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客来何方,客何时来.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2369287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客来何方,客来何时客来何方,客来何时——北海北海历历史人文史人文纪纪事之事之《 《北海客家人北海客家人》 》开篇开篇北海的客家人超过 50 万,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万里迁徙,他们落脚蛮 荒,开创了山地农耕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客家人与当地人融合交汇, 和谐相处,又逐步融入了海洋文化就在这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客家人 坚韧顽强、开拓进取、尊老爱幼、崇文重教的独特精神内核和文化因子世界客属第 24 届恳亲大会将于明年 10 月或 11 月间在北海择日举办世界客 属恳亲大会作为全球华人盛会之一,影响力越来越大,承办这次盛会关系到北 海和广西的形象,为此,市委、市政府要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将这 一华人盛会真正办成一届开放、团结、融合、发展的盛会在距离举办世界客 属第 24 届恳亲大会一年有余之际,本报副刊特设《北海客家》专栏,定期刊登 研究北海客家的文章,充分展示客家风情,弘扬客家精神,以客家文化为平台, 进一步扩大北海知名度,增加美誉度,促进民族间的融合,促进人民之间的团 结,促进北海的开放和发展敬请读者垂注,并请不吝赐稿你从哪里来,你是哪里人走过千年迁徙的坎坷,一生岁月沧桑的风尘。

      曾 经一无所有,曾经苦辣辛酸漂泊天涯为创业,四海为家求生存山转水转心 不转,我是客家人你往哪里去,乡音识亲人一生为了古老的梦想,捧出炎黄子孙的真诚大 业继往开来,全凭双手苦拼风吹浮云走万里,树高千丈不离根天变地变情 不变,我是客家人这是十年前,由香港金利来集团曾宪梓等客家乡贤资助, 由广东梅州市政府、广东深圳大学、广东梅州市电视台联合为 2000 年 11 月第 16 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专门制作的六集电视系列片《客家人》的主题歌“我是 客家人”十年来,这首“我是客家人”广泛地在全世界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传唱, 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产生了巨大感召力十年后,第 24 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即 将在北海举办,北海客家人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北海客来何方,客来何时?翻开北海客家人的谱牒,里面记载有许多关于北海客家先民从中原故土经过 千年迁徙,万里流离,来到北部湾畔的海角名区——南珠故郡创业的传奇故事 这其中有北海客家先民在参与北部湾的开发过程中的寄托与期望,但更多的是“山转水转心不转”血脉的传承与“天变地变情不变”精神的弘扬这种血脉传承 与精神弘扬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使漂泊异乡的客家人引以为豪的标志,就是那 些“一生为了古老的梦想,捧出炎黄子孙的真诚。

      大业继往开来,全凭双手苦拼” 的北海客家先贤正是这些先贤的英雄业绩和高尚品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 北海客家人薪火相传,建功立业,卓行于世虽然,在众多的北海客家先贤传奇中,免不了其中会有后人的想像与神化因 素但是,北海客家人崇拜英雄,传诵英雄,并不只是为了历史的荣耀,而是 要追溯每一个姓氏,每一个世系的“根源”这种“根”的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支 柱所孕育的爱国爱乡,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敢为人先的情怀 与分布于中国内地十多个省份及香港、台湾和世界八十多个国家的约 8000 万客 家人情同一理这也是客家人根系中原,情怀天下,自强不息的力量所在因 此北海客家人的英雄崇拜在“寻根”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凝聚力和牵引力 成为北海客家人“寻根”的重要坐标作为客家民系的一支,北海客家的形成必然与客家南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 境相一致,这从北海客家现有的谱牒记事中可以为证试以北海客家中主要姓 氏谱牒所记为例:“陈氏族谱”中记:及至北宋末年金兵作乱,朝廷南迁,我留 居江西之族系为避战乱又大举南迁考我陈何九公之先辈,出自江州义门魁公 之后,其七世孙六郎由闽入粤,传至念一郎公生何九明朝中叶,何九公迁粤 西,先到廉州小住数年,又从廉州西迁钦州……”“彭氏族谱”中记:彭氏之族, 于明正德年间由福建迁居广东廉州、钦州、合浦,至万历年间(1573-1620 年), 彭益自廉州迁陆川文里。

