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儿女的教育-南师.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世***
  • 文档编号:178478088
  • 上传时间:2021-04-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儿女的教育-孟子离娄---南师讲课讲义(2012-3-17晚)孟子离娄上(一)第一次修正稿公孙丑曰: “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 “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公孙丑曰: “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 “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儿女的教育孟子的学生公孙丑,有一天问老师:依照古礼,父亲不自己教儿女,这是什么道理?青年朋友们要注意,将来身为人父时,要怎样教育儿女才比较妥当?儿女不由自己教,交给谁去教?有一位现代的名人,很有钱,也颇有地位,只可惜脑子有点糊涂他有一个儿子,大概也和他父亲一样糊涂不久前这位阔佬告诉朋友,他的儿子掉了,掉到哪里也不知道可是另一位朋友,后来因事到一所孤儿院中,看到一名院童,长得特别清秀,很面善,不像一般的院童问到院方,得悉是一个不知来处的孤儿,问他住哪里,爸爸妈妈叫什么,他都不知道。

      这位朋友一听,马上想起那位朋友走失的孩子,于是上前询问他的姓名家世,父亲是否某公司董事长某某这孩子在询问之下,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姓名身世于是才由这位友人通知这位现代名人,将儿子认领回家世界上就有如此的父子,顺便想到,说来供大家一笑依照古礼,父亲不教自己的儿女;但是为了教育子女日后的立身处世,社会上有些坏事情,是应该让儿女知道的反观我们中国的父母们,有几个敢把社会上的坏事,或者某些人的丑事教儿女了解?从前我有一个朋友就很难得,对于烟、酒、嫖、赌等不良嗜好,都带儿女去看可不是由自己带,而是转托朋友,带他的儿女到这些场合去,好让他们自己认清楚,这些都是坏事,对自己都是有害无益的,都不能做的这是教育的一种方法现在的年轻人真可怜!家长们拚命要他们读课本,不许看小说,结果念得一个个呆头呆脑,念到大学、研究所都毕业了,而对于人情世故,一点都不懂所以我常常鼓励他们看小说,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不喜欢他们读死书,有时候我带着他们看小说,武侠小说、传奇小说,无论什么小说都看不过他们自己找来了什么小说,要告诉我一声,因为有一部份小说,如果还没有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则不必看,看早了,不见得有好处小说看多了,会懂得作人,也会通晓人情世故。

      小说上的那些人名,差不多都是假的,而所描写的事情,却往往都是真的,在社会上就真的有那些事情至于历史上那些人都是真的,但有些事情,你没有经验就无法了解没有做过大官,就不知道大官的味道,那就只有看小说才能通晓孟子在这里说,对儿女的教育,由父母亲自来教,在情势上是行不通的,因为正面的教育很难因为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孩子想看个电视,父母就摆出威严的态度,用命令的口吻禁止,而朋友较为客观,也就较为理智,就不至于过分严肃实际上儿女已经很累了,看一点电视轻松轻松,并不过分孟子说:对于子女,我们当然要以正道教导他子女如果不听,就“继之以怒” ,发脾气了,不是打,就是骂,于是反效果出来了据我所知,许多家庭教育,所得的都是反效果一些青年男女出了问题,都是家庭教育有问题,而不一定是问题家庭所造成的父母太方正了,教育出来的儿女,多半是死死板板;这样的儿子,再教出来的孙子,就板板死死,更糟糕了另有一种反效果则是,方正、严厉的教育下,激起了叛逆的心性,那就更麻烦了这样看下来,我非常同意孟子这个观点而且在子女的眼睛里,认为父母教我不可以说谎,而他们自己却一天到晚说谎像有人要去午睡了,怕被人打扰,于是交待孩子,如果有客人来,就告诉客人说我不在。

