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麋鹿常见普通病例诊断与治疗.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424075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5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麋鹿常见普通病例诊断与治疗    王立波 解生彬 姜慧等Summary[目的] 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麋鹿普通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以江苏大丰麋鹿种群为例,在麋鹿引种扩群、野生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长角血蜱寄生虫病、瘤胃膨胀、营养性衰竭症、食毛症、难产等常见普通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结论] 该研究对动物园等麋鹿小种群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为麋鹿的健康养殖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Key麋鹿;常见普通病;小种群管理S858.9A0517-6611(2015)31-108-03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of Elaphurus davidianusWANG Libo1, XIE Shengbin2, JIANG Hui2 et al(1.Jiangsu Dafeng Mil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ancheng, Jiangsu 224136; 2. Yancheng Institute of Milu, Yancheng, Jiangsu 224136)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diseases in the small population management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Method] Taking Dafeng milu population for an example, common diseases of milu(such as parasitic disease of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rumen expansion, nutritional failure, alien food addiction and dystocia),which restricted the process of milu population growth and wild population recovery were summarized. [Result] Ear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small population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milu,which was important for effectively reducing and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 diseases of milu.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mall population of milu in zoo and provide basic data for healthy and protection of milu.Key wordsMilu; Common diseases; Small population management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世界上已经在野外灭绝,通过园囿条件下安全保存,近年来又重新在原栖息地恢复野生行为的大型哺乳动物。

      麋鹿原产我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19世纪末麋鹿已经在我国灭绝[1]自1985年重建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开始,在近100年后麋鹿重新回到了我國1986年,从英国7家动物园精选了39头麋鹿,作为中国政府与国外的正式合作项目,被重新引进到江苏省大丰市(当时为县),建立了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从此开始了在麋鹿原生地引种扩群、行为再塑和野生种群恢复工作[2]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期望麋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增长,逐渐恢复其野生种群,经过多年努力,在大丰自然保护区通过4次野生放养试验,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265头的野生麋鹿种群,人工圈养麋鹿数量达到2 553头,2015年大丰麋鹿种群总数量已达2 818头在此期间,随着麋鹿种群数量的增长,国内2个大的种群(北京种群和大丰种群)纷纷开始向外输出麋鹿,大部分省(市)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相继引进并驯养麋鹿,除了江苏大丰、北京南海子和湖北石首种群外,国内已形成50余处麋鹿小种群[3]由于麋鹿本身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在疾病治疗管理上困难重重,特别是豢养面积较小的人工饲养种群笔者对大丰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麋鹿常见普通病进行了总结,可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麋鹿普通病防控提供借鉴。

      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1长角血蜱寄生虫病此病例发生于2004年7月5日,通过野外观察发现大丰麋鹿保护区内有1头公鹿死亡[4]死鹿身上有若干黄豆粒大小的吸血小虫在叮咬,此前未加注意,以为该公鹿在发情期参与争夺配偶、领地,精力消耗大、采食量少、行动缓慢、体质差从而导致死亡,误认是正常现象临床症状为:尸体消瘦,被毛粗糙凌乱无光泽,头、颈、胸、腹等部位均有大量吸血程度不同的吸血虫寄生经专家鉴定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隶属蛛形纲、蜱螨目、硬蜱科、血蜱属的一种昆虫,为小型脾[4]该蜱虫可感染多种野生动物(如麋鹿、雉鸡、野鸭、野兔、刺猬、牙獐等),另外在动物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存在仔细检查同群鹿及其他周边环境,发现有长角血蜱存在蜱在鹿体的寄生部位以头部密度最高,颈部次之鹿群常活动的环境杂草中均被蜱污染,幼蜱常附着在杂草尖部,当动物在草中休息或活动时,幼蜱会爬到动物身上或掉到地上近年来,很多专家对长角血蜱进行了深入研究王黎源等[5]采用实时RTPCR方法检测蜱中SFTSV核酸,阳性蜱进行SFTS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与当地病人血液中的SFTSV序列及GenBank中公布的SFTS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可能是SFTSV的传播媒介。

      郑洪远[6]在野外对长角血蜱生态学进行了研究,运用人工布旗法、宿主体调查、可控自然环境、生物地理学、统计学等生态学及其交叉学科的方法,对自然条件下长角血蜱栖息地、非寄生阶段季节动态、寄生阶段季节动态和可控自然环境下的生物学特性等生态学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于麋鹿栖息地范围较大,考虑到麋鹿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喷洒药物将对生境内其他昆虫或动物造成伤害,加之无特效灭蜱药物经过长期监测观察,在环境温度达到12 ℃时,长角血蜱从草根部的土壤中爬上草尖部,或许这样能为它们更快地抵达宿主提供捷径根据长角血蜱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在环境温度上升到12 ℃以上时,保护区采取烧荒灭蜱的方法,有效降低了麋鹿栖息地内长角血蜱的分布密度,也未发生因大量长角血蜱寄生而导致麋鹿死亡现象2瘤胃膨胀瘤胃臌胀又称为气胀,是指胃神经反应性降低,胃收缩力减弱,采食易发酵的植物,在瘤胃内菌群作用下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引起瘤胃急剧膨胀的一种疾病[7]瘤胃膨胀常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可食植物刚生长的季节,特别在枯草向青草期转换的季节最易发生在大丰每年4月中、下旬,鹿群经过一个采食干枯草的冬季,突然进入采食青草的春季,麋鹿采食了幼嫩多汁植物后引起胀气。

