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辩证法Microsoft文档.doc
5页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口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把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 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本文从自然辩证的角度 对自然的开发和对环境的保护进行研究,要求人类活动既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促进人和 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关键字:自然辩证、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⑴,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 來的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 展过程了解口然辩证法,对于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理解自然观与科学研究及可持续发展的 关联,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的一般理念,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一、 面对经济与环境的矛盾,环境友好型社会呼之欲出自工业革命以來,经济史无前例地发展,而同时环境也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20 世纪最早记录的环境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到日本熊本县的水误病事件,从印度的I専 帕尔事件到瑞士尸塞尔的莱茵河事件⑵,时至2010年10月4日匈牙利铝厂发生的毒水泄漏 事件,国际上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比比皆是。
有学者调查研究表明⑶中国己进入环境污染事 件高发期,突发污染事件总体呈逐年数量增多、危害增大的趋势,且发生吋间集中、类型广 泛,其中交通事故和工厂事故是事件发生的主要风险源2005年11月中石油吉化公司爆炸 造成吉林松花江硝基苯污染、2005年12月广东省北江锅污染、2006年7月江苏射阳氟源化 工公司爆炸等国内大量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来势突然、破坏性大W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 报报道⑹,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 问题突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200条河流409个断面 中,一至三类、五至六类和劣六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別为55.0%、24.2%和20.8%28个国 控重点湖(库)中,七类的有6个,占21.4%,五类的有5个,占17.9%,劣五类的11个,占 39.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库)中,重度富营养的1个, 占3.8%沖度富营养的5个,占19.2%;轻度富营养的6个,占23.0%人们在创造辉煌物质 财富的同吋,消耗了大量能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正影响着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光化学烟 雾、酸雨等问题已成为全球大气科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⑺。
以北京为例,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使污染物排放状况、边界层结构以及人们居住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大气污染物对生活在不 同高度人群的影响H趋凸显阳J尤其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城市面积迅速扩大, 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人们活动范围逐渐从单一平面发展到近地层空间同时超高层 建筑影响局地风场,地表粗糙度增加,局部湍流可将较高层大气污染物快速引至地血,可导 致地面污染物浓度突然升高造成局部大气污染事件「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 究院顾问王文兴调查表明,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和绝对数量都迅速增长,城市化率 从1951年的11.78%到2006年的43.9%,增长了近4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引起低质 量城市空气面积的扩张在面临诸多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人类逐渐认识到,不顾一切的发展将会给后代带来不可预 知的风险,必须寻求一种妥善的发展方式改变当前的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1992年联合国 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200多处提及包含环境友好含义的“无害环境的” 概念,并正式提出了 “环境友好的”理念随后,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产品得到大力提 倡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又提出实行环境友好土地利用和环境友好流域 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城市,发展环境友好农业、环境友好建筑业等。
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 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多次提及环境友好材料、产品与服务等 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与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环境 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在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正式将建设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 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 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坏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 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 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 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 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二、 从系统观出发,实现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 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 律,把握住对彖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彖。
