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值税免抵退解析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doc
6页第一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耍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 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的办法,目前 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口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 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 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 税额;(销项■进项)“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 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期末留抵税额二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扌II税额二当期岀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 (岀口货物 征税税率一岀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扌II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扌】1税额抵减额二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 (岀口货物征 税税率一岀口货物退税率)只有来料加工业务或进料加工业务时,才会用到公式中的甘氐减额”产生 “抵减额”的原因是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时并未实际征收入库,因而货物岀 口时不退还这部分税款抵减额”的计算依据是海关的完税价格)(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二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货物・(当期进项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2)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二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比大小)A、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W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二当期期末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B、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二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二0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例1:某具有进出11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口产货物经营出11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 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 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贷:银行存款(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5850000借:应收外汇账款24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内销产品,分录为:24000000借:银行存款35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应交税金一 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二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X人民币外汇牌价X (征税率-退税率)=2400 X (17%-15%) =48 (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48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5)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二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二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 - (85+5-48) =9 (万元)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一一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6)实际缴纳时90000借:应交税金一一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90000(7) 计算应免抵税额 (此情况“实际应退税为0”)免抵退税额二出口货物离岸价i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X 15%=360 (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6000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例厶引用例1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 他资料不变,则(1) 一 (6)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8) 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木月M纳税额二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二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 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二300X17%-[140+5-2400X(17%-15%) ]=51-97=-46 (万元)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9) 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二出口货物离岸价i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X 15%=360 (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W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二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二46 (万元)当期免抵税额二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 (万元)借:应收岀口退税 46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140000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10)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460000贷:应收出口退税 460000简洁版例子:某企业外销产品离岸价20000元,退税率13%•请按卜湎三种情况分别做 会计处①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借方2800元;②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借方2000元;③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贷方1000元。
处理思路:1. 先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二20000XI3%二2600 (元)2. 分别三种情况确定“当期(实际)应退税额”1)当期末“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科目为借方余额2800元时2800元大于计算 出的“当期免抵退税额” 2600元,按“谁小取谁”的原 则,故取2600元,则“当期(实际)应退税额”为2 600元则“出I I抵减内销产甜应纳税额”二“当期免抵退税额” 一 “当期(实际) 应退税额”=2600-2600=0会计分录为: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6002600(2)当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为借方余额2000元时2000元小于计算 出的“当期免抵退税额” 2600元,按“谁小取谁”的原则,故取2000元,则“当期(实际)应退税额”是2000元则“出I I抵减内销产甜应纳税额”二“当期免抵退税额” 一 “当期(实际) 应退税额”=2600-2000=600 (元)会计分录为: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2000应交税费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6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600(3)当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为贷方余额1000元时因为是贷方余额,说明企业木月还需要缴税,“当期(实际)应退税额” 等于零,则“出I I抵减内销产甜应纳税额”二“当期免抵退税额” 一 “当期(实际) 应退税额”=2600 — 0=2600 (元)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