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诊断学课件.pptx
180页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绪绪 论、总论论、总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诊察了解; 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诊 断 记录二、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二、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一)司外揣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二)见微知著由局部判断整体的方法;(三)以常衡变由正常、常规 判断异常、变数的方法;由生理特征 病理变化的判断与推测 症 感性认识 (现象依据)辨理性认识 (本质判断)病证结合辨“证”辨“病”“病”与“证”的关系: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一)整体审查(二)诊法合参(三)病证结合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秦汉以前:《黄帝内经》 诊法、辨证基础《难经》 提出“寸口脉法” 汉朝:西汉 淳于意创 “诊籍”东汉 张仲景建立辨证论治的理论“六经辨证”晋唐:西晋 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原疾病诊 断专著 宋、金、元: “金元四大家”刘河涧—重视病机;李东垣—重视四诊合参;朱丹溪—主张“从外知内”;张从正—重视症状鉴别诊断明、清: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八纲辨证成熟;明 李时珍《濒湖脉学》27脉;清 叶天士《温病论》、薛生白《温热条辩》、吴 鞠通《温病条辩》、王孟英《温热经纬》创立卫气 营血、三焦辨证。
近代: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陈泽霖的《舌诊研究》 ;李乃民主编的《中国舌诊大全》;刘冠军《脉诊》、赵恩俭《中医脉诊学》;费兆馥主编的《中国脉诊研究》 诊诊 法法“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难经·六十一难》 四诊的内容:望、闻、问、切;中医特色诊法:舌诊、脉诊;诊法要求:准确全面地收集病情,四诊合参,为辨 病、辨证提供判断依据望诊望诊望诊望诊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3.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4.四诊合参,综合判断注意以下几点望神望神得神----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 不 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提示精气充盛,体健身旺,为健康表现,或虽病 而精气未衰,病情易治,预后良好失神----精神萎靡,言语不清,或神昏谵语,循衣摸线, 撮空理线,或卒倒而目闭口开,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 呆板,目暗睛迷,神情呆滞,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 迫体位;呼吸气微,或喘;周身大肉已脱提示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 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望神望神假神----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 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相见亲人;或病至语声 低微断续,忽而响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 颧赤如妆;或本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说明正气将脱,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 以致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诀,属病危,多为 临终表现望神望神癫病(痰气凝结、阻闭心神 )表情淡 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而精神发呆 ,哭笑无常者神乱狂病(痰火扰心 )烦躁不宁,等高 而哥,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 不避亲疏者动武)痫病(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突然跌倒, 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西医 癫痫)望色望色常 色 生理状态 下的面部 色泽主色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由于民 族、禀赋、体质不同而有所改变客色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 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 例如随着四时、阴晴、起居、寒冷、情 绪等变化而引起的变化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望色望色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五 色常见病证青 色主寒证、气 滞、血瘀、 疼痛、惊风1.面色青黑或淡青为阴寒内盛,如见寒邪直中,为晥腹剧 痛;2.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为心阳不振,血脉淤阻;3. 面色青黄,见于肝郁脾虚,肋下有积;4.小儿发热 ,眉 间、鼻柱,唇周色青,为热 极生风白 色主虚证、寒 症、失血症1.面色淡白无华主营血亏虚;2.口唇面色白而无华,主失 血症或血虚证;3.白而虚浮多为阳气不足;4.苍白为阴寒 内盛之腹痛或阳气暴脱黄 色主脾虚、 湿证1.面色萎黄主脾虚生化不足而失养;2.黄胖主脾虚湿困;3. 黄疸即面目一身皆黄,为湿蕴中焦,肝失疏泄,胆汁外溢 肌肤。
黄疸为阳黄与阴黄,阳黄为湿热蕴 脾所致;阴黄为 寒湿郁阻所致红 色主热证、 格阳证1.满面通红,为外感发热 或脏腑阳盛;2.午后颧红 ,多为 阴虚内热;3.面色苍白时有泛红如妆,为虚阳上越(格阳 )黑 色主肾虚、水 饮、血瘀1.黑而晦暗为肾 阳虚,由阳虚阴盛经脉失于温养,气血凝 滞所致;2.黑而浅淡,为肾 虚水泛;3.黑而焦干,为肾 精 亏耗;4.黑而肌肤甲错为 瘀血;5.眼眶周围发 黑为肾 阳不 足,水饮内停或寒湿下注之带下病望色望色1.浮:面色浮显,主表证,由浮 沉,表邪入里;2.沉:面色沉隐,主里证,由沉 浮,里邪出表; 3.清:面色清明,主阳证,由清 浊,病由阳转阴; 4.浊:面色浊暗,主阴证,由浊 清,由阴转阳5.微:面色浅淡,主虚证,由微 甚,因虚致实; 6.甚:面色深浓,主实证,由甚 微,由实转虚;7.散:面色疏散,主新病,由散 抟,邪渐聚;8.抟:面色壅滞,主病久,由抟 散,邪将解;9.泽:面色润泽,主轻证,由泽 夭,由轻到重; 10.夭:面色枯槁,主重证,由夭 泽,病情缓解。
