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北石油大学变质岩复习思考题.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124086
  • 上传时间:2018-08-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8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变质岩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变质作用 :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物理、 化学条件的改变, 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2.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区域性热流异常,伴有压力作用、有是有流体相加入等复杂作用因素,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的一种变质作用3.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作用过程中一般温度不高, 重结晶或变质结晶作用不强烈 其展布往往与断裂带有关,故常成带状分布4.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体散发的的热量,使接触带围岩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原岩主要发生重结晶和变质反应(变质结晶),可以有新矿物相的形成,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5.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流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6.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便产生深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并贯入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一种变质作用7.递增变质作用: 如果原来比较低温的矿物共生组合被较高温的矿物组合所取代,这样的复变质作用称为前进变质作用8.退化变质作用: 如果原来比较高温的矿物共生组合被较低温的矿物组合所取代,这样的复变质作用称为退变质作用。

      9.变质结晶作用: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的化学成分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矿物的作用10.变质分异作用:指成分、结构构造均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不均匀的各种作用11.变形作用:指在应力作用下,由于应力超过了弹性极限,矿物和岩石就会出现变形;而当超过强度极限时,则发生破裂和破碎,使其粒度减小12.等化学系列:即化学成分相同,而变质条件不同所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13.特征变质矿物:变质岩中的某些新生矿物的存在,对指示原岩成分和变质作用性质、强度有特殊意义(稳定范围窄) ,因此称为特征变质作用14.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组分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它着重于组分(通常为矿物)个体的性质和特征15.变质岩的构造: 是由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充填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16.变余结构 :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结构特征被部分残留下来,这时就称为变余结构17.包含变晶结构:较大的变晶矿物(主晶)中,包裹了一些不定向的细小矿物颗粒(客晶)18.碎裂结构:岩石或(和)矿物颗粒产生裂隙、裂开并在颗粒的接触处和裂开处被破碎成许多小颗粒(也称碎边),因而矿物颗粒或其集合体的外形都呈不规则的棱角状、 锯齿状,粒间则为粒化作用而形成的细小碎粒和粉末;但破碎的颗粒间一般位移不大。

      19.糜棱结构:矿物颗粒几乎全部破碎成细小颗粒(常为粒径0.5mm 以下的细粒至隐晶质状,称为糜棱质) ,并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矿物的韧性流变现象,糜棱质呈明显的定向排列,形成明显的定向构造(糜棱面理、片理或条带状、条纹状构造等) ;其中可残留少量稍大的矿物碎粒(即碎斑,常为具粒内变形的石英、长石等) 20.交代结构:发生交代作用时,原岩中的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形成新生矿物21.斑点构造:岩石中由于某些组分的聚集,构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斑点所成22.板状构造:岩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一组密集平行的破裂面即劈理,伴有轻微的重结晶,但肉眼不能分辨出颗粒23.千枚状构造:岩石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变质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使岩石成薄片状,片理面上具丝绢光泽24.片状构造:由鳞片状、柱状和部分粒状矿物定向排布成薄的面状,这些面称片理(面)25.片麻状构造:以粒状变晶矿物为主,其间杂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断续定向分布而成26、变质岩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27、变晶结构: 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等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28、等物理系列: 是指变质条件相同, 而原岩化学成分不同所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

      29、矿物共生组合: 是指变质岩中同时形成的彼此平衡共存(即这些矿物之间彼此接触而不存在变质反应关系)的一组矿物30、贯通变质矿物: 是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范围相对较广,当它们单独出现时,不能反应变质条件的变质矿物31、变粒岩:是一种片理不发育、常具细粒粒状变晶结构的中-低级变质程度的区域变质岩32、浅粒岩:当深色矿物含量50%者称碎裂岩,如能恢复原岩,则将原岩名称作形容词,如花岗碎裂岩3)糜棱岩:如能恢复原岩,则将原岩名称冠于前面;如不能原岩恢复,则可据主要矿物来命名,如长英质糜棱岩等 (4)千糜岩:命名主要根据矿物成分,如:长石绿泥石绢云母千糜岩七、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一般采用“次要矿物+主要矿物 +岩石基本名称”的方法岩石的基本名称根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不同,有如下划分:(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在原岩名称前冠以“变质”二字和主要新生矿物的名称如二云母变质石英砂岩2)具变晶结构或(和)变成构造的,可按下列方式划分:a.不具定向构造的, 按岩石结构和主要矿物成分分为:角岩:具角岩结构或细粒变晶结构, 矿物成分作散布状或其他非定向排列的热变质岩都可称为角岩。

