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变化.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6842445
  • 上传时间:2019-11-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79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九讲“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变化一、学院的诞生学院派:始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十七八世纪在英、法、俄等国流行,其中法国的学院派因官方特别重视,所以势力和影响最大学院派重视的规范,包括题材的规范、技巧的规范和艺术语言的规范由于对规范的过分重视,结果导致程式化的产生学院“Academy”一词最初含“正规“、走正路不走邪路的意思如何才能走正道,在学院派看来就是重视传统,向传统学习,因而学院派反对所有的改革学院派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素描,贬低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并以此排斥艺术中的感情作用这些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1.普桑普桑是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醉心于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虽然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完美的构图,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他的画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冷静的思考l“阿卡迪亚”在西方的传说中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乐土”在普桑的艺术世界里,那些想象的美好世界里,和平、美好、恬静、安详,却又总是笼罩着淡淡的悲凉与惆怅,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却有可以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天悯人般的叩问。

      在《阿卡迪亚的牧人》这幅画中,画家通过画笔谱写的是一曲非现实的、具有悲凉情调的牧歌l画面上的风景是一处宁静的旷野,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几株荒疏的树木,峰峦挺拔的远山,背景是一片明净的蓝天这样一处优美风景的地方,它的主题却是一片墓地居于画面中间的体量巨大的石碑和坟墓骤然增添了沉重、悲凉的气氛墓碑前面,四个牧人头戴花冠,拿着牧杖,正围着墓碑在辨读碑上的铭文牧人的服饰都是仿具有崇高意味的希腊雕刻风格的一个半跪着的牧人正在读出碑上的文字,另一个年轻的牧人指着碑文在向右侧一个女牧人说着什么石碑上的拉丁铭文清清楚楚写的是:“即使在阿卡迪亚也有我的存在”l这句话使得这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含义晦涩,成为美术史上莫测高深的作品之一普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特点:①他和宫廷内的古典主义画家不同,他不是歌颂帝王将相而是讴歌大自然和完美的人性,作品主要取材于神话、历史、宗教和文学故事②他的绘画是“思”的绘画A.罗丹把他叫作“生命的窥视者”他把理性看作是最高原则,在思考着人类的命运,企图以良知、信心战胜罪恶、狡诈和盲目的悲观③他并不想描绘现实认为现实是丑恶的他的艺术与卡拉瓦乔艺术不同从主流上看,普桑崇拜的不是宗教而是自然神。

      他和巴洛克画家主要区别在于:他强调的是理性而不是激情;他强调的是朴素、庄重而不是华丽与夸张他提倡的是一种永恒、和谐、理性、宁静的艺术为古典主义艺术奠定了原则总之他很有才气也很有个性他师古而不泥古,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对人类的未来抱有一种美好的向往同时把美好的理想寄托在普通人的身上他的局限是:由于长期远离祖国,脱离现实,在作品中未能表现出时代的矛盾与冲突普桑对法国后来的一些画家颇有影响2.拉图尔乔治·德·拉图尔,法国画家以宗教和反映日常生活的风俗画的作品而闻名可以把他称之为卡拉瓦乔的直接继承人代表作:《油灯前的抹大拉》《圣处女玛丽亚的教育》3.勒·布朗勒·布朗法国画家法国皇家绘画雕塑学院的创始人和第一任院长,路易十四的首席画师,凡尔赛宫的内部装饰总监督他集中大批艺人创作风格统一的美术装饰和工艺品为各国宫廷所竞购他的油画都是歌颂路易十四的平庸作品他的观点大多来自普桑,但是使之更为理论化和条文化画中人物近乎静止不动,不论正面像或是侧面像,这几个站着的人靠手臂、手掌和眼神连成一个整体那个年轻人(从华丽的服装来看,很可能是一位贵族),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那个面容枯槁的老吉卜塞算命人的身上,一点也不理睬她那几个年轻的同谋。

      站在他左边的那个女孩正在割他金链条;另一个女孩在偷他的钱包,准备转手给第三人(那第三人在阴影里伸着手,准备接过钱包)这是一幅涉及道德问题的画有钱的年轻人愚蠢至极,被老吉卜塞人的诡计给迷惑了,而那几个年轻美貌的同伙则趁虚而入,偷走了他的钱二、“洛可可”和它的反对者们1.洛可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2.华托华托,法国18世纪罗可可时期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画家他画了大量带有喜剧色彩的作品,而且还发明了一种浓郁的富有哲理的爱,而且都有背景相衬托洛可可风格的奠基人3.布歇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Boucher,1703—1770),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出版过《千姿百态》画册4.洛可可反对者——夏尔丹夏尔丹(Cha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法国画家1699年11月2日生于巴黎,1779年12月6日卒于同地洛可可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早年入学院派画家P.-J.卡泽的画室,后为N.-N.科伊佩尔的助手1728年静物画《鳐鱼》展出,一举成名,被接纳为皇家学院院士。

