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鹿特丹港的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pdf
6页世 界 之 窗 荷兰鹿特丹港的 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吴心宏 摘 要 荷兰鹿特丹市是世界上典型的实行地主港模式的著名港口城市,本文对该城市 在地主港模式运作管理方面的主要特色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 中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鹿特丹港 地主港管理模式 特色 发展趋势 国际航运中心 鹿特丹港历史悠长,并几经兴衰特别是二 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 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猛发展1961 年,鹿特丹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达 1. 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40多年来, 它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虽然2004年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鹿特丹港,但是鹿特丹港 货物吞吐量仍居世界第四位、 欧洲第一位经考 察,鹿特丹港在地主港管理模式下,港区建设、 物 流园区、 临港产业及集疏运体系等4个方面非常 有特色,以下逐一介绍 1 港区建设 1. 1 港区分布 港区建设以新航道为主轴,由上游向下游、 由 北向南、 由东向西、 由近市区向大海延伸,港池多 采用挖入式,分布于主航道两侧自东向西主要 港区有7个(见图1) ,分别是瓦尔-埃姆港区 (Waal - Eemhaven)、 梅尔沃港区(Merwehaven)、 维尔港区(Vierhavens)、 波利斯港区(Pernis)、 博 特莱克港区(Botlek)、 欧罗波特港区(Europoort) 和马斯莱可迪港区(Maasvlakte)。
港区水深从 6. 8 m (接纳内河船舶)到 22 m,可以停靠从内河 驳船到50多万吨的特大油轮等各类船舶,同时可 供600多艘轮船停泊作业按功能分为集装箱、 石油化工、 煤炭、 矿石、 农产品、 滚装船等专用和多 用码头 64 《 城市公用事业 》 图1 鹿特丹港七大港区 1. 2 港区面积 鹿特丹港港区总面积105. 56 km 2 ,岸线长度 为40 km其中,工业区面积52. 57 km 2 ,港口水 域面积52. 99 km 2 ,集装箱码头作业区8个,多功 能码头作业区17个,全气候码头作业区1个,滚 装码头作业区7个,汽车码头作业区1个,水果码 头作业区2个,果汁码头作业区3个,散货码头作 业区20个其中,博特莱克、 欧罗波特和马斯莱 可迪三大港区构成了鹿特丹港的主体博特莱克 港区及工业区占地面积为12. 5 km 2 ,港区内建有 各种专用码头和集装箱船、 滚装船、 载驳船作业 区,可停靠6万吨级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 矿石、 石油和散粮等;欧罗波特港区占地面积为 36 km 2 ,最大水深可达22 m,可停靠20万吨级的 油轮和散货船,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港 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马斯莱可迪港 区占地33 km 2 ,它是利用沿岸浅滩,经过疏浚而 建成的,港区在新水道入海口以南,伸入海域达 5 km,港内水深维持在19~23 m,可停靠25万吨 级矿砂船和30万吨级油船。
1. 3 港区发展 马斯莱可迪港区Ⅱ 期将是鹿特丹港第8个港 区,为适应洲际远洋运输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液 货运输采用超大型油轮、 什杂件货运输集装箱化) 的发展趋势,加强鹿特丹作为欧洲和世界最重要港 口的地位而建设马斯莱可迪港区II期将位于马 斯河出海口,港区水深大于19 m,可满足12 000标 箱的10~15万吨级集装箱货船停靠2008年春季 开始建设,2012~2014年投产(见图 2) 图2 马斯莱可迪港区二II期 74 2010年第24卷第1期 2 物流园区 2. 