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30爱情与自由.docx
6页爱情与自由(李笑天)按照语词本来的顺序,我应该写成“自由与爱情” ,而不是“爱情与自由” 因为本文是我婚恋问题系列文章的其中一篇,所以才取名为“爱情与自由” 记得 2011 年我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参加英语培训时,曾经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过“自由与爱情”的重要性排序问题,当老师让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爱情、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幸福、博爱等代表着价值观的语汇进行排序时,不同的人得出了不同的答案很多中国同学把“幸福”排在第一位,他们认为其他的都可以作为人生的手段,只有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我不赞同他们的看法,毫不犹豫地把“自由”排在了第一位,并且认为自由的价值和生命同等重要我虽然是少数派,但是我们的西人老师点评时居然和我的立场完全相同我感到,人一旦失去了自由,其他所有的价值都将失去意义,不管拥有再多的价值,都如同生活在监狱里的囚犯这里再回归到本文的命题,我认为,爱情婚姻都不可以以牺牲自由为代价,但是两个思想存在着差异,成长背景不同和生活习惯差异的人要长期生活在一起,又必须要求一方或者双方作出妥协和让步,这就软化了“自由”与“爱情”的直接冲突,试图达到二者并存、两全其美的结果。
至于那些追求绝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人,他们是很难心甘情愿地走进婚姻的,因为婚姻中根本没有绝对的自由索罗门经典上说:“孤独的人是不幸的单身的男子永远没有像结婚的人所享到的那种幸福” 邦太葛吕哀答道:“那么,天啊!你结婚便是但巴奴越说, “如果病了,不能履行婚姻的义务时,我的妻,不耐烦我的憔悴,看上了别人,不但不来救我的急难,反而嘲笑我遭遇灾祸,窃盗我的东西,好似我常常看到的那样,岂不是让我的遭遇更惨吗?” “那么你不要结婚便是” ,邦太葛吕哀回答是啊” ,巴奴越说, “但我将永没有嫡亲儿女,我希望子女要水远承继我的姓氏和爵位,我希望要传给他们遗产和利益” 以上是戏剧中关于婚姻与自由的精彩对白关于爱情与自由的关系,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曾写道:“法律自命能统御情欲不规则的动作,它以为能令我们的意志抑制我们天性中不由自主的感情然而,爱情必然跟踪着魅惑与美貌的感觉,它受着压抑时便死灭了,爱情真正的原素只是自由它与服从、嫉妒、恐惧,都是势不两立的它是最精纯的最完满的沉浸在爱情中的人,是在互相信赖的而且毫无保留的平等中生活着的 ” 不过,诗人对爱情的纯度要求太高了,如今几乎所有的人都做不到人人都知道自由是无价的精神追求,可是凡夫俗子怎么能做到不嫉妒,不恐惧,不屈从于爱情呢?我曾经多次看到有的男人为了挽回自己的爱情不惜当众给自己爱着的女人下跪,连尊严、人格都可以不要,还谈什么自由呢?英国作家萧伯呐曾经在戏剧中多次提起爱情与自由的问题。
他的爱情箴言:“如果结婚是女子所渴望的,男子却是勉强忍受的” 他借《唐·璜》主人公之口说:“我对女人们倾诉的话,虽然受人一致指责,但却造成了我妇孺皆知的声名只是她们永远回答说,如果我进行恋爱的方式是体面的,她们可以接受我推敲为何要有这种限制,结果我懂得:如果她有财产,我应当接受;如果她没有,应当把我的贡献给她;也应当欢喜她交往的人及其谈吐,直到我老死,而且对于一切别的女人都不得正眼觑视我始终爽直地回答说,我并不希望如此如果女人的智慧并不与我的相等或不比我的更高,那么她的谈吐会使我厌烦;她交往的人或许令我不堪忍受,我也不能预先担保我一星期后的情操,更不必说终生了我的提议和这些问题毫无关系,只凭着我趋向女性的天然冲动而已 ” 《唐·璜》还说:“社会组织与我何干?我所在意的只是我自身的幸福,遵从我个人的人生价值,即在永远有‘传奇式的未来’之可能性;这是欲望和快乐不息的更新,故毫无束缚可言 ”那么,自由的变换是否为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凡是享有此种生活的人,比他人更幸福更自由么?”显然作家萧伯呐是借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唐·璜之口说出一种典型的自我中心、喜新厌旧的“花花公子”式爱情观诸如“我也不能预先担保我一星期后的情操,更不必说终生了” , “(爱情是)只凭着我趋向女性的天然冲动而已。