      果然来了客人,孩子便说:爸爸在睡觉,爸爸说,告诉客人他不在像这样的孩子,能责备他吗?他绝对的对,因为他不说谎为父母的,平常也是教孩子不可以说谎,孩子没有说谎,怎么能责怪他呢?父母不许孩子说谎,而孩子看见父母随时都在说谎,这是一个事实父母要求孩子要这样那样,而自己所做的又与所教的恰恰相反像孔子、孟子,常常教别人要守信,而他们自己有时却不守信,这又怎么解释?这就有层次上的差别,程度上的不同就如刚说过的淳于髡那一节中“嫂溺援之以手” ,是可以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权宜变通的时候,但是子女还小时,是不会了解的所以教子女正,子女如果不正,就生气责罚他们,子女心里已经不满了子女再看看父母所做的,正与他们教自己的相反,于是就更愤愤不平了因此,父子之间的代沟,相互的不满,早在子女幼儿时期,就已经播下了种籽因此,孝道是很难讲的父母子女之间,如果有了芥蒂、嫌隙,那就太不幸了现在许多青年人都不满现实,其实不止是现在,无论古今中外,青年人都是不满现实的纵然是最好的时代,一切都上轨道的社会,在青年人的心目中看来,也是讨厌的、不满的、要挑剔的我们都曾经走过青年时期,多少可以体会到现代青年人的心理只要从年轻人的一些小动作上,就可以看到他们这种不满现状的心态。

      例如一堵墙壁,装修得蛮漂亮,他却要划上一条痕迹;一个好好的磁瓶,他却要用东西去敲敲,似乎才过瘾他们这样做有理由吗?没有理由的,就是潜意识的反叛性和破坏性在作怪所以青年人之不满现实,是当然的作为一个领导人,在教育上,领导方法上,就要懂得这个道理 古人的教育,是易子而教,两个互相钦敬的朋友,往往相互教育对方的子女,而不教自己的子女像现在的青年,几乎没有不犯自渎的毛病的,但父母们对于这种事都不教,因为不好意思开口直到最近,这种“性教育”教育界才正视、讨论它但仍有些偏僻的地方,老师们碰到这一部分的教材,就避而不谈其实在六七十年前,也有这种教育,聪明的父母们,想出变通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用易子而教的原则,由朋友来教;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引用某些因此受害的现实例子,做启发性、暗示性的诱导这是为了孩子一生健康所系,不得不教不责善”的真义“父子之间不责善” ,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千万要记住父子之间不可要求过多这个“责善”的“责” ,就是责备求全的意思,也就是不要过分求好例如子女升学,参加联考,为父母的就要采取“考得取最好,考不取也没关系”的态度现代的学生们,为了应付联考,被老师、家长,逼得拚命死背,什么历史、地理,一概死背, “浙江!浙江!福建!福建!”背是背熟了,联考是考取了,结果到了金门,他还不知道已经到了福建;也不知道马祖是福建省连江县的一个岛屿。

      许多眼前的例子,都证明孟子这句话的道理而也有许多为人父母者,犯了这个“责善”——过分要求的错误犯得还很深,这要千万注意父子之间如果责善,就会破坏感情,就会有嫌隙孝道要建立在真感情上,才会稳固父子之间能像好朋友般相处的很少,试看生物界,飞禽也好,走兽也好,子女长大了以后,就各走各的人为生物之一,本性上也是如此由此可知,父母对于子女的责任,只是把子女教育成人,能够站得起来,有了他们自己的前途,也就完成了至于子女以后对父母怎样报答,那是子女自己的事情,也不必存什么希望再见吧!人生本来就是如此的父子之间一责善,问题就大了,这是一面;在另一面,万一遇到父母是坏的呢?也同样的,子女不可以对父母责善,不可过分要求父母好孟子为什么推崇舜?舜的家庭状况是“父顽,母嚣,弟傲” 父顽这个“顽”不是顽皮,是非常固执成见、贪婪,什么都是我的,像土匪一样母嚣,嚣就是泼辣,十足的泼妇假如有人在她门口弄脏了一点,她可以拿把菜刀,到人家门前骂上十天半月弟傲,对于父母的坏处,他都有遗传了,对这位哥哥舜,视如眼中钉,想整这位哥哥,是一个现代所谓“太保”型的人物舜就出自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但舜和弟弟却截然不同,舜成为圣人这在佛家的学术而言,应该是宿世种的因,现世的果报。

