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门交通规划(2013~2030).pdf
14页荆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荆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 文本 荆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 目录 I 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 ................................................................................. 1 第二章第二章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 ........................................................ 1 第三章第三章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 ................................................................... 2 第四章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规划 ................................................................... 2 第五章第五章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规划 ................................................................... 3 第六章第六章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 ................................................................... 6 第七章第七章停车规划停车规划 .......................................................................... 9 第八章第八章慢行交通规划慢行交通规划 ................................................................. 10 第九章第九章近期行动计划近期行动计划 ................................................................. 12 第十章第十章附则附则 ............................................................................... 12 荆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 文本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第一条 为把荆门市建设成新兴工业城市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高效的、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年限 规划范围为《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即三环路以内,建设用地约 109.6 平方公里规划年限近期至 2015 年,远期至 2030 年 第三条 规划目标 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 以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为引导, 研究适应城市发展的交通发展策略, 构筑与土地利用相结合, 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运作的交通系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为人和物的流动提供经济、安全、有效服务的原则 2、有效利用城市发展优势,增强城市的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3、促进城市产业和用地结构优化,集约使用土地和环境资源的原则 4、保护城市传统和自然风貌,减少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持续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原则 5、与城市发展的过程相协调,与城市的空间布局紧密结合,与现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第五条 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交通现状分析、交通战略、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停车发展规划、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慢行交通规划 交通战略:在分析荆门城市发展目标、交通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支持城市功能定位的交通发展战略。
道路网络规划: 在构筑远期控制性干道路网的基础上, 明确各规划阶段的网络方案;提出面向近期实施的交通建设与改善方案 公交规划:提出发展政策;控制公交设施用地;提出近期改善措施 停车规划: 明确建设与管理体制; 建立合理的配建指标体系; 控制公共停车场用地 第六条 规划依据 本次规划主要编制依据是: 1、《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 年) 2、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3、荆门市各分区规划 4、荆门市统计年鉴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6、《荆门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05-2020) 7、荆门市政府有关政策性文件 8、荆门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章第二章 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 第七条 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总目标 面向区域,构筑一体化、集约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交通与城市职能、用地和空间布局相适应、支持荆门城市结构调整与稳定,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2、分类型发展目标 交通结构发展目标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2030 年公交出行比例达到 30%左右;合理调控小汽车的发展与使用,个体交通、公共交通多元化协调发展。