      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陂塍村公所由十多条村子组成,百 分之九十五为彭姓,人口上万白沙镇宏德彭屋有三百多人,也是民国时期由 陂塍迁来的……”“朱氏族谱”中记:合浦香山全体叔侄敬献的楹联为:宗室本江 西,亿万斯年,谨记衙前香山同血脉;支源迁博邑,千百余载,莫忘大旗陀角 共渊源’上联说明合浦县(清属广东辖)香山朱姓氏族之源流,宗室本源来自 江西下联说明合浦香山朱姓支源是博白迁徙而去,大旗”,陀角”,清代博白 县辖的堡(相当于现今的乡镇)名大旗堡,辖地相当于现今的沙河镇;陀角 堡,相当于现今的合江镇和东平镇两镇的辖区这些地方的朱姓氏族渊源相同 ”“石氏族谱”中记:福建同安石氏在广西已知各个分支……合浦献义公支三十七 郎之四世孙(名讳失考)于元末明初乱世之际由惠州避走南雄珠玑巷,五世孙 献义公则于明洪武年间又由南雄与周、莫姓二人义结金兰,沿北江而下至广州, 再临海西行,直至今广西合浦县山口镇山角村定居此支分布于合浦、北海、 钦州、防城、灵山、浦北等县市,达 13000 之众石氏族谱”中记:合浦黄氏, 明宣德、正统之时(1426-1449 年)自广西博白迁入,其始迁者为黄君相,即福 旺黄氏之始迁祖136)从广西博白迁来。

      字派:唯永振色德接有日超庚旭文 继贤才其兴家国胜……”“刘氏族谱”中记:刘姓,讳庆,字吾桂妣余氏、石氏、 吴氏、赵氏官授湖北宝庆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调任河南府生于明朝 洪武四年辛亥岁(公元 1371 年)二月十四日未时,享寿 70 岁,居江西南昌府 新建县仙嶂村生五子:万渊、万习、万忠、万宗、万江后裔分居广东梅县、 曲江、翁源、乳源、高州、廉州……” “廖氏族谱”中记:公馆镇 24 个村(居)委会中,14 个有廖姓人居住公馆廖姓 现住人口有 13800 人,是公馆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族公馆廖氏太始祖光景原籍 江西,后分居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光景裔孙日恭公于清咸丰年间从福建迁 居广东恩平,后经商到公馆街上立业光景公裔孙玉琛公后裔益富公于清咸丰年间由广东廉江迁到合浦县公馆圩镇创基立业梁氏族谱”中记:梁姓在宋代 时就出现在宁化,台湾中蛎市《梁氏族谱》记载:宋时,有梁孟坚为兵部左待 郎,居宁化石壁乡’孟坚的先辈是由广东合浦县入福建南安、惠安,继而迁入 宁化宋末,孟坚六世孙永元,移潮州府程乡县永南镇;永利移潮州;永贞大 子福,迁梅州松口山口乡后子孙繁衍于闽粤张氏族谱”中记:张氏“明朝 成化 7 年(公历 1471 年)迁居广东省廉州府石康县六罗。

      在石康县六罗定居后, 将母骸骨安葬在地名麻地山穿江岭嘴(在六罗族祠前右方),石磊为穴,墓乙 山辛向,坤申方出水范氏族谱”中记:范茂林所生兄弟六人除二祖元寿和晚 祖元全留居福建宁化县石壁乡其他福康宁庆四祖迁流两广分别定居于陆川旺 坡元福公,海南文昌元康公,博白新圩元宁公,合浦南山元庆公李氏族谱” 中记:始祖李南英,北宋河南仪封县人,康定元年(1040 年)庚辰科进士,宦 游白州,晚年占籍南昌(属白州所辖之一县),其先辈居江西省吉安府南英 生子李时亮,时亮宋天圣二年(1024 年)中举,嘉祐二年(1057 年)进士及第, 登章衡榜‘榜眼’任廉州知府李时亮生四子,其中念一、念二、念三……念一 公支系现发居于博白、东平、龙潭及合浦、广东化州、吴川县各处约 14 万人 ”而李姓的另一支则“明朝从江西太和县竹根村朱矢巷来仕于廉州府,后定居于 此”据《秦氏家谱传流记》载:秦氏之姓为天水郡者……吾宗之先四川成都府华 阳县人,由秦安民公仕宋,为昌化郡宜伦县、廉州、合浦尹,卒于官二代子 九官,落籍合浦,授吴州文学,未士而卒三代子为国子监学録秦湿……其后 裔复迁合浦从以上的客家牒谱记述中,可以清楚地理出北海客家南迁的时间 和路线。