      在现代科学的遗传学来讨论,据我个人的研究,则属于? 反动? 的遗传从历史上可以得到许多例证,父母非常老实的,往往生一个儿子很调皮;父母很调皮的,往往生一个儿子很好道理就是? 反动? 遗传,也是基因的大问题,这是我个人的研究如果在外国,依此写一部专书,那就不得了啦,也许要轰动一番这个道理是根据生理学而来例如一个好人,他的行为绝对是好的,可是这个好人是勉强做的,其实他对人恨透了,想发怒又不敢发,于是许多情绪都压制下去了这种被压制的忿恨怨气,潜伏在下意识里,遗传给了下一代,于是这孩子将来又凶、又坏、又狠,充分表现了上代内心中坏的一面至于一个坏人,也有大好心思的时候,他的这一面刚好遗传到子女身上,这个幸运儿,将来就会孜孜为善舜就是这样一个人,再配合他自己的先天禀赋,以及后天努力,于是成为圣人舜有这样一个家庭,他的父母及弟弟,多少次要害他,致他于死地,而他都幸运的躲了过去,后来当了君王,他还是依旧爱他的父母,以及弟弟再说尧,也是圣人,他生的儿子丹朱却不太好,对尧不孝,而且不肯学好尧没有办法,于是发明了围棋,教他儿子下棋,这是他的教育法至于象棋,则是周公为了教他的侄子成王而发明的这些上古的教育工具,现在发展培养出国手了。

      总之,父子之间,双方应该不责善啦宋明以后的理学家们有一句成语,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我反对这句话!天下确有不是之父母我们现在也为人父母,反问一下,我们样样都对吗?随时都有做错的可能,也有教错的时候但是,身为儿女的,自己应该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精神来对待父母,父母有时要宽恕子女,而子女尤其要孝敬、体谅、了解父母,为了孝道,设法婉转改变这个? 不是? 的父母,这样并不是对立和反叛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 ,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相互的扩而充之,不但父子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是如此,长官部属之间也是如此,都不能责善过分的要求,终究会发生问题的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才肯承认孟子是圣人我则读到《孟子》这一节,最赞成孟子被称为圣人,他如此通达人性心理,而处理方法又如此之适当、清楚,真让人拍案叫好许多人把孩子宠坏,也是这个道理;过分注意孩子的身体,过分的爱护,反而把孩子的身体弄坏了;不经锻炼,则失去了应有的抵抗力假如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一旦国家有事,还能够去报国为民吗?这也可以说是 “责善” 的错误这一段话,是公孙丑提出来问孟子的。

      那么我们要研究了,公孙丑为什么会向孟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当然不是师生之间,吃饱了饭没事做,在这里闲磕牙闲磕牙的话,也不会把它纪录下来,传诸后世了或许是有问题家庭,向公孙丑请教,公孙丑没办法作答,只好来请教老师了我们要知道,在孟子那个时代,贵族的子弟们非常骄纵,孟子也说: “富岁子弟多赖” 像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民富强康乐,而后代子弟,每易堕落所以看到今天社会的繁荣,不禁为之担心所谓“多难兴邦” ,现代青年要多加警惕,不要一代不如一代曾国藩笔记——英雄诫子弟因为谈到父子之间的教育问题,让我们看看曾国藩介绍的有关父亲教子弟的一则笔记,他搜集得非常好,不需要我们再整理了他并为这一笔记,安了一个题目叫“英雄诫子弟” ,内容是: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敛、退之象 刘先主临终敕太子曰: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西凉李嵩,手令戒诸子: “以为从政者,当审慎赏罚,勿任爱憎,近忠正,远佞谀,勿使左右窃弄威福毁誉之来,当研核真伪听讼折狱,必和颜任理,慎勿逆诈亿必,轻加声色,务广咨询,勿自专用。

      吾莅事五年,虽未能息民,然含垢匿瑕,朝为寇雠,夕委心膂,粗无负于新旧事任公平,坦然无类,初不容怀有所损益计近则如不足,经远乃为有余庶亦无愧前人也宋文帝,以弟江夏王义恭,都督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