      大理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具粒状变晶结构石英岩:石英含量 >70%如含长石>10%,则称长石石英岩2)具定向构造的, 根据构造特征分别定名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这类岩石的名称与相似的区域变质岩类型相当,可依据产状和分布等特点区别 岩石的进一步命名按照矿物含量, 10%的,直接参加命名含量较多的矿物名称放在后面,含量较少的放在前面例如:矽线石红柱石云母片岩特征变质矿物含量虽 85%),基体已基本消失, 交代现象和重结晶普遍发育,岩石向均质化花岗岩方向转变2.命名: (混合岩化变质岩:对于这类岩石仍以原岩为基本名称,前面冠以“混合岩化”及其物质组分作形容词如:含长英质细脉混合岩化黑云母片岩2)混合岩:命名首先根据构造(形态)特征定出基本名称,然后再根据脉体物质成分冠于基本名称之前如:花岗细晶质网状混合岩3)混合片麻岩:命名首先根据构造特征定出基本名称,而后冠以主要的深色矿物名称如黑云眼球状混合片麻岩4)混和花岗岩:命名可以花岗岩类的定量矿物分类命名作为基本名称,前加“混合” 二字,并可冠以状、 柱状矿物和主要长石种类的名称,还可加列某些特殊的构造作形容词,如黑云奥长混合花岗闪长岩。

      十、变质相:变质相的概念是由P.艾斯科拉最先提出的, 即变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根据“变质相”理论,就可以运用物理化学的定律和知识来解释和研究变质岩中的矿物共生组合、原岩组分和变质条件(即 T-P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变质作用的研究在变质带的基础上更为详细和深入 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根据变质矿物或共生矿物对的出现,划分出几个变质带,然后根据变质带的特点, 即矿物共生组合进一步归并为若干个变质相十一、变质相系:变质相系的研究是建立在不同变质岩地区具有特定的地热梯度的基础上的,而地壳内部热流的变化则反映了该地区大地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之间的联系,即反应了该地区地质发展演化的特点,因而为不同地区 T-P 变化提供了对比依据但地热梯度会受各种暂时性干扰梯度的影响在整个变质过程中, 其地热梯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实际记录梯度变化要复杂得多,即变质相系的成因是受许多复杂因素所控制十二、双变质带:是指并排分布的地质时代相近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和高温低压变质带它是变质相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双变质带的成因可用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来解释在岛弧外侧俯冲带, 由于冷的洋壳和表层沉积物被带至深处,再承受较大的负荷压力下, 地热梯度又急剧下降, 便发生高压低温变质作用。

      在岛弧本身和内侧, 因地壳、下地幔部分熔融, 形成岩浆上涌和火山喷发, 造成了低压高温环境,便发生高温低压变质作用十三、泥质系列区域变质岩类型及矿物组合:十四、变质作用类型有哪些: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将变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热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体散发的的热量,使接触带围岩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原岩主要发生重结晶和变质反应(变质结晶),可以有新矿物相的形成,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2)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作用过程中一般温度不高, 重结晶或变质结晶作用不强烈 其展布往往与断裂带有关,故常成带状分布 (3) 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流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4)区域变质作用: 由于区域性热流异常, 伴有压力作用、 有是有流体相加入等复杂作用因素,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的一种变质作用 (5)混合岩化作用: 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便产生深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并贯入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一种变质作用十五、变晶结构的主要特点: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等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

      这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结构变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矿物的自形程度一般不高, 多数为他形或半自形晶, 这与矿物颗粒的变晶生长几乎是同时进行有关 (2)矿物的自形程度只是反映了矿物结晶力的大小,不能反应结晶的先后顺序 (3)当变质岩具有斑状变晶结构时,变斑晶一般较自形但它与岩浆岩中的斑状结构不同, 变斑晶与变晶基质往往是同时或稍晚形成的, (4)变晶矿物中常含有较多的包体(粒径相对较小的原岩或先结晶的矿物颗粒),尤其在变斑晶中较为长见十六、简述定向压力在变质过程中的作用:定向压力指由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所引起的测向挤压力其作用如下: (1)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 当超过其弹性极限时可发生变形,而在超过其强度极限时则使岩石产生节理、裂隙或形成劈理发生破碎、塑变等2)组成岩石的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形,破裂及光学性质上的改变3)可引起变质岩中某些定向构造(线理、片理、流劈理等)的形成,促进粒间流体的活动,从而加速变质作用的进行,提高了变质反应的强度4)在构造运动中,定向压力比负荷压力更大时, 其垂直分压力可加到负荷压力中,一起作为压力的强度因素来考虑十七、简述变质作用中引起温度升高的热能来源:(1)岩浆熔融体所带来的热,这为岩浆侵入体周围经常见到接触变质岩石所证实。

      (2)地热增温梯度,地壳自恒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每千米温度的平均增加数称为地热梯度,也称地热增温率 地热梯度因地而异, 这与构造环境有关 (3)构造运动所产生的热,据研究,在大规模的推覆挤压地带,由于摩擦作用所产生的高热,可使岩石变成塑性状态,甚至发生局部熔融4)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锐变放出的热能 (5)地幔深部熔融体的重力分异,产生上升的热流, 引起热流值上升的现象 关于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 根据浊沸石等开始出现的温度在 180~230℃;温度上限是根据深熔实验确定的,为700~90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