魏复盛院士认为:“环 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政 策和机制建设,发展科技和文化,并且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在经济与环境矛盾凸显初期,工业化国家对于环境污染的控制多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对生产 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污染物进行处理,以减少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危害,即“末端治理”在 很多情况下,末端治理需投入昂贵的设备费用、惊人的维护开支和最终处理费用,还消耗- 定资源和能源,使一些污染在时空上发生转移,产生新的二次污染问题在末端治理不能有 效解决坏境问题的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相继尝试运用如“污 染预防”、“废物最小化”、“减废技术”、“源削减”、“零排放技术”、“零废弃物生产”,以及 “环境友好型技术”等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污染这些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使人们认识到革新工艺过程及产品的重要性在总结工业污 染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清洁生产概念[,,J21o经济的发展及其対环境的影响是一 个系统过程,二者联系密切,不可单独分开,经济的发展由产业生产实现,而产业生产则从 环境中获取原材料、能源等元素来维系,在形成产品的同时向环境输出副产物。
由此可看出, 生产与环境间是普遍联系乂是永恒运动的,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势必要按照系统观的 理论,全面地把握生产与环境,综合地探索二者I'可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在整个系统实现 全面的污染监控,避免末端治理的弊端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 防的坏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风险 只要发展清洁生产,就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单位产值 中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可以说,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必然选择问,是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三、 以辩证观为指导,多途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辩证思维要求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事物有利的一 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对于某些产业废弃物来说,辩证思维的观点可理解为,不 能只注意到废弃物不利的一而,更要看到其有利的一而在某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或废 渣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将造成环境污染,然而,若对废水或废渣进行一定的收集或 处理,这些废弃物则可摇身一变成为价值不菲的资源以氧化铝工业的副产品赤泥为例,它 是一种红色泥状固体废弃物,一般生产It氧化铝可产生1.0〜1.4(赤泥,大量赤泥堆存可对周 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包括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l,4-,6J>裸露赤泥形成粉 尘造成大气污染、堆场坡面的水土流失、占用土地资源、湿陷塌方等”】。
但是我们同吋也 要看到,赤泥中富含的大量铁、铝、硅、钙、钦等金属氧化物,不仅具有较高的高价金属、 贵金屈回收价值,而且这些金属氧化物都是环境技术领域中制备絮凝剂、吸附剂、催化氧化 剂的最基本原材料,经过一定技术处理,赤泥可成功应用在水泥附期、墙体砖建筑材料12・ 2,\防渗材料㈡】、路基材料卩叭充填材料〔约、硅钙肥料〔2习、吸附剂、化学催化等领域近 年来沼气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原料经过沼气池厌 氧发酵制取沼气后的有机残留物沼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钙、铜、铁、锌、猛等营养元素, 但是未经处理的沼液排入环境,将会影响土壤性质,造成土壤重金屈累积、水体污染等现彖 但如果将产生的沼液妥善收集处置,通过过滤、添加其他有效组分等措施处理,可开发成液 体肥、环保型杀虫剂、新型饲料添加剂等产品I旳,实现再次利用赤泥和沼液本身均是废 弃物,不能只看到它们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须以辩证眼光分析其本身的特性,发掘其有利 的一面,变害为利,怀着这种观点対其进行认知和改造,反而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的单项技 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为建设坏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有效途径四、 绿色科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支撐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观认为,当科技成果具有实用性、匹配性和效益性后,科技成为生 产力中最关键、最活跃和最强有力的因素,科学技术便成为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 世界经济近300年來得以工业化的根本原因,也是人类几「年文明历史得以发展进化的根本 原因绿色科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支撐人类科技发展史充满了对抗自然和 征服自然的思维,已有的科技极大地延伸和丰富了人类占有和掠夺自然的能力,加剧了人类 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报复性的反应换句话说,环境危机具有一定的 技术内涵,即人类误用技术或无节制地利用技术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资源节约型、 坏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突破传统的科技进步的逻辑思维方式,科技进步的新思维应着眼和立足 于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共存,而不是对抗和征服传统工业文明科技指向了稀缺、污染、不可 持续的资源范围,而绿色科技应该是指向丰裕、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范围绿色科技可 包含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 术、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预防污染的工艺技术绿色技术的循环性特征是资源 节约型、坏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要求生态学物种共生和物质环境再生原理表明:生物圈的 物质生产是一种无废料的生产或废弃物还原和废弃物利用的生产,它只要止常运转,所有输 入系统的物质都在循环中运动、转化和再生。
进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一种有机体利用 之后转化为另一种有机体可以再利用的形式,几乎所有的物质包括有机体排放的废料和有机 体死体,都在循环中被利用根据这一原理,开发循环性的绿色技术,应用系统工程的优化 方法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设计物质和能量分级多层次利用的产业技术形式和技术系 统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输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在第一次使用生产出第一种产品之后,其剩 余物成为第二次使用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料如果仍有剩余物则可作为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 料,直到全部用完或循环使用最后不可避免的剩余物,以对生命和环境无害的形式排放在发展绿色技术的同时,仍然不可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部门要加强战略上的引 导;第二,技术要紧跟市场需求,促进科技与环保结合;第三,鼓励创新,鼓励集成消化吸收 再创新五、 结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因环境问题而起,并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性思维方 式,将有利于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行为、政治制度、科技支撑和文化纳入有机统一的 科学发展框架下,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