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oc
23页1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常熟理工学院 尹陈、王瑜瑾、周丽萍摘要摘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我国财政体系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各类别的支出状况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都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结合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现有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统计软件对我国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及建立模型,并对财政支出的分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量关系上,我国财政支出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 0.997 个百分点;在结构关系上,除行政管理费外,其他如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国防支出等重要财政分支项目都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在此基础上,从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角度,提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 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关键词关键词: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协整 主成分回归1.引言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尤其是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作用而且财政支出在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本文从国家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了财政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背后,财政支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科学地用好财政支出的工具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只有深入了解财政支出状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职能中存在的失位与越位,为政府职能的转化提供更准确的指导,进而更加有效地利用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来促进经济增长①1.1.2研究意义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的重要手段,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等都是通过财政支出来执行实现的通过对国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探索财政支出规模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寻求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实现方略,对于我们理解政府运用有限的资源来执行自己的财政职能,并调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从而促使政府更加合理地配置财政资源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中各项目支出的经济效应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支出项目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同的效应关系,进而依据不同项目的经济效应关系,调整和优化政府的财政支出,合理有效地分配财政资金,促进政府更好地贯彻财政政策、履行财政职能,努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实现支出结构的优化,并引导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政府财政支出的效用最大化,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1]。
研究的结论为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财政支出以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综上所述,本文具有以下四点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客观真实的评价政府财政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国家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三,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财政支出以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第四,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的切实可靠的政策意见供政府部门参考采纳,促进经济发展1.2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是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阐述第二部分:国外①李慧萍.宁夏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宁夏:宁夏大学,2010.3与国内的相关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我国财政支出状况分析第四部分:关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构建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理模型,并在构建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数理模型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模型分析研究,并得到相应结论第五部分:提出了调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
1.3相关理论1.3.1协整分析协整理论是一种建模技术它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入手,探求非平稳变量间蕴含的长期均衡关系,它是研究时间序列常用的方法时间序列的回归方程一般式为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传统的计量12tttYX经济学方法要求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就会存在“伪回归”问题而实际上,大多数经济数据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可以通过协整理论来寻找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通过单位根检验,证明两个或多个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可以通过取对数、差分处理变成平稳的时间序列,即所有变量都是单整变量,则它们之间就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如果协整关系成立,就可以进行协整回归分析,找出这些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经济变量是否平稳,可以建立不同的计量模型通常,对于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通过直接建立回归模型来确定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则需要根据协整理论,先对非平稳经济变量进行差分,然后通过建立动态分布滞后模型或误差修正模型来寻找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2]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主要包括五大步骤:第一,模型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的前提是序列必须有平稳,所以必须先检验时间序列是否平稳,若不平稳则先进行差分,然后再分析相关图和偏相关图来选择模型形式;第二,模型定阶,即选择模型形式,模型形式的选择通常不是唯一的;第三,模型参数估计,应用 Eviews 等统计软件进行估计;第四,模型检验,包括模型的适应性检验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两大步;第五:利用所建立模型进行短期预测[3]。
1.3.2主成分回归分析①①王振龙,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4主成分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来资料中的大部分变异,将我们手中很多相关性很高的变量转化成彼此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变量通常是选出比原始变量个数少、能解释大部分资料中的变异的几个新变量,即所谓主成分,并用以解释资料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分析实际上是一种降维方法,其基本分析方法是通过构造原变量的线性组合来产生一系列互不相关的新变量,从中选出少数几个新变量并使它们含有尽可能多的原变量带有的信息,从而使得用这几个新变量代替原变量分析并解决问题我国财政支出分为多个分支,而各个分支对经济的影响又各有差异本文利用财政支出的各项分支数据,来研究各项分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成分回归分析是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提取出的主成分进行回归模型估计主成分分析较好的反映原来众多相关性指标的综合信息,用主成分作为新的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使得回归方程及参数估计更加可靠,进而得出各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和模型整体进行适应性检验①陈胜可,SPSS 统计分析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1 国外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自 1960 年以来,许多学者就财政支出与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
不同学者关于政府财政支出与 GDP 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双重作用:既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也会对经济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后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模型、分析法及采用不同的变量,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Aschauer (1989)将政府支出分为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的资本支出进行研究,发现政府的资本支出对 GDP 的增长率贡献为正[4]; Landau (1983)利用 104 个国家 1960—1977 年数据进行同归分析后发现,政府支出的增长阻碍经济增长,人均实际 GDP 增长与政府消费占 GDP 比重显著负相关[5];Evans (1997)应用一个简单的随机增长模型,利用 92 个国家 1960-1989 年的数据分析,表明政府消费占总产出的比例是差分平稳,人均产出的增长与政府消费比重的相关性不显著[6];Rivera 和Currais(2004)利用一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西班牙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得出公共卫生支出比其它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更显著的结论[7]2.2 国内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关于中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国内学者并没有达成一致结论。
从财政支出的多个角度分析研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的学者也进行了诸多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研究:(1)基于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孔祥利(2005)以中国 1996—2003 年为样本区间,利用斜率关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梁文风(2009)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OLS)法和对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实证分析了陕西省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陕西省财政支出对其经济增长总体上发挥正的作用[9];(2)基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尹宗成 (2006)利用我国 1978—2003 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方法,发现不同的财政支出对 GDP 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10]齐福全 (2007)以北京市为例,利用计量模6型和 IRF 以检验了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1]王恩胡、铁卫(2007)与康喜平针对陕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应明确界定公共财政投入范围,解决县乡财政困难,构建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12]。
综合来说,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并未达成一致结论部分结果表明国家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不相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某些外部因素本文运用相关时序数据,从理论结合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发现财政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73.我国财政支出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总额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由 1978年的 951.75 亿元增长到 2009 年的 40315.71 亿元,总量增长相当明显,增长了41 倍虽然在总量规模上,我国财政支出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在结构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现阶段的我国财政支出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第一、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过分追求公有制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近 50%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财政支出也趋向多元化从公共财政构建的要求来看,其比重也略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各项的比重见图 1同时须认识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并不尽合理,长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对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略显不足[13]。
1978 年2009 年图 1 我国财政分项支出结构对比饼图(1978 和 2009 年)第二、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由图 1①可知,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明显偏高,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增长速度已超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 GDP 的增长速度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社会发展、经济进步而增长的合理一面;但也存在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具体见行政管理支出折线图图 2①其他年份的饼图见附录图 18图 2 我国历年行政管理支出折线图第三、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由图 1 中所示,我国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12%上升到 2009 年的 24%,总体虽然呈增长态势,但是投入总量却明显不足从总量上看似乎不低,但稍加分析就可看出这一比例是偏低的,因为我国科教文卫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