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doc
13页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艰难的起步艰难的起步————高速公路最初的年代高速公路最初的年代高速公路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同发达的工高速公路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同发达的工 业国家相比,晚了半个世纪业国家相比,晚了半个世纪进入进入 20 世纪世纪 70 年代,随着车辆的增长,我国主要干线公路上交通拥挤堵塞日益严重,年代,随着车辆的增长,我国主要干线公路上交通拥挤堵塞日益严重, 车辆行驶速度只有经济时速的一半,交通事故急剧增加为此,交通部开始汇集和研究世车辆行驶速度只有经济时速的一半,交通事故急剧增加为此,交通部开始汇集和研究世 界各国解决这一问题的资料,并对我国部分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界各国解决这一问题的资料,并对我国部分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纸上的纸上的 70 年代年代交通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酝酿在交通流量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交通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酝酿在交通流量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 津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津地区修建高速公路1970 年,交通部编制公路科技发展规划时,公路局几位领导和专家年,交通部编制公路科技发展规划时,公路局几位领导和专家 提出,根据交通流量,应在北京提出,根据交通流量,应在北京-天津天津-塘沽之间修建高速公路,并安排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塘沽之间修建高速公路,并安排交通部第二公路勘 察设计院组成调查组进行现场调研。
察设计院组成调查组进行现场调研1975 年,由王展意、李劲、沙庆林等六人组成的公路代表团应邀赴日年,由王展意、李劲、沙庆林等六人组成的公路代表团应邀赴日 本访问,重点本访问,重点 考察了高速公路考察了高速公路1977 年年 7 月,在全国公路基本建设会上,交通部提出了新建高速、快速月,在全国公路基本建设会上,交通部提出了新建高速、快速 公路,以利于开展集装箱运输的初步规划;同年,交通部又提出要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公路,以利于开展集装箱运输的初步规划;同年,交通部又提出要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 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设想三年内建成通车,并要通过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积累经验,促进我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设想三年内建成通车,并要通过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积累经验,促进我 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国公路交通现代化1978 年年 5 月,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战线学大庆会议上,交月,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战线学大庆会议上,交 通部将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问题提交代表们讨论通部将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问题提交代表们讨论6 月,交通部党组在向党中央、国务月,交通部党组在向党中央、国务 院上报的院上报的《《关于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汇报提纲关于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汇报提纲》》中,提出了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中,提出了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五五 五五””后三年开始修京津塘高速公路,后三年开始修京津塘高速公路, ““六五六五””建成;并着手修建南京建成;并着手修建南京-杭州杭州-宁波的高速公路;宁波的高速公路; 将沈阳将沈阳-大连的公路改造成高速公路。
虽因种种原因,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最终只是停留在纸大连的公路改造成高速公路虽因种种原因,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最终只是停留在纸 上,未能如期实施,但修建高速公路的准备工作开始列入交通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未能如期实施,但修建高速公路的准备工作开始列入交通工作的议事日程口水中的口水中的““汽车专用汽车专用””与此同时,公路交通日益陷入被动局面如到与此同时,公路交通日益陷入被动局面如到 20 世纪世纪 80 年代初,北京至天津塘沽港年代初,北京至天津塘沽港 口的口的 103 国道,虽经几次改扩建提升为二级公路,但由于交通量快速增长,经常出现严重国道,虽经几次改扩建提升为二级公路,但由于交通量快速增长,经常出现严重 交通堵塞现象,年交通事故超过交通堵塞现象,年交通事故超过 1000 起166 公里长的公路,汽车正常行驶需要公里长的公路,汽车正常行驶需要 6 个多小个多小 时,严重影响了华北地区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时,严重影响了华北地区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 他一些地区的重要公路通道上,交通拥挤现象也日益加剧国道他一些地区的重要公路通道上,交通拥挤现象也日益加剧。
国道 307 线石家庄至太原段、线石家庄至太原段、 国道国道 107 线北京至石家庄段、国道线北京至石家庄段、国道 104 线北京至天津段等都曾经发生过交通瘫痪长达线北京至天津段等都曾经发生过交通瘫痪长达 7 天天 以上的严重堵车事故以上的严重堵车事故当时当时,《《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 《《经济日报经济日报》》等先后发表了等先后发表了《《高速公路与现代化高速公路与现代化》》 、、 《《世界的高速公世界的高速公 路路》》等文章,普及了高速公路的知识,也反映了社会对高速公路的呼唤等文章,普及了高速公路的知识,也反映了社会对高速公路的呼唤于是,在广泛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交通部确定了第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其中有于是,在广泛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交通部确定了第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其中有 北京北京-天津天津-塘沽、广州塘沽、广州-深圳、上海深圳、上海-嘉定嘉定-南京、沈阳南京、沈阳-大连、西安大连、西安-临潼等1984 年年 12 月,沪嘉高速公路正式开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从动议到实施,整整经月,沪嘉高速公路正式开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从动议到实施,整整经 过了过了 15 个年头现代文明的产物,在遭遇小农经济思想后,注定会发生激烈的碰撞。
