和原因: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 = 农产品市场价格 - 生 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绝对地租及其形成表 三、 垄断地租(monopoly rent) :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 化而成的地租 由于土地具有某种独特性质,土 地经营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超额利 润 这种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其价 格由购买者的购买欲和支付能力决定 而与一般生产价格或产品价值所决定 的价格无关 一、 城市地租的特点 1. 农业地租包含在土地产品中,来自农业 劳动者劳动创造的价值,而城市地租不直接 包含在土地产品中; 工业:土地是必要劳动工具和生产条件,地租包含 在工业产品中,来自工业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商业:不创造物质产品,提供服务商品,地租来自 工业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也包含商业工人劳动 创造的价值. 住宅:包含在房价房租,来自居民工资的部分 第二节 城市地租(urban) 2.城市地租在量上一般高于农业地租 ; 3.区位级差地租是城市地租的主要表 现形式 4.商业地租是城市地租的典型形态; 5.城市地租具有相当大的垄断性; 6. 城市土地投资的地租效应具有明 显的外部性; 7.城市地租比农业地租更具积累性。
二、城市级差地租 由土地位置,交通便利程度决定 (1) 城市级差地租Ⅰ: 由于城市内各地段的土地离市场的 位置不同,交通和配套设施条件不 同,所造成的相同投资的边际收益 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 租 (1)城市级差地租Ⅱ: 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和企 业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所造成 的投资边际收益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 润转化成的地租 Question:土地出让后,国家是否应 该征收补地租? 三、 城市绝对地租 城市绝对地租存在的原因是土 地所有权的垄断,而与土地用途无 关,来自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的 一部分 四、垄断地租 城市中某些特殊地块具有稀有功 能,由其所带来的生产经营商品的垄 断价格所形成的垄断超额利润转化成 的地租如飞机场、火车站内的商铺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地租的理论分析 : 1、存在相对独立的土地所有者与土地 使用者; 2、存在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 离; 3、存在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所以存在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二、表现形式 1.土地承包费:“提留”,“摊派 ” 2.土地使用费:外商用地,补地租 3.土地出让金(地价) 4. 土地使用税 5.土地租金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的作用1.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有利于有效地配置资源. 价格、竞争、供求机制; 利用地租、地价杠杆可使土地资源的 配置优化。
question : 地租与地价有何联系? 第四节 土地区位理论(theory of land location )(本节自学) v一、区位论及其产生与 发展P121 v区位:指特定地块分布 的地点或地区,或特定 地块所处的空间位置及 其相邻地块间的相互关 系 v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 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 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1 .产生标志: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 与农业地理学家,屠能发表《孤立国 》——提出农业区位论 2. 1909 德 经济学家 韦伯 发表《论 工业区位》——提出工业区位论 3. 1933 德 地理学家 克里斯塔勒》 发表《德国南部的中心地方》——提 出城市区位论 4. 1940 德 经济学家 廖什 发表《区 位经济学》——提出市场区位论 二、农业区位论 •研究:农业 级差地租与农 业土地利用类 型、农业土地 经营集约化程 度关系 •(一)假设 一孤立国 6 5 4 3 2 1 屠能圈:为使利润的最大化,农业经营 类型取决于土地离中心城的距离 分析:某农产品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收入为R,生产 某农产品的成本为C,运到中心城的运费为T, 假设收入R和成本C不变,则利润P只与运费T相关。
利润为P P=R-C-T T=Kd P=R-C- Kd 在O点 T=0 P=R-C 在d点, P=rb 在N点 P=o N R C O 收入 T=Kd 总成本 成本 到市中心的距离 rr` d`d b` b C` 收入和成本 收入 T=Kd 总成本 成本 到市中心的距离 A` B` A B 收入和 成本 屠能的贡献:1)提出一种抽象化的形 容方法,即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条 件下,形容单一重要因素对土地区位 的影响;2)以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来 确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的布局方法 LESSON:以当前的技术条件和消 费习惯改良屠能圈 三、工业区位论 theory of industrial location 内容:关于工业企业合理选址的理 论,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 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 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 企业的理想区位 假设:P126—127 (一) 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为使工业生产成本最低,厂址应选择 在运输费用最低的地点 运费与产品的重量和距离相关 重量与原材料性质有关 材料:1)稀有性原材料: 特定地区存在如煤,铁,金属; 2)常见性是原材料: 到处都有:空气,水,粮食) 结论一: 1. 原料系数1 靠近原料产地(食品加工业) 3.原料系数=1 消费区与原料产地之间任意点 稀有性原材料总重量 原料系数== 制成品总重量 结论二: 当存在两种稀有 原料,且与市场 不在一条直线上 时,形成区位三 角形。
工业区位应设在 总运费最小的一 点 1 市 场 2 韦伯模型的改进: 当原料系数=1时,工业区位事实上不可 能设在稀有原料到市场之间的任意一点 运费包括:1)线路运费; 2)装卸费,仓库费,码头费,保险费 实际选址时,应尽量减少货物装卸、转 运之类的费用所以工业区位在都集中 在原、燃料产地,或消费地,而很少设 在中间的任意点上 (二) 劳动力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 的影响(主要指工资成本成本) 理想的厂址不仅要考虑运输成本,还要考虑 工资成本 劳工系数= 劳动成本指数 地域重量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支付 的平均工资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运 输的重量 ==== = 结论:如果劳工系数比较大,即 劳动成本指数较高,地域重量小 ,运输成本低,厂址选择倾向于 工资成本低的地区;(特别是制 造业) Question :为什么摩托罗拉等巨 头选择在中国投资生产?而海尔 将分公司开到美国? (三) 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 的影响(外部经济) 集聚经济利益产生的原因: 1. 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 企业规模扩 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管 理费用 2 . 可以分工协作,共享资源 分散因素: 过度集中会使租金上涨,城市污染和 环境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