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答题完整版.docx
23页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心理询问对象一般应具备的特点有哪些? 相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智力正常、人格正常、动机正确、年龄相宜、内容合适、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如何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史资料进行整理?提示:按进展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生活情形,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大事及现在评判依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形,始终写到求助时必需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个人成长资料整理如下:1、婴幼儿时期2、童年(身体发育、家庭、大事、亲子关系⋯⋯)3、少年(青春期发育、亲子关系、学校、交友、性心理⋯⋯)4、青年(偶像、就业、恋爱婚姻、社交⋯⋯)5、成年——个人成长史中的重大转折以及现在对它的评判对该求助者仍应重点收集哪些资料?( 10 分) 1、对被公司开除的熟悉 2 分)2、成长经受 1 分)3、婚姻情形 1 分)4、既往行为模式 1 分)5、既往心情状况 1 分)6、既往身体状况 1 分)7、体重明显下降有无器质性病变 1 分)8、母亲及家族精神疾病史 2 分)验证资料牢靠性的方法有哪些?(1) 可以使用补充提问2) 可以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方法来验证。
3) 可以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为确定资料的真实牢靠性,需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临床资料相互印证比较,请将本案例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 30 分)1)求助者的主诉( 3 分):⋯⋯2)家属报告( 3 分):⋯⋯3)摄入性谈话( 3 分):⋯⋯4)临床观看 〔3 分〕 :⋯⋯5)心理测验( 3 分 ):⋯⋯6)其他:( 2 分)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你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怎样挑选切入点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畴时应依据以下参照点: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询问师在初诊接待中观看到的疑点3、依据心理测评结果初步分析发觉问题4、上级心理询问师为进一步诊断下达的会谈目标5、留意:谈话目标中如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摄入性谈话的留意事项摄入性谈话时,应当留意以下几点:1、态度必需保持中立2、提问中防止失误3、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挡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会谈后不应给出肯定性的结论6、终止语要恳切、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终止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会针对该求助者的摄入性谈话如何防止提问方式的失误?1、防止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防止多重问题3、防止多重挑选问题4、防止修饰性反问5、防止批评性问题6、防止说明性问题与求助者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挑选应把握哪些原就应把握以下原就: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才能,符合求助者的爱好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进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化探究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转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忙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懂得问题有帮忙(不行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会谈争论的内容)7、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询问师是否能正确的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在询问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询问关系 . 〔10 分〕1、建立良好的询问关系是心理询问的核心内容 〔2 .5 分〕2、正确的询问态度是建立良好询问关系的重要基础 〔2 .5 分〕3、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敬重〔1 分〕热忱〔1 分〕真诚〔1 分〕共情〔1 分〕积极关注 〔1 分〕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询问关系过程中应留意的问题?1、询问前的预备工作:如服装、表情2、礼貌接待、礼貌用语:3、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那些方面的帮忙,不行直接逼问。
4、终止后说明态度能否供应帮忙5、防止紧急心情6、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防止使用方言7、反复说明保密制度8、不吸烟、不做余外、下意识动作对该求助者的遭受,心理询问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留意些什么 . 〔25 分〕 1、询问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5 分〕2、询问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4 分〕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 分〕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4 分〕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4 分〕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4 分〕心理询问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其定义、求助者的常见冲突及应用留意事项1、面质,又称质疑,相持,对质,对抗,正视现实等,是询问师指出求助者身上的冲突2、常见冲突:言行不一样,抱负和现实不一样,前后言语不一样,咨访看法不一样3、使用留意:要有事实依据,防止个人发泄,防止无情打击,以良好的询问关系为基础, 可以使用尝试性面质心理询问师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1、在于帮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境况况的深化明白2、在于勉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应由此产生的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在于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抱负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一样4、在于使求助者明白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才能、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5、在于通过询问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仿照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才能对他人或者自己做面质,而这一点是健康人生所需学习的课题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阻抗产生的缘由是什么?1、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楚1) 