交通服务发展目标 在城区范围内,90%以上的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北片区和漳河片区高峰小时道路平均车速达到 25~30 公里/小时,南片区和东片区道路平均车速不低于30 公里/小时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目标 荆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 文本 2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应向公共交通建设倾斜,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策略 第八条 战略任务 建设公共客运系统、道路运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和对外交通系统,并且经过充分整合形成一个集约化、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第九条 交通发展策略 1、城市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策略 建设“出行便捷、服务多样、城乡一体、生态环保、用地节约”的现代城市交通系统, 通过交通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空间的品质提升与优化, 提高交通系统整体运作效率与服务水平 2、道路网络发展策略 按照“构筑骨架、轴向发展、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总体思路,建立以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为骨架、以主干路和次干路为基础、以支路为补充的高效、通畅、安全的道路网络系统 3、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通过积极扩展公交线网覆盖范围,加快建设公交专用道,适度扩大车辆规模,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 常规公交与常规公交的良好衔接, 有效降低公交出行时耗与费用,提高公交换乘便利性和出行舒适度,全面打造“便、捷、舒、廉”的极具竞争力的城市公交系统。
4、对外交通发展策略 构筑荆门区域高等级公路和城际铁路为主体的一体化综合运输网络, 将荆门市建设成为鄂中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5、停车发展策略 建立总体供需平衡,区域供应差别化,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政策保障完备,运行高效,发展机制灵活多样的静态交通体系 6、慢行交通发展策略 建立地区差别化的慢行交通设施体系及管理政策, 改善行人、 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及便利条件,调控和引导自行车的合理使用发展 第三章第三章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 第十条 出行生成 2015 年人均出行强度为 2.68 次/人*日;2030 年人均出行强度为 2.84 次/人*日 第十一条 出行方式 规划年的出行方式结构见表 1 表表 1 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 交通方式 步行 自行车 摩托车 小汽车 公交 出租车 其他 所占比例(%) 29 18 2 15 30 3.5 2.5 第四章第四章 对外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规划 第十二条 对外交通发展目标 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部的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 建成以公路为主, 铁路为辅,布局合理、快速通畅、功能完善的一体化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形成衔接荆门周边地区、辐射湖北中部区域的快速、便捷的综合运输网络。
第十三条 规划方案 1、对外主要通道规划 以荆门为中心,规划与周边城市有机衔接的 10 条区域通道 宜城、襄樊方向主要通道:襄荆高速公路、荆襄大道 钟祥、武汉方向主要通道:月亮湖大道、白庙路、荆宜高速公路 荆州方向主要通道:白云大道+207 国道南段、襄荆高速公路 沙洋、潜江方向主要通道:培公大道 当阳、宜昌方向主要通道:漳河大道 、 凤袁路+S311 省道西段、 荆宜高速公路 2、过境交通规划 规划由荆宜高速、襄荆高速和城市三环形成城市过境通道 3、对外出入节点规划 荆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 文本 3 城区对外出入口节点见表 2 表表 2 对外出入口节点规划形式对外出入口节点规划形式 编号 结点名称 规划形式 对外方向 1 荆襄大道-东三环 近期平交、远期跨线桥+地面平交 向北 2 荆襄高速(北)-东三环 互通式立交 向北 3 月亮湖大道-襄荆高速 立交(现状已建成) 向北、向东 4 月亮湖大道-东三环 平面相交 向东 5 白庙路-东三环 平面相交 向东 6 荆宜高速-东三环 互通式立交 向东 7 迎宾大道-荆宜高速 立交(现状已建成) 向东、向南 8 迎宾大道-东三环 平面相交 向东 9 荆襄高速(南)-东三环 互通式立交 向南 10 迎宾大道-襄荆高速 立交(现状已建成) 向南、向东南 11 白云大道-荆宜高速 立交(现状已建成) 向南、向东、向西 12 白云大道-西三环 近期平交、远期跨线桥+地面平交 向南 13 荆宜高速-西三环 互通式立交 向西 14 凤袁路-西三环 近期平交、远期跨线桥+地面平交 向西 15 泉口路-西三环 互通式立交 向西 4、铁路规划 (1)蒙西至华中运输通道方案 在中心城区东侧沿襄荆高速公路布局蒙西铁路煤运大通道; 走向为:在杨家桥以北,沿襄荆高速公路西侧 100 米处布局蒙西铁路;跨过杨家桥后,沿襄荆高速公路东侧布局蒙西铁路,规划在中心城区段全程高架。
(2)城际铁路线布局 规划市域沿焦柳铁路和荆沙铁路预留荆(门)宜(昌)城际、荆(门)荆(州)城际、荆(门)天(门)城际铁路通道,预留京(山)天(门)城际铁路 荆宜城际、荆荆城际:在原有焦柳、荆沙铁路的基础上修建复线 荆潜城际:从南部接入,线型与荆荆城际线路基本一致 (3)荆沙铁路线调整方案 对荆沙铁路的局部线路(凤凰水库以南段)进行线型调整 (4)铁路站场调整 规划形成 “一主一次” 客运站; 主客运站即为漳河新区铁路客运枢纽, 含火车客站、城际轨道交通枢纽;次客运站为麻城铁路客运站; 规划形成“一南一北”货运站;其中北部货运站即为子陵站,为蒙西—华中铁路的主要货运站;南货运站为麻城铁路货运站 5、公路客运站规划 规划 4 个大型客运站:掇刀汽车客运站、月亮湖客运站、公铁换乘中心、团林汽车客运站;规划取消城区的荆门汽车客运中心、万里客运站、海慧客运站、万里月亮湖客运站以及石化客运站 6、物流场站规划 规划“4 大物流园区 2 大物流中心 3 大配送中心”共 9 处物流设施见表 3 表表 3 物流场站规模汇总表物流场站规模汇总表 类型 名称 站址 规划用地(亩) 综合物流园 子陵物流园 东宝工业园内 300 北城区综合物流园(公 铁物流中心) 长荆铁路线与焦柳 铁路线交汇处 600 杨家桥物流园 荆东大道与月亮湖 大道的交汇处 400 麻城物流园 麻城镇北侧毗邻铁 路蒙西铁路 600 物流中心 石化产品物流中心 阳光大道与兴化路 交叉口西侧 150 生活物资物流中心 荆和大道与深圳大 道交汇处 100 配送中心 城南配送中心 南片区西三环与 14#路交交汇处 50 城区东南配送中心 培公大道与东三环 路交汇处 50 漳河大道配送中心 漳河大道与西三环 路交汇处 50 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规划 第十四条 道路网发展目标 1、总目标 按照“构筑骨架、轴向发展、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总体思路,建立以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为骨架、以主干路和次干路为基础、以支路为补充的高效、通畅、安全的荆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 文本 4 道路网络系统。
2、目标细化 网络目标:贯通荆门城区各片区,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