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农业资源D教学案例.ppt
69页农 业 资 源,第二节,一、农业资源概念及分类,资源?,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环境中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一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的物质和社会要素都是资源 自然物及人的创造物是否为人类所用,能否给人类带来财富,取决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人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以前不被人们认识或无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例如:洪水修筑水库 水资源 自然景观建设 旅游资源,,对资源概念理解:,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 洋,动物资源,农作物资源,当归,人 参,枸 杞,柴 胡,中药材资源,观 赏 植 物,交 通 资 源,矿产资源,金属矿,金刚石,水晶,煤 炭,社会资源,,,(1)按其来源分类 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2. 分类,(2)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分类 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自然资源 是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以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自然条件总和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社会资源 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来自人类社会的物质、技术投入包括:农业人力资源、农业资金、农业物质技术资源和农业信息资源等。
不可更新资源(非再生资源): 不能连续不断或周期性的产生、补充和更新或者其更新周期对人类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 如:煤、石油、矿石,深层地下水等可更新资源 (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储量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产生或持续地补充 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降水;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二、我国农业资源状况与合理利用,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我国农业的主要社会资源状况,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资源,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 万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38%,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黄河每年的输沙量达16亿吨,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长江每年约有5亿吨泥沙流入东海目前水土流失发展仍在加剧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全球10大生态环境问题之首,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 全国现有荒漠化面积262.2万km2 ,占国土大陆面积的27.3%,占我国旱地面积的79% 50年来,全国已有66.7万公顷的耕地、235万公顷的草地和6393公顷的林地变成流沙 因荒漠化危害,全国草场退化达1.28亿公顷,每年因此少养羊5000多万只,并有大批农田产量急剧降低甚至丧失生产能力。
荒漠化也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 不同年代发生特大沙尘暴的次数: 60年代8次 70年代13次 80年代14次 90年代23次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高达540亿元滚滚而来的沙尘暴,风沙弥漫,自然对人类的惩罚,2002年4月 北京沙尘暴,乱砍,退出,主菜单,主目录,返回,挖发菜、虫草,破坏草原,,乱挖乱砍,乱 挖,水土流失,水土流失,过度放牧,南方水土流失,我国用水增长情况 单位:亿m3,,目前,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和困扰我国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已在一定程度上使水资源的质量比其数量更为重要 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 中国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松花江三江四河),,水体与农田污染,2006年七大水系水质,城市附近的河流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能达到、类水质的北方河流约有20%、南方约30% 对全国130个湖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富营养状态下的湖泊有51个,占调查总数的39%,占调查面积的33.8%;80%的湖泊总氮、总磷超标南方稻田蓝藻,看似美丽的江南水乡,严重污染的江南水乡,太湖污染 蓝藻泛滥,滇池污染,污染河流中的死鱼,污染鱼,越来越富裕的人类生活在越来越差的环境中, 这就是现代文明带来的“富裕环境病” !!!,,,,退出,主菜单,主目录,返回,,退出,主菜单,主目录,返回,,(二)我国农业的主要社会资源状况,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 农业市场化较差或农业市场发育不健全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现代装备水平中等 农用能源供应不足,三、农业资源的特性及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整体性 如:水资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径流、湖泊和地下水组成的水体。
综合利用原则 合理利用资源必须具备全局观点一)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及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在一定时期及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是有限的 可更新性资源是以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生态条件为前提的,也并非取之不尽 农业资源的负荷是有限的 农业资源的经济利用原则 应珍惜有限的资源,节约资源,经济合理高效的利用,(二)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及其经济利用,资源的可更新性的基本特性 资源的可更新性并不是绝对的,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其可更新性做到永续利用,否则会造成资源的丧失 合理适度利用原则 使资源的生产规模与资源负荷能力相适应,保持资源利用与更新速度相一致,不宜过度利用三)资源的可更新性及其合理适度利用,(四)社会资源的不可更新性及有效利用,投入农业的化肥、农药、农机具、塑料制品、化石燃料以及依附于工业原料的生产资源等物化的社会资源,只能随使用逐步耗损,不能循环往复长期的使用,属于不可更新资源但都具有可贮藏性能,它们是现代农业得以平衡或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这些不可更新的社会资源均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地质矿藏,它们的蓄积量随采掘利用逐步减少,为长远之计,需要开源、节流,加以有效利用五)农业资源的变动性及其科学利用,农业资源的变动性 农业资源是一个庞杂的动态系统,随时间推移不断发生质、量的变化,进而形成不同历史阶段所特有的资源组合。
如:气候资源的季节性变化,生物资源的死亡、繁殖等 农业资源的科学利用 应根据资源的变化规律,科学开发利用资源,注重保护资源六)农业资源的区域性及其因地制宜的利用,水资源,农业资源要因地制宜的利用 合理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贯彻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应用,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