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六)中华文明的再造——清末、民国前期.doc
7页课时跟踪检测(六) 中华文明的再造——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聊城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B.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C.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D.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解析:选A 根据题目“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得出中国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故A项正确2.(2018·合肥三模)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 )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解析:选B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洋务运动后期即已出现,故A项错误;随着近代商会的发展,人们的平等、自由等观念不断发展,这样就有利于民主革命进程的发展,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时期,故C项错误;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故D项错误。
3.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D.各省对民主共和制并不认同解析:选C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表达的意思是民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4.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北京排日学生发起暴动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所有大中型城市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解析:选B 据所学可知,该事件是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火线,故A项错误;据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排日学生”均说明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据材料“北京、北京学界”得出并不是波及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故C项错误;据材料“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可知是反对日本占领青岛,营救同学,不是盲目排日,故D项错误。
5.(2019届高三·潍坊质检)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D.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解析:选D 材料“我们参加民族运动”和“1925年”说明国共仍在合作,材料“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则强调无产阶级自己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6.(2018·郑州三模)20世纪初,作为理论经济学代表的《国富论》虽经严复和梁启超的翻译介绍,但在中国仍“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反而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同时代更受关注这从侧面反映了( )A.维新变法影响较小 B.实业救国渐成风尚C.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 D.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解析:选B 自由主义没有引起重视,反而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受到关注,这说明此时实业救国成为一种潮流,故B项正确7.1925年6月,永利碱厂创办人、大实业家范旭东通过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案的经过,揭露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侵犯主权、摧残我国工业的情况,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材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制约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官僚资本的阻碍D.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解析:选A 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摧残中国工业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打压,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英国资本家在工业用盐税收方面打压民族工业,而非技术领域,故D项错误8.(2018·泉州二模)辛亥革命后,有报纸报道:“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不仅城镇如此,偏远的山村亦是如此,“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类的洋货在他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这反映了( )A.西方生活方式被国人所接受B.近代中国城乡发展趋于平衡C.中国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D.服饰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解析:选C 材料“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和“洋货在他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都说明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9.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
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C.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解析:选C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是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论述甲午战争后兴办女学服务于维新变法,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欲图自强”“兴国智民”等关键词可知女学兴办的时代背景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故C项正确;“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属于推理过度,故D项错误10.(2019届高三·咸阳统考)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解析:选B 材料“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表明他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愿意彻底放弃传统儒家思想的矛盾心态,故B项正确。
11.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解析:选B 从兴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到临时政府的“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可见其民族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由狭隘的民族主义到真正的近代民族国家,故B项正确12.(2018·合肥二模)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C.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解析:选C 学生社会地位在1919年前后并没有显著的变化或者提升,故A项错误;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就已经被推翻,故B项错误;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之后,青年学生的民族民主意识极大增强,开始采取联合的方式去谋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虽然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确增强,但究其根本原因,则还是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霍布斯、洛克等人的观点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材料二“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概括相同之处;第二小问,从维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以及近代欧洲的国内形势等方面去分析不同点;第三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答案:(1)作用:否定了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来源;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主权,国家运行机制;三权分立,国家职能;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类国家政体 (2)相同之处:反对专制;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不同之处: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 原因: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争后,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传播。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 1911~1912年部分省的临时约法《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华民国浙江省约法》《江西省临时约法》《广西临时约法》备注1911年10月颁布1911年12月颁布1912年1月颁布1912年2月颁布——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规定了约法的目的及期限第二章人民第二章人民第二章都督第二章人民规定了人民的义务和权利第三章都督第三章都督第三章人民第三章都督规定都督由人民公选并有任期第四章政务委员会第四章邦联制第四章政务委员会第四章政务司规定了政务委员的产生及职权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规定了议会的组成及职权第六章法司第六章法院第六章法司第六章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