      北海客家南迁的时间唐宋为初发期,明代为集中期,清代为强制期唐宋的初发期,期间,因为唐黄巢之乱,及南宋蒙古军的南进,先后发生了 两次客家大迁徙,这就是史称“客家六次中原迁徙说”中的第二、第三次迁徙, 主要迁往江西西部、福建西部及南部和广东东部及北部少数人因做官或其他 原因,进入廉州明代的集中期,期间,大量的客家移民进入闽粤后,因人口增加的因素,相 当一部分人选择向粤西迁移,廉州府时称“渔盐之利,富甲他郡”,是首选之地, 因此促成了客家的大量进入这就是为什么北海客家牒谱中多有始祖源于明代 的记述清代的择向期,期间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海禁,二是清廷趁土客械斗,将 大量的客家人强制迁入粤西,廉州府首当其冲,涠洲岛的客家人就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被武装押送“迁移”到岛上的因此,北海客家的形成不是孤立的,是客家六次中原迁徙的产物其迁移路 线基本循客家中原迁徙足迹而来即河南→山西→江西→福建→广东→廉州府 (合钦灵防四属)→海南→广西以南流江为主线,北海客家在海丝路始发港的迁移史迹丰富多彩,有:南越 王行宫(秦、汉为灵觉寺、宋为东山寺)、从大廉山留名、大廉山灵杉传奇、 宴石山、绿珠传奇、越州大云寺、常乐州、石康县忠烈祠,太邱书院、文治书 院、廉湖书院遗址、陈铭枢故居、合浦三官庙、南山学堂、石康罗公祠、闸口 普云庵、闸口文昌庙、闸口仙人桥、闸口老鸦洲天妃庙、曲樟灵隐寺、曲樟三 宝岩仙祠、客家土围楼群、陈家祠堂、公馆关帝庙、公馆鳌鱼寺、六甘古树、 六甘对园、白沙宏德寺、白沙林翼中故居、涠洲岛、合浦图书馆旧址(北海中学内)、真如院(公馆中学图书馆)等等,这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库。

      北海客家的居住分布,正如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所记 的:廉州中国穷处,其俗有四民:一曰客户,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二曰 东人,杂处乡村,解闽语,业耕种;三曰俚人,深居远村,不解汉语,惟耕垦 为活;四曰蛋户,舟居穴处,仅同水族,亦解汉音,以采海为生”王士性在其所著的《广志绎》中描述的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的客户就是 商人;杂处乡村,解闽语,业耕种的东人就是从福建迁移而来的客家人;深居 远村,不解汉语,惟耕垦为活的俚人就是本土越人的后裔舟居穴处,仅同水 族,亦解汉音的蛋户就是疍家人在这“四民”之中,商人和客家人都是移民群 体,商人虽然居城郭,但是作为商人,迁移性大,以利益所得为居住择向,今 天在此地,明天在彼方,无法形成一个血脉传承的固定民系而客家人在万里 流徙,千年传承中,始终以中原汉族的血脉为根基,秉承中原汉族的文化为本 源,因此客而有根,家而有源,基自中原,源自中原,自成一系北海客家作 为客家民系的一支,当然也源出中原《广志绎》中描述的“东人,杂处乡村,解闽语,业耕种”中,明确地记述了北海客家人的聚居方位地点、语言和职业:因居住在城郭的东面而称东人,讲 福建话,聚村落而居,以农耕为业。

      就目前北海客家人的分布而言,仍然是以 东片地区为主,纯客家乡镇有:白沙、公馆、闸口、曲樟、涠洲;部分客家集 中聚居的乡镇有:廉州、常乐、石康、福成、南康、山口、沙田;零散分布则 遍于全市各乡镇,人口约 50 万,占北海总人口的三分一其中纯客家乡镇的人 口(2007 年末统计)分布为:白沙 107549 人,公馆 124311 人,闸口 42753 人, 曲樟 23756 人,涠洲 15000 人合计超过了 30 万人部分客家集中聚居的乡镇 中,常乐 75962 人,山口 75000 人,廉州 168500 人,客家人口占了相当一部分, 计约 10 万人此外,福成、南康均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海客家一万多水库移 民的重要安置点,加上零散分布于全市各乡镇的客家人口不会抵于 10 万因此, 北海客家的人口总数今为 50 万这只是以居住地为统计范围的保守数据,如果以 客家人血缘为统计范围(包括改革开放后进入北海的客家人),北海客家人口 总数应超过 60 万北海客家的主要姓氏有 80 多个,在北海列入统计的 160 多个姓氏中占居一半 以姓氏集中聚居是客家的群体特征,也是家庭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以姓氏集 中聚居,成就了北海客家姓氏村落的现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