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解剖演示PPT.ppt
30页植 物 解 剖 学1一、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结构和功能分生组织成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2(一)分生组织:具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1、分布位置(1)、顶端分生组织(2)、侧生分生组织 位于茎与根主轴的和侧枝的顶端,分裂活动可以使根和茎不断伸长,并在茎上形成侧枝和叶 细胞小而等径,具有薄壁,细胞核位于中央并占有较大的体积,液泡小而分散,原生质浓厚,细胞内通常缺少后含物 位于根和茎的侧方的周围部分,它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的活动能使根和茎不断增粗,以适应植物营养面积的扩大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是形成周皮,使长粗的根、茎表面或受伤的器官表面形成新的保护组织3(3)、居间分生组织 夹在多少已经分化了的组织区域之间的分生组织,它是顶端分生组织在某些器官中局部区域的保留存在于许多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叶中,例如水稻、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在茎的节间基部保留居间分生组织所以当顶端分化成幼穗后,仍能借助于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进行拔节和抽穗,使茎急剧长高葱、蒜、韭菜的叶子剪去上部还能继续伸长,这也是因为叶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落花生由于雌蕊柄基部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而能把开花后的子房推入土中。
4A地上部分B 地下部分52、性质和来源(1)、原分生组织 位于根尖和茎尖分生区的最前端,是直接由胚性细胞保留下来的一群原始细胞,细胞分裂能力强2)、初生分生组织 由原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所组成,细胞进行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3)、次生分生组织 已分化成熟的薄壁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机能,与根、茎的加粗生长和重新形成保护组织有关6(二)、成熟组织1、薄壁组织 壁薄,细胞较大,多为等径多面体或球形,排列疏松,具有明显的细胞间隙 ,分化程度低,薄壁组织有着很强的分生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 类型同化组织 :营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 储藏组织 :贮藏大量营养物质的薄壁组织 储水组织 :贮藏有丰富水分的细胞 通气组织:具有大量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 吸收组织: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传递细胞:细胞壁具内突生长,即向内突入细胞腔内,形成许多指状或鹿角状的不规则突起是一类与物质迅速地传递密切相关的薄壁细胞,特称为传递细胞,也称转输细胞或转移细胞 7A 棉根皮层的薄壁组织B 棉叶肉的同化组织C 毛茛根皮层的贮藏组织D 菱叶的通气组织82、保护组织(1)、表皮 表皮细胞呈各种形状的板块状,排列十分紧密,除气孔外,不存在另外的细胞间隙。
表皮细胞是生活细胞,细胞一般不具叶绿体在气生表皮上具有许多气孔,它们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门户气孔是由二个特殊的细胞即保卫细胞和它们间的开口共同组成的,保卫细胞成肾形或哑铃形,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1)、周皮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周皮木栓层细胞壁较厚,并且强烈栓化,细胞成熟时原生质体死亡解体,栓内层是薄壁的生活细胞,常常只有一层细胞厚,木栓形成层平周地分裂,形成径向成行的细胞行列,这些细胞向外分化成木栓,向内分化成栓内层9双子叶植物叶表皮禾本科植物叶表皮103、机械组织(1)、厚角组织 细胞壁具有不均匀的增厚,壁的增厚通常在几个细胞邻接处的角隅上特别明显,有叶绿体 ,是特殊的薄壁组织(活细胞) (2)、厚壁组织 细胞具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并且常常木质化细胞成熟时,原生质体通常死亡分解,成为只留有细胞壁的死细胞类型纤维:是二端尖细成梭状的细长细胞,常成束或单独存在于植物体中,有韧皮纤维和木纤维,如黄麻纤维、亚麻纤维等 石细胞:多为等径或略为伸长的死细胞,壁特别厚而硬,梨肉中的白色颗粒、各种坚果和种子的硬壳 11厚角组织石细胞124、输导组织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的组织(1)、木质部:输导水分以及溶解于水中矿物质运输途径:单向根茎叶组成:薄壁细胞、厚壁细胞、导管分子和管胞管胞:长管状的死细胞,有木质化和次生壁,管胞两端是关闭,相邻两个管胞之间的纹孔相对排列,水液通过纹孔流通,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大多只有管胞。
