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生活之数学原型 更活用于生活.docx
2页采生活之数学原型 更活用于生活 采生活之数学原型 更活用于生活 【摘 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仍偶有不当背诵、生搬硬套思维等方法为了真正学到活泼的数学,要联系生活经验,活用生活原型,再学以致用,完成一个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活学与学活数学的过程 【关键词】活学数学 思维 一、思维不可生搬硬套,生活数学要学活 上学期期末考试前,我碰到下面一个小事情今天要考试了,晨读时我走进高年级某教室,看到一大半学生在拿着数学书背诵我就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背诵书上题目啊?〞学生们只说“老师叫的,把这些题型背下来,待会儿考数学〞虽然只是个小事情,我还是略有触动解决数学问题要靠背诵吗?纵然有很多问题如出一辙,但分析的思维过程才是数学的乐趣为了应付考试,趁热打铁地记忆,待会儿只看问题大概类型照搬套用,这样没有具体地分析不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虽然有必要进行概括、学习迁移和模块化,但不是那样没有思维温度的无意义学习 如果根底阶段的数学思考都想“快餐化〞,那高中甚至以后的数学拿什么来思考呢实话实说,时至今日,现实各种教育活动中这种“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大多数儿童的数学启蒙教育是从背数开始的,然后背诵20以内的加减法,再到九九乘法口诀,学生潜意识地会认为学校中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与其他场景的活动脱离的,是形式化、符号化的活动小学生要学习的数学是与普通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它是一种群众数学,“科普数学〞,而不是“学术数学〞 普通数学教学应该以普及数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我赞同背诵是学习一些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可这种背诵能帮助记住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等根底性知识背诵思维〞,生搬硬套,就很难说是有价值的 ?标准?指出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价值就在于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为了学到活泼有用的数学,我们就要灵活地学,绝不是背诵那么简单 二、活学数学之我见 从生活中来,以经验为起点,活用生活原型 数学可被定义为“模式的科学〞在数学中我们并非是就各个特殊的现实情景从事研究的,而是由附属于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模型过渡到更为普遍的“模式〞进行研究的。
很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对应的都是同一类型的表达式,而这事实上就包括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然而,在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中所说的现实意义,包括不同现实原形之间的区别那么完全被无视了3】比方,前些天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时针从1时走到8时所经过的时间〞 很容易思考错误,但是他们对“从1到8共8个数字〞很是清晰小组中从第1个到第8个人的人数〞“从1岁到8岁的8年时间〞,“8岁以下的小朋友〞,“2001年1月1号到2021年1月1号的年数〞,“直尺上刻度1到8是几厘米长〞,同样都是“从1到8〞,但是各自所对应的现实原型却不同为了让学生对此形成清晰的认知,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采用各类典型的生活原型使学生自然地辨析,能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构成教学活动的起点,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那么学生思考问题的起点也就灵活了 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熟能生巧 学习数学可被看做参与实践的程,让学生参与到关注数学对象的存在、关系和本质等方面的数学实践中数学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也符合一个“用进废退〞的规律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好地提供了一个数学应用的大舞台每天学生如果能够抓住这样的时机,日久天长,思维就会孰能生巧。
这需要我们善于引领他们走上那个应用数学的多姿多彩的大舞台在这里我想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对称图形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气势磅礴的中山陵、充满魅力的天安门、雄伟的长江大桥、有趣的跷跷板、衣架等,这些建筑物体充满了对称美,也使同学悄悄的感受着其实很多学生都运用过轴对称的性质,如在剪纸中经常会剪喜字,这就是一次完美的运用因此可以通过剪纸开始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又将剪纸艺术悄悄的传授给学生,弘扬一下爱国主义情怀,何乐而不为呢!学生还可以利用周对称、对折剪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再如学习千米时,由于学生对千米的概念不强,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受,充分的结合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可以利用一组活动来体验学习:活动一、量一量学校操场有多长,跑一跑要几分钟活动二、从家到学校看一看做公交要多长时间,有几站,再查一查有多远活动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价值 查一查生活中的大桥长度、建筑高度等等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是来了解生活,并且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这也是陶行知先生竭力倡导的陶行知也说:“活的书只能活用,不可死读,新时代的学生是用活书去生产、去实践、去建设。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生活数学〞,生活中习惯于发现并把握运用已学数学知识的时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思维的能力得到训练,思维具有灵活性,从而让他们学得活生生的数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2021.1 【2】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新北京.1951 .32 【3】范秀敏.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教育探索. 2007.52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21.1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