于是,围绕高速现代文明的产物,在遭遇小农经济思想后,注定会发生激烈的碰撞于是,围绕高速公路的口水战愈演愈烈公路的口水战愈演愈烈80 年代中期,有人发表文章,提出高速公路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年代中期,有人发表文章,提出高速公路不适合中国国情,中 国不应该建设高速公路,并为高速公路罗列了五大罪状:投资大、占地多、能耗高、污染国不应该建设高速公路,并为高速公路罗列了五大罪状:投资大、占地多、能耗高、污染 严重、事故惨重有一家杂志甚至指责,修建高速公路是严重、事故惨重有一家杂志甚至指责,修建高速公路是““高消费高消费”” 、、 ““自由化自由化”” [COLOR=red]如此激烈的反对意见,不能说对有关决策没有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此激烈的反对意见,不能说对有关决策没有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里,高里,高速公路一词在文件、报刊里几乎绝迹,而代之以速公路一词在文件、报刊里几乎绝迹,而代之以““高等级公路高等级公路””或或““汽车专用公路汽车专用公路”” [/COLOR]中国需不需要建设高速公路?这个问题要由时代本身来回答沈大公路就是一个具有中国需不需要建设高速公路?这个问题要由时代本身来回答沈大公路就是一个具有 代表性的例子。
代表性的例子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从沈阳到大连,是辽东半岛的一个城市群,是一个繁荣的工业走廊,公路交通的滞后, 制约了这个黄金地带的经济发展国家计委 1984 年和 1986 年批复,同意沈大公路全线改 扩建为一级公路,并为过渡到高速公路准备条件1986 年 10 月,沈阳至鞍山段 93 公里建成通车时任国务院李 X 为通车典礼剪彩,并 乘车视察了路段在路口有人把守的情况下,车速达到 110 公里在鞍钢宾馆,李鹏听取了交通部和辽 宁省委的汇报,最后确定,沈大公路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1988 年 10 月 31 日,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这条从上海市区到嘉定、全长不足 20 公里的高速公路,在通车两年内就吸引了几十家中外 企业落户嘉定通车五年内高速公路沿线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4.8%,而同 期全区域的该项指标为 18.3%7 月,在沈阳召开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时任国务委员邹家华讲话说:“我们 国家不是要不要发展高速公路的问题,而是怎么加快发展、怎么把它建设好的问题 ”一场 中国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争论,就此画上了句号。
认识的统一,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建设高速公路的初步实践,成果丰硕1987 年 8 月,国人首先在京石路北京段看 到了高速公路的模样虽然只有 14 公里,但它的全封闭全立交设施,使阻塞的北京西南出口一下子变得开阔 和畅通了1988 年 10 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 XX 同志为沪嘉高速公路竣工剪彩1990 年 9 月,全长 375 公里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沈大高速公路出现的意义,远远不止在有形的经济方面比如,我们习惯了在一个很 大的“!”下,被警示限速 30 公里或 15 公里,我们习惯了“一看二慢三通过” 但是在高 速公路上,一切都不同了它限速 50 公里以上,习惯和观念必须颠倒过来在这里,人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关于速度的概念沈大高速公路的成功建设,开创了 一个发展中国家兴建高速公路的新纪元,中国的公路建设跨入高速公路时代京津塘高速公路是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从 70 年代初作可行性研究 到 1987 年开工,到 1993 年建成,用了 20 年的时间为了让京津塘高速公路建设付诸实施,李鹏曾于 1984 年 10 月和 1986 年 5 月,两次 召集有关部门开会,作出了批准建设这条高速公路的决策。
1993 年全线通车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是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国际公开招标建成的 第一条高速公路理所当然,按照世行对贷款项目的要求,采用“菲迪克”条款进行管理 京津塘的成功,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条公路的建设由于“菲迪克”模式的成功推行,使 我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步到位,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国第一次摆脱了计划经济思路,把国外科学的管理模式引进来推动基建改革,建立起工程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 和工程监理制,不仅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还组建起了监理队伍和施工队伍,培养了一 批适应高速公路的建设人才和管理人才保持高速公路建设持续发展的好势头,投融资体制改革功不可没1980 年,世界银行一个代表团访华时,对中国申报项目中没有公路项目感到不解当 交通部门将贷款修路的报告送到有关部门时,得到的答复是:修公路,不就是石子、砂子 加劳动力吗?修公路还用得着美元?当然,这已经成为历史了 中国公路中国公路 60 年年:从一条高速公路到高速公路网从一条高速公路到高速公路网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从零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 1 万公里,我国 用了 12 年时间;从 1 万公里到 6 万公里,只有短短 9 年。
这样的“中国速度”让世界为之 震惊现在,迅猛发展的高速公路已成为古老的东方大国快速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 的标志性丰碑60 年前,我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60 年后,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二我国的高 速公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现在翻开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图,横贯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如条条巨龙,舞 动出令世界惊叹的成绩在共和国 60 周岁生日之际,我们再次翻开历史画卷,回顾这段公 路交通的辉煌史前期酝酿:困难重重,逐个攻破最开始不知道高速公路长啥样“什么叫高速公路?我们最开始任何概念都没有 ”中国高速公路的奠基人、工程院院士沙庆林回忆起最初酝酿高速公路的情形这位现 已 79 岁高龄的老人见证了我国 60 年高速公路发展的辉煌史原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仅为 8.07 万公里,公 路等级均不到二级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国家逐渐增加公路的建设,但是公路路面质量 差,高速公路就更不用说,根本不存在80 年代末,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 产生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社会各界对修建高速公路问题非常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