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范文.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391630115
  • 上传时间:2023-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35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器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  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做用力  2、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3、观察分析  ①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书本图9—1例子的三副图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三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得出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看看在这些图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1)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  (3)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2、亲自体验一下。

      做书本图9—3的实验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在这里的实验方案很多,可采用复式教学法———各组学生先分别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分别上讲台汇报  从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强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难比较)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4)课堂练习  例: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给予及时纠正讲评练习的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  (四)压强知识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为我们服务,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释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强小时想办法减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并引导鼓励同学分类举出生活中我们应用的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平而宽;吸管一头尖一头钝;椅子用宽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细杆等等同时让同学们参与做对比小实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业  1、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  2、课外小实验:测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压强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如果他要营救一个掉进冰窟窿里的孩子,是站着跑过去还是爬着过去?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二、根据情景进行猜想,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小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验证,将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3.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三、学生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两条初步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橡皮膜有时候凸出得多,有时候凸出得少,这说明液体压强有大有小,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评价,总结出变化规律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五、拓展训练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投影显示潜水服,提问:在不同深度潜水时,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对装备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当洪峰来临时,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评价,谈学习体会学生的学习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