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的施工方法.docx
3页4 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的施工方法4.1 采用多头深层搅拌桩法的施工参数 桩 径: φ500mm 桩 距: 444mm 最小成墙厚度: 230mm 水 灰 比: 0.8:1~1.3:1 水 泥 标 号: 42.5普硅 水泥掺入比: ≥15% 水 泥 用 量: 130kg/m2 下 沉 速 度: 0.6~1m/min 提 升 速 度: 0.6~1.2m/min4.2 多头深层搅拌桩施工的工艺流程(见图2)施工准备测放桩位桩机就位调平喷浆搅拌下沉喷浆搅拌提升缺陷修补质量检查移位复搅试样制作水泥化验浆液配制浆液性能检验材料准备图2 三头深层搅拌工艺流程图4.3 施工工艺4.3.1 施工准备与桩位测放:根据设计图纸和监理单位交付的测量点位,测放防渗墙轴线和桩位,控制桩位的测放误差在20mm以内,轴线测放后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
4.3.2 桩机就位调平:根据测放的轴线桩位将桩机就位,开挖排浆槽,就位时保证桩机的周正平稳,保证钻杆的垂直度,同时将钻头中心对中桩位确保桩位的对中误差小于20mm4.3.3 浆液配制:按设计配比配制浆液,水泥浆采用42.5普硅水泥配制水灰比为0.8:1~1.3:1,浆液配好后,搅拌均匀并过筛后倒入集浆池备用4.3.4 搅拌下沉:开动送浆泵送浆,确认浆液喷出时开始进行钻进搅拌喷浆下沉至直达到设计深度后再进行提升,边提升边搅拌喷浆至设计标高以上一定高度,重复上述程序进行复搅,即完成一组桩的施工4.3.5 移位:根据搅拌叶片大小,确定每次移动的距离,移位时必须保证相邻桩位误差不得大于20mm 各成墙单元顺次施工,施工顺序见图34444448884441332图3 三头深层搅拌一次成墙施工顺序示意图500 搅拌桩叶片直径为φ500mm,轴间距444mm,一次施工成墙单元成墙长度1332mm,最小成墙厚度230mm4.3.6 如因地层原因,一次成墙困难时可采取二次成墙工法,叶片直径φ342mm,分两次施工,成一单元墙段,成墙单元长度为1332mm,搭接厚度260mm。
如图4所示:1332222444444IIIIIIIII图4 三头深搅二次成墙施工顺序示意图3424.4 施工质量控制4.4.1 防渗墙施工的质量要求4.4.1.1 单轴抗压强度 >0.3MPa4.4.4.2 渗透系数 k<i×10-6cm/s(1≤i≤3)4.4.2 防渗墙的质量检验4.4.2.1 钻孔抽芯检查:在施工28天后,采用钻机取芯描述芯样的均匀情况和芯样的完整性取样检验水泥土的单轴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允许渗透比降堤线每300m抽检一孔,不足300m也应布设一孔,每孔取样2组,取样部位为钻孔的中部和底部钻孔必须用水泥砂浆封填密实每标段钻孔不少于3个4.4.2.2 开挖检查:沿堤线每0.5km开挖一处,不足0.5km时也应布设一处,每处长3~5m、深2.5~4m合格标准:墙体的外观质量好,无蜂窝、孔洞;防渗墙与桩间搭接、墙厚满足设计要求;防渗墙整体性好4.4.2.3 若开挖检查发现水泥土强度不足,应将软弱部分挖除,回填砼或砂浆4.4.2.4 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时,可选用一种承包人所使用的不利于成墙质量的搅拌桩成墙栏做围井检测,围井检测主要为开挖检查和作围井注水试验,围井检测按监理人员指示进行,检测渗透系数。
4.4.2.5 取样试验组数为获得试验数据的有效样品数当检测不合格时应加倍增加检查部位数量4.4.3 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4.4.3.1 熟悉图纸,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4.4.3.2 根据先导孔确定的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成墙深度做为实际施工的成墙深度4.4.3.3 做好施工前的工艺性试桩工作,根据工艺试桩时确定的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参数,作为施工时的参数,严格执行,没有经过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随意更改4.4.3.4 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及检测按招标文件技术条款执行4.4.3.5 水泥的平均掺入比不小于15%,按桩径φ500mm、桩间距444mm计算,防渗成墙每平方米的水泥用量不得小于130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