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ocx
9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者:专业论文网来源:专业论文网时间: 2011-11-21 22:02 点击:483次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 20世纪末期近20年的政 治事件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集全党全国人民 的智慧和创造成果,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在 这一理论中,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 代新科技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 作用,成为我国新时期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直接理论依据深入地学习这一科 学思想,对我们主动地、自觉地贯彻实践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18世纪 60 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起始时,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丧失了参 与世界生产力调整的机遇起始于 19世纪 70 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由于缺乏 第一次科技革命所应奠定的产业基础和处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贫困,使事实上已 经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再一次落后第三次产业革命在 20 世纪40 年代开始,80 年代达到高潮这次科技革命的前期我们已经错过,在进入 80 年代 后中国必须赶上这次科技革命的最高潮头。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指出,现代 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 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在 1992 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他进一步指出:“搞科技, 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 高兴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 家、理论家的远见卓识,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进一步向前发展,并且把科 技、生产力发展、强国富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包含着这样一些内容:1、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看,科技进步始终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世界历史上重大的科学发明和科技革命,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 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正是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然界,从而取得 了自身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同时改造着自身的心理、生理、思维能力 以致形成和发展自身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历史证明,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生产 力发展的火车头,还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2、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 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居位置迅速上升,在许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 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本世纪初为5-20%,本世纪中叶为50%,到了80年代跃 升为60-80%有的部门则为 100%现在“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日益缩短, 科学与技术、生产三者结合成为统一的体系,从而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发展在量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 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所以,邓小平说:“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 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3、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指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是发展和应用科学技 术,更重要的是早在 1988 年,他就指出下个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现在知识经济 正扑面而来,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面对 21 世纪 即将兴起的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 捷径高科技虽然需要高投入,冒较大风险,但它有高势能,谁先抢占它并迅速实 现产业化,就能够带来较高的效益,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面对知识 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知识经济的国际竞争 中抢占制高点。
深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应对 21 世纪经济社会的挑战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邓小平同志这些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论 述,为我们21 世纪的科技实践指明了方向 发展信息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信息产业是工业经济的先导产业, 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加快信息产 业的发展速度邓小平指出,要重视信息,否则就会“鼻子不通、耳目不灵”, “开展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也讲到:“在世纪之交,全球信 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我们要迎接 21世纪的挑战,就必须重视发展信息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提高信息产业 的发展水平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发展高科技, 实现现代化”,“搞科技,越高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而搞科技只有产业化,才 能变为现实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科技产品的科技含量, 同时要完善技术市场和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搞科技产业 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终体现,关 键在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创新能力的人才,没有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人,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就失去了根基。
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各种人 才,倡导科学,鼓励创新,不断挖掘人的创新潜能邓小平讲到'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 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21世纪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时期,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其 科学性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我们学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用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实践论文标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认识论文作者 曾德聪一、问题的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 大思想武器近几年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掌握,正在 成为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力量党和国家业已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全面落实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科教兴国战略,言不及 义、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者有之,言不拟行、行不识途者有之、决心实行而不能行者亦 非个别,是故言而难见于行,行者步履维艰,何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不甚了 了。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未真知,或略有所知而未把握其真蒂;二曰未正其位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有所认识,然而仅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未将其放在应 有的战略位置上发挥作用;三曰机制不顺特别是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实际上,最重要的或者说首先要解决的,则是如何进一步深化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论断,并用这一伟大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二、科技的内涵科学技术,是当今一个最普通而又最混乱的概念,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的含 义,就无法正确理解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谓科学技术,就是人类在认识和 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财富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一种探索活动,一种 知识加工过程,一种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再不能按传统的理解来认识它的 崭新内涵了,应该重新来研究它,究竟科学技术包含什么?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按照它的认识和改造对象可划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科学它以 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认识自然界各领域各层面的本质、规律及如何进行改造的科 学;二是社会科学它以社会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本质规律及其在 实践中应用的科学;三是思维科学它以思维活动为对象,是研究其本质、规律及对其改造与开发的科学;四是哲学。
它 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总概括,探讨世界整体的本质、规律及其在实践中 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按照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同层次或环节,可分为三类:一科学, 是认识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思维现象客观规律所形成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它们分别 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二技术,它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针对工程技术中带 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方法、手段和知识,其知识体系就是技术科学;三工程, 它是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技术理论、方法与经验,在社会生产等实践中产生的设计、工艺、 装备和控制等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科学技术的表现形态与作用形式则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硬科学硬技术;二是软 科学软技术所谓软科学技术,是相对于硬科学技术而言的,它是关于决策的科学技术知 识体系,是以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科学学、预测决策科学等等多学科构成的学科群,是 世界科学技术之林中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群落,是大科学、大生产、大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切综合交织在一起,构成当代科学技术的完整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科学技术,应是这种涵义的科学技术三、第一之所由重新认识科学技术,把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是要深入认识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含义。
第一”主要是指:一、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它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之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因 为:1.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 知识和智力的劳动者之所以是“首要的生产力”,首先在于他们能动地掌握与运用科学技 术;在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是具有决定作用的,而任何生产工具都是一定科学技术的结 晶,都是物化的科学技术;劳动对象也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造,不断扩大,并 将逐步实现按照人们的需要,设计制造出各种指定的结构和性能的材料现代科学技术是 新的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要素2.现代科学技术是驾驭生产力诸要素的关键要素在大科学大生产大经济的条件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诸要素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合理配置、合理组合的这种 组合,如果要及时有效实现最佳效益,不仅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而且需要实际的科学管理因而如果没有系统科 学、管理科学、科学学、预测决策等软科学,生产力诸要素就无法实现这种合理的配置,就 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生产力就无法获得新的解放、新的发展只有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才能合理有效地驾驭生产力诸要素。
3•现代科学技术是影响社会生产力性质、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决定性要素社会生产力的 性质、水平和发展方向,是由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是由科学技术所引导的因而, 社会的科学技术结构,是社会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4•现代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首先带动 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革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社 会关系这就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推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 等的变革,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推动着科学技术新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这样获 得不断的解放、获得不断的发展这就是说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驾驭生产力诸要素的要素, 而且是促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伟大力量总之,从根本上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没有现代化管理,就没有现代生产力的发展, 就没有经济的振兴过去,人们常讲经济是基础,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实,科学技术 是这种基础的基础,是这种基础形成的先导四、崭新的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要真正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必然要求确立和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这是科学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