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家经济两次衰退论文 .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3342518
  • 上传时间:2018-06-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家经济两次衰退论文国家经济两次衰退论文 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所受影响与特点1997~1999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1.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进展缓慢东盟四国在 70 年代起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发展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80 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形成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带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形成了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高度依赖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贸易结构进入 90 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后起新经济增长区的激烈竞争,为此它们在 90 年代初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的战略目标,但进展却十分缓慢出口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加上 1995 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2.金融自由化政策实施得过早、过急80 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甚至与台湾相比,它们的金融市场体制都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监管能力不强,金融管理技术不成熟。

      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但在条件不完备的背景下却容易形成一种在缺乏防范、缺少制约手段的条件下把吸引国际资金放在首要目标的金融体制这就容易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操纵当地金融市场以牟取暴利,把当地金融市场搞乱后又迅速撤走资金的机会与条件,并形成以房地产、股市为中心的“泡沫经济”1997 年 7 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五大受灾区其中泰、马、印尼的金融危机基本上是由上述这些原因引起的;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则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导致菲律宾居民对比索的不信任感而引发的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特点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各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1.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受影响程度最大,而且都是直接内发的、迅速引发的和全面触发的这直接起因于其内在的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与金融政策失误、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被投入到房地产、股市,从而形成“泡沫经济”成分较大、不良债权比率高、外债数额庞大等经济结构方面的弊端2.菲律宾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较小,而且特点是间接的、滞后引发的。

      这是由于;(1)菲律宾经济是在进入90 年代以后才开始有中速的经济增长,没有太多“经济过热”问题;(2)“泡沫经济”成分较小;(3)由于工资水平低,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尚有一定的出口竞争能力;(4)从 1984 年债务危机后到 1997 年已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下进行了经济结构、金融体制的调整与改革3.新加坡所受影响的程度最小,而且是间接和滞后引发的,同时也不是全面触发的这主要是由于:(1)金融管理体制比较健全;(2)“泡沫经济”成分不大;(3)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不高;(4)由于有不少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公司在其证券市场上市,并为印尼等东盟国家提供巨额的贷款,间接引发了部分经济指标的恶化;(5)高度依赖出口与转口贸易间接引发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较大幅度下降4.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所受的影响都是间接引发、滞后引发的这基本上是由于它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邻国的直接投资和对东亚地区国家的出口贸易支撑,所以受东亚各国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这四个国家的经济也于 1998 年开始出现衰退1999 年下半年到 2000 年的第一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受危机影响程度最大的泰、马、印尼基本上采取了相似的对策:在危机的前期,采取了整顿金融秩序和紧缩财政金融政策等措施以稳定金融、经济形势;在危机的后期,在金融经济形势有所稳定的前提下,转而采取放宽财政金融与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

      菲律宾的对策则侧重于稳定经济与促进经济复苏1999 年下半年以后,世界市场景气看好,带动了东南亚国家出口和制造业大幅增长,东南亚国家经济逐步定出低谷,走向复苏不过,不同国家的经济复苏情况仍有明显差异以 1999 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幅度看,泰国经济的复苏力度最大,其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尼,菲律宾居第三位,新加坡复苏力度最小而就 1999 年的经济增长率而言,则以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表现最佳,泰国居次,菲律宾亦表现平稳,而印尼则仍陷于经济停滞的困境中2000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继续复苏,新加坡经济增长率高达%,马来西亚也达%,印尼提高至%,泰国为%,菲律宾为%2000 年东南亚国家出现了较稳定的经济复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出口仍然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0 年新加坡出口贸易获得两位数的增长,高达%,表现远优于1999 年的%;马来西亚的出口亦大幅增长%;受石油价格高涨的影响,印尼的出口增长率达 27%,扭转了 1999 年下跌%的局面;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为%,也比 1999 年有所提高2.国内需求普遍获得改善受劳动力市场需求改善、低利率及消费者信心好转的有利影响,2000 年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民间消费需求分别增长%和%;印尼的民间消费支出虽受国内政局不稳影响,但仍增长%,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70%;泰国由于失业情况不断改善,家庭收入增加,消费支出增长%。

      3.国内投资活动增加新加坡的企业投资已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取得%的增长;马来西亚与印尼更分别获得%与%的高速增长;菲律宾的固定资本形成虽仍呈负增长%的局面,但比 1999 年的-%有所缓和;泰国则较为平稳,增长%各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之所以会有不同,其主要原因有:(1)原来的宏观经济基础强弱不同;(2)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3)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效果不同;(4)国内政局、社会局势稳定程度不同2001 年的第二次经济衰退及其成因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2001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表现远不如 2000 年,出现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二次衰退新加坡经济自 2001 年第二季度以来即呈现负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为-%,是东南亚国家中表现最为疲软的;马来西亚经济自 2001 年第三季度起转呈负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虽仍取得%的正增长,但远低于 2000 年的%;菲律宾经济在投资与消费支出支撑下增长%,略低于 2000 年的%;印尼经济增长%,低于 2000 年的%;泰国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增长%,低于上年的%上述情况说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 2001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同样是不平衡的:(1)新加坡所受的影响程度比东盟四国大得多,其经济增长率从 2000 年的%下降到 2001 年的-%,下降了个百分点,远远大于东盟四国的下降幅度。

