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画眼睛的艺术范例.doc
3页鲁迅“画眼睛”的艺术范例江苏省兴化市大营中学 赵兰珍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这个中宋朝的赵希鹄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 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 鲁迅先生 赞成这样的见解,他 说:“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的逼真,也毫无意思上述见解非常精辟,它告诉我们“画眼睛” 不失为 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种佳法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 户” ,透 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窥见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窥见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鲁迅先生不仅是“画眼睛 ”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 “画眼睛”的行家高手,他在短篇小说《药》、《伤逝》、《祝福》中,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艺术范例首先看《药》中赵大叔的“眼睛”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是鲁迅在《药》中对康大叔生动勾勒的一笔康大叔这个刽子手是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和帮凶他杀害了革命者夏瑜,把“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的人血馍头卖给为 独生子治肺痨的华老栓。
作者通过对康大叔“攫取的” 令人胆寒的目光的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个粗暴、凶残、贪婪的刽子手形象再看反映五四时期社会现实的爱情小说《伤逝》中子君的“眼睛” 知识少女子君和涓生自由恋爱时,听涓生“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当她和涓生勇敢地建立小家庭后“她两眼注 视天空,出神似的凝想着,于是神色越加柔和,笑窝也深下去,便知道她又在自修旧课了……” 在生活的 风霜雨雪面前,她的 “眼里忽又发出久已不见的稚气的光来……时而又很带些恐怖的神色”,“ 时时露出忧疑的神色来” 当她和涓生的 爱情破灭后,“ 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透过子君心灵的窗户反复出现的“ 稚气的光” ,我们窥见到了她的纯真、热烈、善良的性格,窥见到了她反抗旧势力、追求新生活的精神世界;透过子君眼神的变化,我们看到了这个纯洁可爱的少女“在无爱的人 间死灭 ”的发展轨迹在《祝福》中,大家所熟悉的祥林嫂的“眼睛” 更为精彩。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帮工时,“只是顺着眼” ,经过被劫回山、强制改嫁,夫子双亡的打击,第二次到鲁家帮工时,她虽然仍旧“顺 着眼” ,但是“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眼睛 “没有神采”了后来在封建礼教的吹鼓手和卫道士鲁四老爷的歧视摧残下,在冷漠的社会环境中,她的眼睛不断地变化,从“直着眼睛”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到 “两眼上便都 围着大黑圈”;从“眼光也分外有神” ,到“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被赶出门,沦为乞丐后,她“只有那眼珠 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作者通过祥林嫂的眼光、眼色、眼神的前后变化,反映了她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震憾了我们的灵魂发表于《学语文》2002年第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