导管分子:死细胞,次生壁的厚度不均,可形成各种形状的加厚(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末端是空的,上下导管分子互相连接形成导管,运输能力比管胞强,被子植物主要有导管,也有管胞1314(1)、韧皮部:运输有机物质运输途径:双向组成:薄壁细胞、厚壁细胞(韧皮纤维)、筛胞或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运输细胞,是长形的活细胞,早期有细胞核,成熟后细胞核退化,细胞质保留,有筛板、筛孔的结构筛胞的端壁不特化成筛板,在筛胞的壁上只具有筛域,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运输有机物是筛胞伴胞:薄壁细胞,与筛管起源于同一细胞,通过细胞核 调控筛管分子155、分泌组织(1)外分泌结构:位于体表,分泌物直接分泌到体外有腺毛、腺鳞和蜜腺(2)内分泌结构:位于植物的基本组织内,分泌物存在于围合的细胞间隙中,有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分泌腔和分泌道:溶生型,如柑橘叶子及果皮中通常看到的黄色透明小点,溶生方式形成的分泌腔 裂生型,如松柏类木质部中的树脂道和漆树韧皮部中的漆汁道是裂生型的分泌道 裂溶生型,果属的叶和茎中的分泌道是裂溶生起源16A 蜜腺B 腺鳞C 腺毛A 树脂道A 分泌腔AB17有关名词 细胞的壁面方向细胞的壁面方向 切向壁(弦向壁):面与表面平行切向壁(弦向壁):面与表面平行 径向壁径向壁 ::面与表面垂直面与表面垂直横向壁横向壁 ::面与中轴垂直面与中轴垂直细胞分裂方向细胞分裂方向 切切向向分分裂裂 细细胞胞排排列列径径向向排排列列或或内内外外排排列列(平平周周分裂分裂) 径径向向分分裂裂 细细胞胞排排列列切切向向排排列列或或左左右右排排列列 (垂周分裂垂周分裂 )横向分裂横向分裂 细胞排列纵向排列或上下排列细胞排列纵向排列或上下排列 器官或组织加厚使组织或器官的周径扩展使器官或组织伸长181、横向面 2、径向面 3、切向面4、平周分裂和径向排列 5、垂周分裂和切向排列 6、横向分裂和纵向排列19根--形态直根系直根系须根系须根系支持根支持根20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21表皮表皮皮层皮层维管柱维管柱(中柱中柱)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一、一、根的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 表皮表皮根毛根毛皮皮层层内内皮皮层层中中柱柱鞘鞘根冠根冠分生区分生区伸长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 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后产生的组织所构后产生的组织所构 成的结构。
成的结构22(一)表皮(一)表皮 根表面的一层长方形薄壁细胞;无胞间隙,无气孔;根表面的一层长方形薄壁细胞;无胞间隙,无气孔;部分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具吸收和保护功部分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具吸收和保护功能二)皮层(二)皮层 表皮和中柱之间的薄壁细胞,所占的比例较大;细表皮和中柱之间的薄壁细胞,所占的比例较大;细胞体积较大,具明显胞间隙胞体积较大,具明显胞间隙外皮层外皮层—近表皮的1~几层薄壁细胞;后期壁栓化,起保护作用皮层通常分为三层:皮层通常分为三层:中皮层中皮层—内、外皮层之间的薄壁细胞;具贮藏和横向运输功能23内皮层—皮层最内方的一层薄壁细胞;其细胞的横向壁、径向壁和内切向壁上有一条木栓化的带状增厚,称为凯氏带中柱: 根中央,也称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 内皮层内方的1~2层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能产生侧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和部分维管形成层(三)、中柱24凯氏带模式图凯氏带模式图25初生木质部 —— 根的中央,横切面上呈星芒状,具有数个辐射角(木质部束,即木质部脊),由此分为二原型、三原型、四原型、五原型、六原型和多原型等 ;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其发育方式为外始式,外方为原生木质部,内方为后生木质部。
运输水和无机盐初生韧皮部 —— 呈束状,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其发育方式为外始式,外方为原生韧皮部,内方为后生韧皮部运输有机养分薄壁细胞 —— 中柱内的薄壁细胞;位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称木、韧间薄壁细胞,形成维管形成层的大部分;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2627二、侧根的形成 种子植物的侧根是从主根中柱鞘细胞分生出来的 ,侧根通常只有在相对于初生木质部辐射棱的中柱鞘细胞才能产生侧根,发生于根的组织,它的起源称为内起源侧根发生的具体部位与根中木质部的束数有关:侧根发生的具体部位与根中木质部的束数有关:2829二原型根二原型根三原、四原型根三原、四原型根多原型根多原型根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