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外置pcu优化思路及操作.doc
12页外置PCU优化思路及操作第一章、 外置PCU的特点 21、内外置PCU区别 22、数据优化思路 3第二章、 外置PCU资源负荷优化 31、外置PCU各接口资源分析 31.1、GB口资源分析 31.2、PB口资源分析 51.3、ABIS口资源分析 61.4、UM口资源分析 72、外置PCU规划与均衡 8第一章、 外置PCU指标性能与用户感知优化 91、指标提升优化 102、速率提升优化 103、时延性能优化 11第二章、 总结 11第一章、 外置PCU的特点 1、内外置PCU区别目前华为内置PCU是华为PCU设备的主流,但国内有些地市仍然在沿用着外置PCU6000虽然外置PCU与内置PCU数据业务优化的思路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操作和指标分析上仍有很大的不同在外置PCU遇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在外置PCU中,首先要了解外置PCU的特点,才能在后续优化中排除故障,提升性能指标和用户感知度下面先说说PCU的构成和硬件性能下图是某个外置PCU维护端的截图,同时也是一个PCU标配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RPPU板有11块,POMU板有两块、HSC板有2块,这些单板就是实现着数据传输,编码,控制等分组业务的功能。
其中前9个RPPU板(槽位号分别为00、01、02、03、04、05、10、11、12)是PB口单板,主要实现与BSC之间的链接和数据业务传输与处理,实际上每个RPPU板上都有两个小扣板(H2PU/HLPU),在小扣板上有一个PB接口线,与BSC面板框上的GEIUP板端口之间用2M传输线相连,这就是外置PCU所特有的PB 2M接口,内置PCU上的该接口已经退化到背板BUS线传输该PB接口容易产生问题,我将在后续操作中指出PCU的主控板为POMU板(槽位号为06、08),这两块单板为主备关系,防止主用POMU单板故障后影响到该PCU下的数据业务,把风险也降低了一半HSC单板(槽位号为07、09)这是硬盘板,存储着PCU的相关数据13、14、15槽位都可以配置RPPU板,这3个槽位主要是链接Gb口的单板,一般配置在14槽、15槽,GB口的RPPU板可以配置为相互备份,也可以配置为单向备份,这从脚本文件里可以查出比如NSE ADD 9423 14 15 这为相互备份,NSE ADD 14 14为单向备份,具体备份方向可以参考帮助文档2、数据优化思路在外置PCU优化中,与内置PCU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对PB口的考虑,PB口很容易造成外置PCU优化的瓶颈。
归根结底就是PCIC数目限制数据网络主要的优化的方向就是对资源的优化、对无线环境的优化和对参数的优化,其中通过对资源的优化,对提升速率有很大的影响,而无线环境的优化可以加快MS接入网络的时间,良好的无线环境又保证了数据稳畅的传输,在参数优化方面与GSM参数优化不同的是,参数优化不是数据网络优化的核心,而是在资源优化和环境优化之后的一种补充和加强数据业务优化思路总结如下:(1)、先检查Gb\Pb\Abis\Um各接口的资源配置情况,及PCU配置参数的数据规范性与合理性2)、数据业务的小区性能分析,针对业务较忙、LLC流量、TBF异常释放较多等状况的小区进行针对性问题分析,结合现场CQT测试、DT测试来进一步定位和分析问题3)、针对问题给出优化调整建议,在经过优化调整后进行CQT测试对比,验证优化效果4)、根据优化效果进一步进行优化方案的调整实施第二章、 外置PCU资源负荷优化1、外置PCU各接口资源分析1.1、GB口资源分析由于GB口的负荷能力由RPPU板13、14、15提供(FR模式),比如单板RPPU14上的两个小扣板会可以提供两条2M 的GB链路传输,一般把一条传输归为一个BC(也可以归为两个BC,大同全网都是一条2M传输归为一个BC,BC就是物理传输通道),那么2块RPPU满配的BC也就是4条,一般配置为一条BC对应着一个NSVC,如下图,BC0、1、2、3分别对应着NSVC4930、4931、4032、4033。