开头新行为的问题2) 终止或排除旧的行为的问题2、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1) 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获益2) 阻抗的产生源于求助者妄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冲突和冲突3、阻力来自对抗询问或询问师的心理动机1) 阻抗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询问师的某种赞同看法的动机2) 阻抗来自求助者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或询问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在询问过程中假如显现阻抗你如何分析并予以解决?(一)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心理询问中的阻抗表现:(1) 第一是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表现为三种:缄默、少言和赘言2) )其次是讲话内容上的阻抗表现为四种:理论交谈、心情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
3) )第三是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表现为五种:心理外归因、健忘、服从、掌握话题和最终暴露 4)第四是询问关系上的阻抗表现为四种:不仔细履行心理询问的支配、诱惑询问师以及请客、送礼二)解决方法:(1)要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的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恳切助人的态度应对阻抗移情的类别、如何处理移情1、类别:(1) )正移情:将询问师当成以往生活中的某个重要人物,产生深厚的爱好和猛烈的感情,表现出友好、仰慕、喜欢心情(2) 负移情:把询问师视为过去经受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楚或压抑心情的对象2、应对:显现移情是心理询问中的正常现象我们可以更好的熟悉对方,并运用移情来宣泄对方的心情、引导对方领会(1) 分析求助者移情的缘由(2) 动听的向对方说明显现了移情,有策略的、坚决的、及早的进行处理(3) 实在难以处理,可以转介心理询问师应如何进行转介?1、询问师假如发觉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的转介2、第一征求求助者的看法,向其说明转介的缘由或理由,3、向该求助者介绍新询问师的有关情形,4、向询问者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5、一般不干预新询问师的活动,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询问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请写出对该求助者的诊断程序? (怎样对求助者做出诊断?即诊断程序) 诊断程序:1、依据心理活动正常与反常三原就诊断:心理活动正常 / 反常【如是反常,可具体写违反了哪一条或哪几条,假如不清晰违反了哪些,但确定是反常心理,可直接写“依据心理活动正 常与反常三原就,判定该求助者心理反常”】2、分析求助者的自知力,是否有求治愿望,有没有幻觉、妄图等精神病性症状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常形仍是变形如是变形,按“ ABCD”走,如是常形,按 “abc”走4、变形:【提示:可能是神经症,最起码也是可疑神经症】A.依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维度进行依据许又新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1) 病程: 不到 3 月 1 分 3 月到一年, 2 分一年以上, 3 分2) )精神痛楚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 1 分需借别人帮忙或境况转变才能摆脱评 2分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开导或陪他消遣或异的疗养也无济于事评 3 分3) 社会功能:照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稍微妨害着评 1 分中度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或转变工作,或部分工作,或某些场合不得不回避,评2 分完全不能学习工作,某些必要场合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 3 分。
B.找主导症状【强迫 / 抑郁/ 焦虑/ 惧怕/ 抑郁】C.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D.下诊断: *** 性神经症4、常形:【提示:可能是一般心理问题、严峻心理问题、顶多是可疑神经症】 a1.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连续时间较短、心情反应仍在理智掌握之下、不严峻破坏社会功能、心情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即为心理问题b1. 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c1. 下诊断:一般心理问题a2. 由相对猛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心情反应猛烈、连续时间长期(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社会功能受损,列为严峻心理问题b2. 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c2. 下诊断:严峻心理问题a3.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但没有严峻人格缺陷的求助者,列为可疑神经症范畴——建议直接使用许又新教授三维度评分标准——一点点投机取巧b3. 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c3. 下诊断:可疑神经症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1、依据判定正常与反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原就来判定求助者心理活动是否在正常范畴内2、依据求助者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性为表现进行定性3、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判定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4 、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1) )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连续时间较短、心情反应仍在理智掌握之下、不严峻破坏社会功能、心情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即为心理问题2) )由相对猛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心情反应猛烈、连续时间长期(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列为严峻心理问题3)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但没有严峻人格缺陷的求助者,列为可疑神经症范畴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