      2)东盟四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都是重灾区,到了第二次经济衰退期间尽管它们的国内经济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良债权处理也还不彻底,但它们对美国市场、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依赖程度已比新加坡低,故其所受的影响程度也较低3)东盟四国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及其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加之其出口产品多为信息电子产品,因此其所受到的影响在东盟四国中也最大以上情况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东盟四国所受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新加坡的情况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其主要原因是:(1)1997 年 7 月~1999 年 6 月的金融危机是起因于东南亚国家的内部经济结构,因此金融体制较不健全、金融管理能力较弱、泡沫经济程度较大、银行不良债权和企业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东盟四国所受到的影响较大,而新加坡则由于这方面情况不如东盟四国严重,故所受到的冲击比东盟四国小得多;(2)2001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起因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因此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和对美日市场及对信息电子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都比东盟四国高的新加坡所受到的影响就要比东盟四国大得多2001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转趋衰退的主要原因是:1.出口严重衰退2000 年,世界经济景气良好,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长都相当强劲,带动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取得较大幅度的复苏。

      但进入 2001 年,国际市场转趋低迷,美国经济衰退,日本经济衰退加深,欧盟经济减速,国际市场信息技术产品需求再度趋向疲软和九一一事件的爆发,严重冲击了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致东南亚国家出口严重衰退2001 年新加坡的出口增长由 2000 年的%降为-%;马来西亚的出口萎缩%,除了电子产品出口减缓外,油价下跌对马来西亚出口的冲击也颇大;电子产品占泰国出口比重超过 30%,因此泰国的出口增长由 2000 年的%降为-%;石油是印尼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在石油与非石油产品的出口同时萎缩的冲击下,2001 年印尼的出口衰退了%;菲律宾的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高,电子产品占出口比重也不低,在出口市场双重减缓打击下,2001 年菲律宾的出口衰退%,是东南亚国家中出口表现最差的国家2.投资低迷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在 2001 年都不景气,普遍影响各国企业的投资预期心理,投资支出开始减缓新加坡的实质固定资本形成出现%的负增长;2000 年马来西亚的资本投资增长达%,是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主力,但 2001 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投资支出衰退%;菲律宾的投资支出也出现负增长;泰国政府虽然采取财政措施刺激景气,但民间投资仍大幅衰退,2001 年的投资支出仍然下跌%,远逊于上年;印尼的国内外投资在 2001年严重下滑,创十年来的新低,其原因除了治安较差、经济不稳定与法治薄弱外,还因为印尼实施地方自治后,各种地方条例对投资者并未产生激励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与其第一次衰退的成因有明显的差异,两次衰退对其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1997 年 7 月~1999 年 6 月东南亚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衰退首先出现在泡沫成分很大的金融和房地产业,导因于该地区各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金融体制、企业债务危机等问题而 2001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主要是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贸易的大幅度衰退传导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次衰退更多地表现为对东南亚国家虚拟经济的巨大影响,而第二次衰退则主要表现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2002 年的第二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2001 年第四季度,泰国、马来西亚已率先出现了经济增长转趋回升的好势头,进入 2002 年第二季度,整个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的迹象更为明显2002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迎来了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经济复苏新加坡在 2001 年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进入 2002 年后衰退渐趋缓解,第二季度后的增长率都超过 3%,全年的增长率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也由 2001 年的%,攀升为%,印尼、泰国与菲律宾经济分别获得%、%与%的稳健增长,都优于 2001年。

      但从东南亚国家经济第二次复苏的力度来看,显然没有第一次大,新、马表现得最为明显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的形势下,2002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能较快地从 2001 年的衰退中走出来,主要是得益于内需的扩大和出口地区结构的改善及对中国的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具体而言,2002 年东南亚国家第二次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为:1.各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得成效鉴于 2001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系国际需求锐减的结果,2002 年东南亚国家普遍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上全球利率水平走低,国内需求对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泰国政府在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又采取降低利率、向居民提供消费贷款和创业基金、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并宣布从 2003年 1 月起实施“减税计划”,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2002 年泰国的民间消费支出增长%,其中第四季度的增长率达%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2002 年上半年泰国内需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出口,这与以往泰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情况相比乃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也标志着泰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由单轨转向双轨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