我们计算GB口的负荷可以计算BC的负荷,但在外置PCU的话务统计里没有关于BC的统计,但有NSVC的统计,我们根据NSVC的统计指标分析GB口的负荷情况该测量的路径为 PCU->NS性能测量->NS传输性能测量,GB负荷=(接受NS PDU峰值字节数*8)/(1024*64*5*BC时隙数),BC时隙数目前都为30,外置PCU的BC时隙数的查找方法,见截图7FFFFFFE转换为2进制数之后1的个数就是使用的时隙数华为BC负荷门限为75%,BC负荷告警消除门限为60%,建议当负荷接近75%时就开始扩容(内置PCU扩容包含license扩容和GB 2M传输扩容,外置的PCU在不考虑license的情况下要进行GB 2M传输扩容)若GB口的负荷远低于门限值,我们还要考虑GB口流量是否合理,比如NSVC有没有流量,是否起到负荷分担的目的,第二NSVC的流量上下行是否合理,一般来说下行的PDU峰值是上行PDU峰值的3~5倍之间,若比值太过于异常,或下行过小就要考虑GB口数据规划的问题以及NSVC的问题了,我们曾经遇到问题有SGSN侧某板件工作不稳定导致了其上的NSVC没有流量,复位板件后恢复,也遇到过GB口规划不合理,一个PCU上的两个NSE,其中一个NSE的小区量大,另一个带的小区量少导致,以及两个NSE小区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实质是PD数目)分布在RPPU14和RPPU15上的小区信道数目不均衡导致了GB口的流量异常,这些都是GB口分析中常见的问题。
GB口异常直接导致了很多问题,影响面较大,往往是一个PCU上的很多小区数据业务异常,不能上网或者是问题GB链路下的小区不能高编码、时延长等现象,在数据业务优化中我们都是由上到下(GB->UM),由大到小(整体性能->小区性能)的思路分析,注意在处理投诉问题时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这样可以更快查出原因,准确定位1.2、PB口资源分析 PB口的资源分析是外置PCU资源分析中的重点,这也是容易产生瓶颈的关节所在PB口分析指的是对PCU上RPPU板容量、负荷、性能分析,对PB链路传输性能分析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外置PCU固有容量怎么计算,所谓的固有容量就是配置了多少块RPPU板,理论上能提供的PCIC数目 对于RPPU板,每个PCU最多能配置12块,PB口RPPU最多为9块,这9块也就是PCU的硬性容量也是固有容量,假设每块RPPU都带有两条PB链路,那么所能提供给PD信道使用的PCIC为110+110=220个,若小区的PDTCH都使用MCS9编码的形式,那么一个PDTCH需要的PCIC个数为4个,一个RPPU板所支持的该PD信道为220/4=55个所以小区业务量很大时,每个PD都申请到足够的PCIC,一个RPPU也只能承载55个信道。
RPPU板的负荷就是PCIC占用的情况,通过信息采集,占用次数越多,负荷越大,一般单板的平均占用率为20左右,负荷稍重的在30左右,通过CPU性能测量中的CPU占用指标可以对此分析,话统中对象就是RPPU单板和POMU单板,有严格的对应关系,通过CPU平均占有率和CPU最大占有率来分析某单板是否存在负荷过重的情况,如有,则需要进行均衡处理在若整体负荷较大可以考虑扩容RPPU数目在PD分组资源性能测量里有PCIC申请次数和申请成功次数,从这两个指标可以判断出PCIC是否充足,但是这个指标还要结合ABIS空闲时隙数目来看,通过计算ABIS空闲时隙充足,但PCIC申请成功率很低的情况,才可能是PCIC不足(也有可能传输不佳等别的原因)通过PCU整体性能测量,我们也可以分析PCU的处理能力,从而了解PCU的性能情况,并对网络的扩容等做出理性的判断,同时我们也要经常分析PB口的链路质量是否存在问题,指标在“PB口性能测量->LAPD链路测量”中的发送接收REJ帧次数可以分析,在优化中,我们就遇到过拒绝帧比较多的LAPD,影响到下载速率,后通过复位小扣板得以恢复,注意曾实验过通过闭塞/解闭LAPD没有作用。