望形态望形态凡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者,此属“形盛 气虚”多为阳气不足之证形瘦肌消,面色苍黄,胸廓狭窄,皮肤干焦,则 又常见于阴血不足之证肥人多痰,瘦人多火望形态望形态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病人的动静姿态和体位都是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不同的疾病常表现出不同的姿态和体位阳主动阴主静异常动作 如眼睑、口唇、或手指不时颤动见于急性热病,为动风先 兆 再如四肢抽搐多见于痫病、破伤风、小儿急惊风望形态望形态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面肿及口眼歪斜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目形目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躯干望躯干颈项1.外形变化如颈瘿、瘰疬2.动态变化如颈软无力、颈项强直手足 手足挛急,屈伸不利,或四肢肌肉萎缩 或半身不遂望皮肤望皮肤斑疹如麻疹、风疹、瘾疹水痘如水痘、湿疹疮疡如痈、疽、疔、疖望排泄物望排泄物 与分泌物与分泌物痰、涕:风痰、燥痰、湿痰、鼻渊等呕吐物2013-04-2619目目 录录一、一、舌诊概说二二、、舌诊的内容舌舌舌舌 诊诊诊诊2013-04-2620一、舌诊概说一、舌诊概说1.舌的结构形体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其上面称舌背,下面 称舌底。
舌表面有粘膜层,粘膜上有三种舌乳头:丝 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2013-04-2621二二. .舌诊的原理舌诊的原理(1)舌和脏腑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密切相 联 (2)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 (3)脏腑在舌面上的分部胃脘来划分: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 属下脘此法用于胃病的诊断五脏来划分: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中 心属脾胃,舌左边属肝,右边属胆,舌根属肾 2013-04-26224. 4.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位姿势:一般要求患者取正坐姿势、要尽量张口 ,自然舒展的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 露 方法: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尖、再舌 中、舌侧、最后看舌根先看舌质,再 看舌苔 注意事项:1.光线强弱2.口腔对舌象的影响2013-04-2623二二. .舌诊的内容舌诊的内容望舌质(望舌体神、色、形态)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 织反应脏腑虚实,气血盛衰 望舌苔(望苔质和苔色)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一层苔状物反应 病邪深浅,胃气盛衰 舌质和舌苔还要综合诊察分析, 才能对病情全面了解2013-04-2624( (一一) )正常舌象正常舌象舌象特征: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 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临床意义: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 盈,胃气旺盛年龄体质、禀赋性别季节气候影响因素2013-04-26252013-04-2626( (二二) )望舌质望舌质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望舌质分望神、色、形、态四方面 舌神主要表现在舌的荣枯和灵动方面荣舌——荣润红活,有生气,故谓之有神,虽病也是 善候 枯舌——干枯死板,毫无生气,失去光泽,故谓之无 神,乃为恶候2013-04-26272. 2.舌舌 色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主病的舌色,约有五种: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2013-04-2628淡红舌淡红舌临床意义:正常人或疾病初起,病情轻浅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鲜明润泽2013-04-2629(2)(2)淡白舌淡白舌临床意义: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证 淡白光莹, 或舌体瘦薄,则属气血两亏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的,甚至全无 血色,称为淡白舌2013-04-26302013-04-2631(3)(3)红红 舌舌舌象特征: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称为红舌临床意义:主热证舌红干甚则起芒刺,或兼苔黄燥——实热证 舌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虚热证。
2013-04-26322013-04-2633(4)(4)绛舌绛舌舌象特征:较红舌更深的红色,或略带暗红色 临床意义:里热亢盛、阴虚火旺舌红绛而干,或有红点、芒刺——温病热入营血(外感病) 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阴虚火旺(内伤杂病)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瘀2013-04-26342013-04-2635(4)(4)青紫舌青紫舌舌象特征:全舌或舌色中呈青色或紫 色,或局部 舌面见青紫色斑点 临床意义:血行不畅 (瘀血内停) 舌绛紫而干枯少津——热盛伤津,气血壅滞舌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寒凝血瘀舌青紫肿大——中毒2013-04-26362013-04-2637(5)(5)青舌青舌舌象特征:舌色如皮肤上暴露之“青筋”,缺少红色, 称为青色,古书形容如水牛之舌临床意义:主寒凝阳郁或瘀血§若全舌青者,多是寒邪直中肝肾,阳郁而不宣;§舌边青者, 或口燥而漱水不欲咽,是内有瘀血2013-04-2638一、听声音一、听声音 音哑与失音、太息 定义------发声嘶哑者为音哑;欲语无声着为失 音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太息指情志抑 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 临床意义音哑与失音:1.新病属实证(金实不鸣)外感 风寒(风热),肺气不宣,清肃失职。
2.久病 属虚(金破不鸣)精气内伤,津枯肺损,声音 难出闻闻闻闻 诊诊诊诊听声音听声音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热扰 心神,属热证、实证多见于温热病热入心包 或伤寒阳明腑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为心气 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 续多见于心气不足、神失所养之虚证,或气 郁生痰,蒙蔽心窍,见于癫病和郁证 错语:语言错乱,语后自知,不能自主虚证, 多与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有关咳嗽: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有声无痰谓之咳 ,有痰无声谓之嗽,有痰有声为咳嗽 咳声紧闷为寒湿;咳声清脆多属燥热 夜间咳甚为肺肾阴虚;天亮咳嗽为脾虚所致 咳嗽无力咳出白沫为肺虚;咳声不扬兼咯黄稠痰 属肺热 咳声持续片刻多属风;咳声阵法,发则连声不绝 ,涕泪皆出,咳后有鸡鸣样回声者为顿咳或百日 咳 咳声如犬吠样为白喉,多属肺肾阴虚,火毒攻 喉听声音听声音喘:呼吸困难,气息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 煽动,不能平卧分为实喘和虚喘 啸:呼吸喘促而喉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