1 特色化海港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 化学品、 集装 箱、 铁矿、 食物和金属的运输港口各种物流的交 汇使鹿特丹港成为特色化海港的集合体,最大的 特点是储、 运、 销一条龙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 物配给中心(物流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 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 铁路、 河道、 空运、 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 的地 2. 2 配给中心 鹿特丹港为制造商、 船运公司和配给商提供 全球性的后勤保障归功于它先进的港口设备、 配 给设施以及同欧洲内地便利的联系物流的高度 集中使鹿特丹成为了一个中心:世界上所有大的 船运公司都直接进驻于此或设代理处;欧洲的贸 易也集中于此,许多公司都在鹿特丹建立了欧洲 配给中心;美国、 日本约一半的大公司已经在荷兰 建立了欧洲配给中心;在欧洲建立的配给中心有 3 /4位于荷兰。
这些一方面归功于它得天独厚的 地理位置、 同内地便利的联系、 后勤服务的质量、 熟练的工人和明确的海关程序等等,更重要的方 面是鹿特丹港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Schiphol空港 (欧洲重要的空港之一)之间紧密的联系鹿特 丹也有许多亚洲的“ 贸易和配给中心 ” 2. 3 参与国际贸易 鹿特丹港发展物流园区目的是参与国际贸 易物流园区(Distripark)建在港区中心地带,紧 临码头和多种交通设施(指通往内陆、 海外、 欧洲 目的地的交通设施 ) , 与码头间建设专门的运输 通道,方便进行物资配给园区内设有仓库,有现 代化的信息与通讯设施,以及现场办公的海关 在埃姆、 博特莱克和马斯莱可迪港区建有3个大 型物流园区即配给中心(见图3) ,通过货物合理 配置满足顾客需求和目的地国家的要求,包括再 包装、 标签、 称重、 装配、 质量监控、 配送、 海关等环 节:埃姆物流园区占地50万m 2 ,主要提供大宗产 品如木材、 钢材等的储存和配送服务;博特莱克物 流园区占地87万m 2 ,是石油、 化工产品专业配送 中心,这里的公司主要集中仓储、 配送和编组的服 务;马斯莱可迪是新建设的物流园区,占地125万 m 2 ,它是为那些集中物流活动来建立欧洲配送中 心的公司而设计的,它临近西南边的集装箱码头, 通过一个内部道路与码头联系,其他如火车、 卡 车、 远洋船、 内河船也可方便到达。
图3 港口的3个大型物流园区(配给中心)及仓库 3 临港产业 3. 1 工业综合体 鹿特丹港不仅是转运港,也是一个巨大的工 业综合体大量的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它们最重要 的或是在欧洲唯一的工业联合体,在这里它们为 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生产工业品鹿特丹市炼 油、 化工、 造船等工业主要是依托鹿特丹港发展起 来的,主要分布于新水道沿岸,拥有一条以炼油、 石油化工、 船舶修造、 港口机械、 食品等工业为主 的临海沿河工业带(即临港工业区) 3. 2 石油化学工业 临海沿河工业带的化学品和石油化学工业尤 其值得关注石化工业租用了52 km 2的港口工 业区中的60% ,拥有BP/Texaco、Esso、Kuwait Pe2 troleum、Shell和Koch 5个公司的大型炼油厂,年 原油加工能力8 500万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 炼油和石油化工中心之一(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 84 《 城市公用事业 》 一)临港工业区内的化工厂原材料主要依靠5 个炼油厂提供鹿特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 的主要化学品港口,每年大约有1亿多吨原油海 运至鹿特丹,一部分供给炼油厂,其余的通过海 运、 空运、 管道输往欧洲其他地区。
3. 3 造船业 利用拥有水工建筑技术和水利技术的独特优 势,港区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水工产品制造业造 船工业发达, 7个大型造船厂拥有30多个浮船 坞,生产巨型油轮、 货轮和集装箱船等同时生产 海上拖轮、 挖泥船、 浮吊、 勘探船、 海上钻井平台等 特种工具船,以及大型闸门、 桥梁构件、 沉井等水 工制成品等 3. 4 农产品加工 鹿特丹地区许多农产品的加工基地也建在临 港工业区内这些农产品加工包括半成品的加工 和成品加工工业化的农产品加工、 质量控制、 交 易方便、 仓储完备、 高效运输是鹿特丹成为欧洲农 产品加工业中心的要素食品公司(如联合利 华、 可口可乐)的贸易、 存储、 加工以及运输等也 都集中在港区,由此形成了欧洲最重要的农产品 交易中心 3. 5 航运服务相关产业 每年有超过3万艘船只和超过4亿吨货物进 出鹿特丹港,与航运服务相关的众多产业集聚在 鹿特丹港区及其周围包括船舶分级、 船舶监测、 船舶配件供应、 物资补给、 检查测试、 保养、 废物处 理、 船舶修理和船员招募与更换等业务该地区 有11万人从事与港口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 同时,发达的临港工业促进了金融、 贸易、 保险、 信 息、 代理和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