1.3、ABIS口资源分析ABIS资源分析与内置PCU道理相同,比内置分析要简单,先说下ABIS口的资源有哪些,ABIS口资源主要是指ABIS空闲时隙,在进行数据业务时,数据块流是以CS编码块或MCS编码块进行的,不同的编码所需要绑定的空闲时隙不同,因为绑定不同时隙数,也就是不同的信道带宽,下表是不同的编码绑定的空闲时隙数目信道编码方式ABIS时隙额外绑定空闲时隙数CS1 10CS2 10CS3 11CS4 11MCS110MCS210MCS311MCS411MCS511MCS611MCS712MCS813MCS913 每个PD信道初始时已经被分配了一个ABIS时隙,空闲时隙只是针对数据业务而言,除去信令\TCH信道所需要的时隙外,剩下的时隙都可以配置为空闲时隙,只有配置了空闲时隙才能为数据业务使用,华为空闲时隙是以资源池的方式调用,即基站配置了30个空闲时隙,这30个时隙可以给1小区用,也可以给2小区用,使用完释放空闲时隙,下次某信道申请,仍然可以使用该时隙从上表得出结论,假设要最快的速率下载,最好能给每个PD信道额外配置3个空闲时隙,所以理论的基站配置空闲时隙数目就等于基站所有PD信道数(包括动态PD)*3。
ABIS时隙不足可以理解为PD信道平均时隙数不到3的情况,内置PCU分析ABIS空闲时隙非常简单直接,但是外置PCU缺少相关统计,分析ABIS空闲时隙不足就要看高编码占用情况,测试中无限环境好但编码较低的情况,以及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配置等等分析简单起见,在较大的数据流量小区我们尽量满足每个PD都能额外绑定3个空闲时隙,通过计算不足的就建议扩容,注意:理论空闲时隙数不是该站配置空闲时隙的最大值,我的想法就是能配多少就尽量多配,不配置,该条传输的时隙也是额外闲置浪费 在时隙充足无线环境较好的情况下,ABIS传输质量是否良好就是能否占用高编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ABIS传输质量的判断标准就是传输误码率在千分之五以下为好,千分之一以下为良好,高于千分之30以上,就需要排查问题了传输误码率=误帧数/(误帧数+失步帧数+正常帧数),当误码在百分之3和百分之50之间时,可能由于基站上2M接头不好,2M接口板端口故障,或是BSC端2M接头不好,当误码在在百分之80左右时需要排查连线等,当全部为误码是可能是数据做错,或链路不通在外置PCU上有相关统计:G-abis口性能测量->TRAU链路测量1.4、UM口资源分析UM口是与用户直接关系的接口,UM口的资源同样也需要分析,主要是PD信道数目的分析以及信道配置位置是否合理。
在外置PCU中关于PD信道还有一个方面就是PD信道的故障问题,这是产生投诉的一方面,所以分析问题时需要观察小区状态、PD状态等等,下面我将一一阐述在UM口怎样分析以及常见的故障我们如何判断PD信道是否充足?我们离不开PD性能指标,通过该测量中的PD平均占用数目以及配置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PD信道是否完好,在完好的情况我们再继续分析信道是否充足其实这个思路也是借GSM的,都要平排除硬件故障等才做优化调整)假若PD信道平均占用率过低,则要分析PD所在载频是否故障等等,需要转移PD的位置,更换载频来观察PD信道不足指的是PD信道占用率在95%以上,且TBF复用度较高(TBF平均并发次数较多)的小区需要增加PD信道,另一个指标可以体现是否扩容,就是无信道资源导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