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慕蓉与中国传统人文资源.docx
4页席慕蓉与中国传统人文资源黄茜 文学院 2012 级 9 班 学号:201202340915 联系:18784730061摘 要:席慕蓉是现当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几代人的心灵与成长,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当然作为一个现当代的作家,并且曾留学欧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是,因为乡愁的魂牵梦萦,席慕蓉对故土的眷恋,对故土文化的格外眷恋,影响了她的创作其作品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关键词:席慕蓉;儒家;佛教;涅槃;缘;莲;席慕蓉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幼年时代,席慕蓉待在中国的时间较少,因而,她大多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然而,因为父母的思乡情怀对她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乡愁在她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让她对故土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最后,她在欧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伴侣,结婚怀孕,但最终决定回国:把孩子生在故土,让孩子在故乡的怀抱成长人生历程的种种经历给席慕蓉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这三个话题虽是老生常谈,但是席慕蓉却谈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乡愁影响着席慕蓉的创作,她的作品便有了很浓郁的中国味。
一、 创作手法上的中国古典情怀席慕蓉的创作始终坚持凝练精巧、从不过分铺张夸饰,随情感的起伏变化架构语言、雕琢文字,却又不显刻意之态,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种不过分张扬,亦不过分贬抑的语言表现感,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隽永相一致 ① 席慕蓉的诗歌是现代诗歌,有着现代意识,但是又不乏古典情怀其诗歌是现代意识和古典情怀结合的典范她的诗歌注重运用中国传统格律诗的表达方式来增强局势的整齐度,提升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在排比和押韵的运用方便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为什么》中:“我可以锁住我的笔 为什么/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常常的一生里 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这里“忧伤”的“伤”和“时光”的“光”都押“ang”音,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无限的音律感排比则体现在《信仰》一诗中:“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生命的单纯与温柔/我相信 所有的/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我相信 三百诗篇/反复述说着的 也就只是/年少时没能说出的/那一个字……”诗中“我相信”句式的反复,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内心的呼号,增强了感情的冲击力和诗歌的节奏感席慕蓉的诗歌虽有叙事、言理成分,但以抒情为主,大多是珠圆玉润、玲珑剔透的抒情短章。
席慕蓉的抒情,既不像多数浪漫主义诗人那样天马行空、高度张扬,也不想多数现代主义诗人那样直指内心、千回百转,而是处于显与露之间表现出情感上的自我节制 ② 因而在用语上就极为凝练之前说过,席慕蓉创作的三个主题之一就是乡愁,然而,说起乡愁我们更为熟悉的是余光中的《乡愁》,然而我则更为喜爱席慕蓉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确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③ 短短的七行诗,概括性的诗句只有“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写得含蓄、凝练这样的表达更加符合中华民族历来致中和、讲含蓄的传统,作为淑女的席慕蓉在她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节制和含蓄凝练,无疑有着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的基础,这大概也是席慕蓉的诗歌能在华人文化圈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吧二、 创作内容上的中国传统人文资源的书写席慕蓉曾坦言《古诗十九首》对自己影响最大然而这并不是中国传统人文资源的影响,而是激发了席慕蓉写诗的欲望“所以读到古诗十九首时,我真的觉得这个诗很亲切,让我在日记本上想写一些东西我到现在还保留着初中二年级的日记本我想着也是后来促使我走上诗歌创作这条道路的主要诱因。