      他的画能赋予静物以生命,给人以动感晚期以家庭风俗画为主,表现第三等级”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画风平易、朴实,具有平和亲切之感,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理想5.弗拉戈纳尔弗拉戈纳尔是弗朗索瓦·布歇的学生,而且又不断研究夏尔丹,并取得显著进步他也留学过意大利,三十一岁回巴黎以后,才开始他的真正的创作活动;他的作品手法多种多样,既有豪放恣意画成的,也有精心严谨地描绘的弗拉戈纳尔的作品风格多变,色彩华丽,充满色情意味晚年时因绘画风格不合时尚逐渐没落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秋千》,巧妙地运用明暗的变化,以纤细的笔致,描绘出庭院和树林的美,非常精巧它的纤细的线条,有种类乎病态的魅惑,色彩也淡雅从这种表现来说,弗拉戈纳尔虽然是天资丰富的艺术家,但他的主题却稍稍有种不严肃之处从下往上眺望正在打秋千的贵妇人的年轻贵族,也许当时没有遭到非难,但今天看来,就颇有轻佻浮薄之嫌了对此只能认为弗拉戈纳尔是迎合贵族的轻佻作风如果说华铎是好的方面的洛可可画家,那么就不能不说弗拉戈纳尔却具有洛可可的浮恶之气,正是由于这一点,应该说他又是最洛可可化的总之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都充分表现了路易王朝贵族、贵妇人的轻艳奢侈嗜好游玩的生活、感情和趣味。

      6.乌顿法国雕塑家乌顿(1741—1828)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艺术家,不但是十八世纪法国,也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整个西方雕塑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人物之一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美术学校里都至少有他十件八件石膏模制品:莫里哀、伏尔泰、富兰克林、华盛顿、布封、乌顿夫人……他二十五岁后到罗马学习期间所作的《男性全身筋肉裸像》,至今仍是讲授解剖课和学习素描的样本7.薇吉·勒布伦勒布伦夫人(1755—1842)作为革命时代的女画家,她是受到整个欧洲欢迎的人因为父亲是肖像画家,她从早年就画画,据说十五岁时她的画已经能用相当可观的价格卖出她和当时很有声望的美术商勒布伦结婚,这样可以研究店里搜集的古典美术,技巧越发提高二十三岁已经是美术院成员,这时她出入宫廷,曾画过几幅路易王朝红极一时的女性玛丽·安东奈特的肖像1789年大革命时,她在意大利旅行,没有回到混乱的巴黎;她继续旅行,从德国一直到俄国,所以她没有受到革命风暴的影响,总是平静地画画勒布伦夫人的作品《画家和她的女儿》很有名她去意大利旅行前,有一天,无意中在镜中发现她的爱女抱着她的脖颈的姿态,马上就开始画这幅画,极其自然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一幅谁都喜欢的画。

      但是若看这幅作品,就会认为勒布伦夫人的艺术,继承了路易王朝潇洒优雅的洛可可艺术的传统,而不能说是革命时代、帝政时代的新兴艺术三、英国的学院派和肖像画家1.荷尔拜因(1497/1498~1543)Holbein,Hans德国画家生于奥格斯堡,卒于英国伦敦自幼随父老荷尔拜因学画1514年前往瑞士巴塞尔,结识人文主义学者D.伊拉斯谟,受到新思想的熏陶,画艺也大有长进,两年后为新当选的巴塞尔市长J.迈尔夫妇画像,一举成名在许多肖像画中最成功的是3幅《伊拉斯谟像》(分别藏于巴塞尔和巴黎)画中的这位学界泰斗,全神贯注,姿态表情与背景陈设皆饱含安详、冷静与文雅的气氛,画面构图繁而不乱,设色恰到好处,在德国、瑞士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西方最有名的肖像画之一1532年定居英国后,主要为王室和宫廷画像,其中虽有佳作,但表现的气氛已较矜持呆板,然而在写实方面又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的宗教画、版画和书籍插图,也成就卓著宗教画《索洛图恩的圣母》、《达姆施塔特的圣母》都以所藏城市命名木刻插图线条流畅,风格洒脱2.沙尔金祖籍美国而乔居英国的约翰·沙尔金(1856—1925),一直到二十世纪初都是一位活力很强、影响甚广的人物,他的肖像画固然有适应有钱人的爱好而趋于过分华丽的毛病,但在捕捉生动的表情和运用流畅的笔法方面,几乎是独步一时。

      他吸取了哈尔斯和委拉斯开兹在造型和用笔上的优良传统,把十八世纪以来英国的肖像画中的过于繁琐和柔弱的倾向,变得轻快爽利、虚实有致,具有诱人的技巧美《英奇森夫人》(图108)是沙尔金所画妇女画像中比较含蓄而具有内心深度的一件作品这个青年妇人,以其较为自然和率真的风度,比在中国展出的那个《普莱费尔夫人》的矜持自负的形象更有吸引力一些中国最早到西方学画的李铁夫,即是沙尔金的追随者他深得沙尔金艺术中的精粹,因而成为我国去国外学习油画艺术的人们中最有造诣的一位先驱3、贺加斯[HogarthWilliam](1697.11.10英格兰伦敦~1764.10.26伦敦)英国画家和版画家15岁时到银匠店当学徒,22岁开设了自己的店铺他一边为图书插图做雕版印刷以维持生计,一边到私人素描学校学习第一件主要作品《化装舞会与歌剧》,抨击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并向艺术权威提出质疑,使他树敌颇多1728年创作第一幅油画,取材于《乞丐的歌剧》中的一个场景,表现出他对戏剧和喜剧主题的兴趣他还为有钱的顾客画了《对话》(非正式的群体肖像)他以当代道德为主题的雕版画常常以组画形式出现,是给广大民众看的这些画的成功奠定了他经济独立的基础。

      为了防止盗版以保证他的生活,他努力争取为保护艺术家的版权立法1735年通过了英国的第一部版权法,就在这一年他发表了《浪子生涯》系列(8幅)讽刺画;其他讽刺画系列还有《妓女生涯》(1730~1731)和《时髦婚姻》(1743~1745)他创建的教育学院促成了皇家美术学院的建立(1768)贺加斯《艺术家和他的哈巴狗》(1745),油画自画像;现藏伦敦塔特美术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