3. 6 港口工业 港口工业已成为鹿特丹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港区及其周围的产业目前已达到该地区产值 的50%以上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已经成为鹿特 丹港的主要组成部分 4 集疏运设施 鹿特丹港的基础设施最强调集疏运系统(见 图 4) 它不仅包括对其服务腹地的运输网络,还 包括港口本身内部的运输系统鹿特丹港吞吐的 货物80%的发货地或目的地不在荷兰,大量的货 图4 港口的集疏运系统 94 2010年第24卷第1期 物在港口通过一流的内陆运输网进行中转通过 铁路、 海运、 河道、 管道、 公路、 空运等多种运输路 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鹿特丹有高 速公路、 铁路、 水路与欧洲各国联接,覆盖了从法 国到黑海、 从北欧到意大利的欧洲各主要市场和 工业区,空运货物可以通过鹿特丹国际机场进出 此外,鹿特丹港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运输和中转 服务与多式联运相结合 鹿特丹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 水路、 铁 路和管道截至2005年年底,公路、 水路、 铁路在 多模式运输中分担比例分别是59∶31∶10除了 海运、 内河运输外,鹿特丹还拥有2个先进的铁路 服务中心,并有2个铁路化学品中心,很多码头也 拥有自己的铁路连接。
原油等液体货物主要通过 管道进行输送,港区内各种运输管道的长度已超 过1 200 km长的荷兰铁路系统鹿特丹港计划 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拥挤和环境污染计划到 2035年,优化公路、 水路、 铁路在多模式运输中的 分担比例为35∶45∶20 5 发展趋势 鹿特丹港是保持4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港 它的发展历史充分反映了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和 趋势经研究,世界港口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 一代港口仅作为运输中心,承担着货物的运转、 临 时储存、 发货等功能;第二代港口增加了工业、 商 业活动,这些活动改变了港口(甚至整个运输业) 不具备增值作用的局面;第三代港口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港口的功能出现了更广意义上的发展, 尤其是物流和信息功能的加强,世界各大港口多 数成为物流和信息中心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 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已开始向第三代 港口发展鹿特丹港在向第三代港口转型中走在 世界港口的前列,代表了世界港口发展的新趋向, 具体表现在7个方面: 5. 1 港口功能多元化 第三代港口功能日趋多元化,除了装卸运输 功能外,大力发展物流功能、 工业功能、 商贸功能 和信息功能等功能的多元化已成为综合性港口 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如鹿特丹港港区东西延 绵40 km、 占地约105. 56 km 2 ,是集装卸、 堆存、 工 业、 贸易、 运输和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 综 合化港区,其综合物流码头不仅具有保管、 发送、 加工等流通功能和信息功能,而且还增加了销售 和展览等商贸功能港区及其周围的产业产值已 达到该地区产值的50%以上 5. 2 港口货物集装箱化 随着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开展,件杂货运 输的集装箱化程度越来越高,集装箱海运量也越 来越大为了适应世界海运集装箱化的发展,能 在未来的全球集装箱运输中占有一席之地,世界 港口开始将其主要注意力放到集装箱码头的发展 上,纷纷投资集装箱码头的建造和传统件杂货码 头的集装箱化改造集装箱的吞吐能力已经成为 世界港口之间竞争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集装箱 吞吐量将成为衡量现代港口作用与地位的主要标 志1990年代以来,鹿特丹港开始实施新的扩能 计划,计划到2010年再建8个集装箱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