”, “(爱情)是欲望和快乐不息的更新,故毫无束缚可言 ”……这些都堪称惊世骇俗的爱情格言唐·璜是一个欧洲历史传说中最臭名昭著的风流贵族和勾引女人的高手,不仅是风流情种的代名词,而且也成为许多西方诗歌、戏剧和歌剧的男主角他的爱情观说白了就是为了得到肉欲之爱,完全可以与女人逢场作戏,假装情意绵绵在唐·璜的爱情观中只有站在自己立场上的绝对自私和自由,没有对爱人的责任和奉献这种人比现在恐婚的人还可怕法国作家莫罗亚在《人生五大问题》一书中介绍,那些反对结婚的人说: “一对夫妇总依着两人中较为庸碌的一人的水准而生活的”这句话道出了婚姻的实质:是一种由牺牲自由换来的幸福我们理解了婚姻与自由的深刻含义之后,不禁为之不寒而栗莫罗亚还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即性的本能与母性的本能性本能是自私的,占有欲与自由是冲突的,只有母性的本能才有利他主义性质婚姻是系着于一种本能的制度 ”“爱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把个人宇宙化 ”这种思想起码有一半与中国自古盛行的实用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另外一层含义是人要与宇宙、世界和平相处也应该履行自己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从人与世界的关系来看,人希望传宗接代是一种自私的本能,而追求爱情婚姻的幸福却需要付出的更多,在履行保护爱人道义上的义务与责任的同时,也给自己的自由留有余地。
像花花公子唐·璜那样只要自己的本能欲望和自由的人就显得过于自私在自私者的眼里,爱情是赤裸裸的个人身体与感情欲望的满足,不要指望人可以伟大到牺牲自我和自由成全爱情的地步唐·璜在世界上访寻他们所描写的女人, “轻盈美妙的身体,晶莹纯洁的皮肤,温柔绮丽,任何举止都是魅人的,任何言辞都是可爱的,任何思想都是细腻入微的 ”换一种说法,则假若唐·璜对于女子不忠诚,那也并非他不希望忠诚,而是因为他在此间找不到一个和他心目中的女子相等的女子这是自己的爱情标准太高,还是一种花心男人玩弄爱情的借口?著名诗人拜仑也曾经在世界上寻访一个理想的爱人典型:她是那种温柔的女人,有羚羊般的眼睛,天真羞怯的仪态,贤椒而善解人意的品行,性感的而又贞洁的情操,按照他说的标准, “聪明到能够钦佩我,但不致聪明到希望自己受人钦佩”的女子当一个女人使他欢喜时,他诚心想她将成为他的爱人,女主人,女神等他认识较深时,他发现她和其他的人类一样,受着兽性的支配,她的性情亦随着健康而转移,她也饮食(他最憎厌看一个女人饮食) ,她羚羊般的眼睛,有时会因了嫉妒而变得十分粗野,于是如唐·磺一般,拜仑也逃避了台湾作家李敖对胡因梦的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开始胡因梦就是他心目中完美的女神,后来李敖居然发现女神拉屎很臭,就和女神拜拜了。
拜伦和李敖这种人,都是内心对爱情过于完美的幻想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精致的金丝笼子,把自己像一个充满野性的小动物关进了这个笼子里,自己无法得到解放却浑然不知,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诚然,文学艺术家大多是既食人间烟火又有着超现实主义浪漫情怀的特质的人,他们的爱情婚姻与生活,充满了想象中的完美和现实的残缺,所以他们的爱情婚姻总是充满曲折和不幸而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我们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的“梦中情人”和枕边配偶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因为我们明白一个常识性的道理:完美的爱人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也找不到,因为这种人根本就不存在!正因为如此,我们反而比那些思想深刻的哲学家、文艺家更能做到在“爱情”与“自由”之间学会妥协,在婚姻的“权利”与“责任”之间做好平衡,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要想获得幸福,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而且这种付出是自觉自愿的,是相互的付出而不是单向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爱情”与“自由”的同时并存,才能实现婚姻家庭的和谐幸福这里,我想以《自由与爱情》的诗歌结束本文,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1847 年创作了一首著名的短诗,成为世界上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爱情与自由关系的典范,是“爱情”与“自由”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最好的诠释,同时也是我成年以后 30 多年来对自由与爱情向往的座右铭——“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201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