④ 席慕蓉创作内容上的中国传统人文资源的书写多体现在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上席慕蓉崇尚儒家的仁爱之说,并且认为仁爱的生命才是美的她在《爱是一切源泉》中写道:“爱是一切的源泉,尤其是美的事物的源泉以爱的眼光来看宇宙,你将会看出无限的美好……没有爱的生命是枯萎了的花朵”她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互相分享着一种了解、一种爱护和一种体谅”(《红尘》);她说:“人都需要一点精神上的慰藉与支持”(《妇人之见》);她说:“人都应该互相善待,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一定善待你……大自然也是这样,你给植物以充分的阳光适量的水,它就会还你以怒放的芬芳,没有一朵花是不知道感谢的《海棠与花的世界》)所有这些都说明:同情、爱护与助人,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才美 ⑤ 然而从席慕蓉作品中塑造的人物的性格上来看,也体现了仁爱在《玛利亚》里,对被丈夫抛弃后苦心劳瘁地抚养四个孩子的玛利亚,产生了由衷的同情和敬重,并对自己误解了她而引起内疚;在《哭泣的女孩》里,对那位十八九岁的收费小姐,在繁忙不迭的工作里受到委屈而不禁流泪,表现了心疼不已,并谴责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司机的粗暴残忍所有的这些都表现了仁爱之美席慕蓉曾说过她不是佛教徒,但是不是佛教徒的她受宗教影响却很深。
佛教文化对席慕蓉创作的影响体现在来世与涅槃的观点、缘分的书写和莲的创作上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她写道:“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关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这首诗写道了前世与今生,蕴含了佛学上的来世与涅槃的某些观点,这种古典特质在对情感的抒发方面所作的重要辅助,从而使本诗强烈地表现出女子求爱而不能的无限悲苦与凄凉,使人心生动容席慕蓉也很相信缘分她说:“我一直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早有安排,只是时机没到时你就不能领会,而到了能让你领会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缘分了有缘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候相遇,在刚好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在刚好的时刻里说出刚好的话,于是结成了刚好的姻缘而无缘的人,就总是要彼此错过了遗憾的是那种事后才明白的“缘”总是在‘互相错过’的场合里发生的总是在擦身而过之后,才发下,你曾经对我说了一些我盼望已久的话,可是,在你说话的时候,我为什么听不懂呢?而当我回过头来在人群中慌乱地重寻你时,你为什么又消失不见了呢?(这就是无缘吧?)人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错阳差在《莲的心事》中写道:“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
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写道:“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缘分”本是佛家的慧语,指人和人之间命中注定的偶合机会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席慕蓉喜欢写花,她的作品中有很多花,每一种每一次都写出了不一样的美她最喜欢的花大概就是莲花了,在文学作品中有莲花,在绘画作品中也有莲花莲花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是富有宗教色彩的,佛祖的坐垫就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佛的手上也会拈一朵莲花莲表示着一种神秘而永恒的美,被看作是纯洁高雅的象征,是一种深邃幽远的至美人生境界席慕蓉钟情于莲,膜拜于莲,莲的境界,如莲的人生,是她追求的最高的美学理想她自言和荷莲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爱莲似乎是神对她的一种昭示她在《荷花七则》中写道:“中国人对荷莲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爱恋一位哲学教授写信给我,他说:‘要出淤泥而不染,才算是真正的洁净’看到这一句我竟吃了一惊,好像在刹那间参透了很多世事所以我悟到:佛手上总是拈着一朵莲,佛身下也总是以莲为座,这一定是有所指的吧?他的话让我明白了莲的本质、爱的本质枉自画了那么多年的荷,竟然一直没能领会佛说的奥妙这时我才认识到:‘所有洁净和美丽的事物,都是值得珍惜的。
’人要走一条长路,才能得到真正的洁净和美丽她在《莲的心事》中说自己“是一朵盛开的夏荷,正是最美丽的时刻”以莲花自喻,以求莲的境界席慕蓉虽然是一位现代作家,但其作品无论是从创作方面还是从作品本身都有明显的中国传统人文资源的痕迹有古才有今,古今决不可分裂而谈席慕蓉的诗歌是现代诗歌,有着现代意识,但是又不乏古典情怀其诗歌是现代意识和古典情怀结合的典范文化是不断更新的,也是需要不断传承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思考文学的时代沟通,不让我们传统的人文资源白白浪费参考文献:①李璐璐.席慕蓉作品中的中国古典美[J].青春岁月,2014(16)②卞明华.席慕蓉诗歌的现代意识和古典情怀[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5)③ 谷月,千英编.席慕蓉抒情诗文选[M].陕西人民出版社.P133④席慕蓉坦言《古诗十九首》对自己影响最大.[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12)⑤张平治.席慕蓉的柔美世界[M].花城出版社.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