      另外,麋鹿突然采食了过多的豆科、藤本、块根以及饼类等植物和人工制成的饼料,如苜蓿、青草、甘薯藤、大豆饼等,均易导致此病的发生除外源性草料引起此病发生外,还有一些疾病也能诱发瘤胃臌胀,最常见于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食道梗塞及前胃存有泥沙或不易消化的毛球、塑料袋等都可引起排气障碍,致使瘤胃壁扩张而发生膨胀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为不安,神情忧郁,角膜充血,角膜周围血管扩张;此后,不停地起身、卧地,回头顾腹,腹围迅速膨大瘤胃收缩性增强,然后逐步减弱或消失,腹壁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呈鼓音呼吸困难,呼吸促迫而有力,甚至头颈伸展,张口伸舌,口吐白沫,采食反刍完全停止腹围急剧扩大,眼球突出后期表现为心力衰竭、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怒张、呼吸困难、黏膜发绀、目光恐惧、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往往突然倒地,痉挛、抽搐、陷于窒息和心臟麻痹状态,若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生死亡[8]治疗此病的原则,应着重于排除气体,防止继续产气,理气消胀,强心补液,健胃消胀,以利于康复[9]3食毛症麋鹿的食毛症,又叫咬毛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微量元素缺乏症[10]冬春季鹿群密度过大,人工投料时相互争食时,雄鹿脱角生茸期、雌鹿群体活动时咬毛频次最多,最易发生此病。

      对鹿群内个体相互咬毛的真正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①麋鹿所食草料单一,营养不全,蛋白质中的胱氨酸、甲基丁氨酸不足;②草料量不足,鹿有饥饿感;③草料中长期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钙、磷、钾、钠的比例失调,缺少钴、铜、硫等微量元素;④鹿体内获得钾元素的量不足,加之鹿群密度大,引起了麋鹿体内代谢紊乱,消化障碍,致使鹿群发生异嗜现象,容易互相咬毛或食毛[11]有时为了争食,等级序位高的麋鹿用咬毛来驱赶等级序位低的麋鹿个体麋鹿互相咬毛不一定将咬下的毛吞咽,但当麋鹿采食时会将毛吞入胃中,因毛不易被消化,最后在瓣胃或皱胃、肠管形成毛球,极易引起消化道阻塞,从而导致消化道梗阻咬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特别是每年2~5月多见,夏秋季偶尔也有发生此病先表现异嗜、异食、舔泥、啃砖块随着病情的发展,麋鹿啃咬其他鹿的频次增多和程度加强在大丰麋鹿群中,曾见到1头雌鹿的左侧臀部至膝部毛被另1头鹿啃咬掉,咬掉毛的部位皮肤呈黑色,上面生长着稀疏的毛被鹿食毛后,毛在胃中与植物粗纤维混搅在一起,形成粪球或小毛团排出体外,若毛球过大在胃内会影响消化,出现消化不良,反刍减少或停止鹿呈慢性消瘦、毛被粗乱无光泽,可视黏膜苍白,最后衰竭死亡。

      当毛球引起消化道阻塞时,所表现的症状有腹痛、向右侧回头顾腹,没有食欲,反刍停止,最后导致死亡食毛症不易诊断,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具体包括:降低鹿群密度,营造一个比较理想的生活空间;食物多样化,不喂给单一草料;投放饲料添加剂,补充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弥补鹿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不足;将有咬毛的鹿个体隔离饲养,以方便观察、诊断,并及时对症治疗[12]4营养性衰竭症由于草料缺乏或单一,营养成分不足,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异化作用加剧,而是将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的加速分解及严重耗损,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肌肉萎缩[13]此病主要由于机体营养获得与消耗之间呈负增长,麋鹿在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体质下降,机体逐渐消瘦此外,年龄过大,消化吸收机能减退,某些疾病(如齿病、口炎、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化脓性疾病、慢性消化紊乱、贫血以及某些恶病质的传染病、寄生虫等)都可导致营养性衰竭症的发生营养性衰竭症在家养动物中以马和耕牛最为典型,但在麋鹿的人工饲养中也较为常见,主要发生于年老体弱的鹿体和患有体表寄生虫的鹿体鹿体因牙齿磨损过大,牙齿松动,采食反刍困难,消化吸收机能逐渐减退,所摄取的一些有限的草料也不能得到充分消化吸收,只能将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进行自体分解。

      随着机体营养不良状态的发展,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对胃肠道有毒物质发挥的解毒作用逐步减弱体温降低,机体呈渐进性消瘦,最后导致胃肠道弛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营养性衰竭症的典型症状是渐进性消瘦患鹿全身骨架显露,毛被粗乱,易脱落,无光泽;皮肤枯干,多屑,弹性降低;可视黏膜苍白;采食量少,咀嚼无力,反刍时嘴角流出咀嚼的细草末;体表寄生虫所致本病,临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