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品十三市中考试题论初中化学教学策略.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0287815
  • 上传时间:2017-10-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品十三市中考试题 论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周春露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 江苏 泰州 225500摘要:本文以教学一线教师的视角来评析 2013年江苏十三市中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中如何创设出真正的高效课堂、如何决胜中考提出自己的一些教学策略关键词: 中考试题 试题动向 教学策略引言:化学学科是学生进入初三后新增的的一门学科,一年的学习就将接受中考的检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一节化学课都至关重要,我们该如何从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寻找出中考命题动向,提出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呢?本文想从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期待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正文:各地 2013 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该如何从试题中得到启示,寻找出最优、最适合我们学生、决胜中考的教学策略呢?一、2013 年十三市中考试题评析(一)试题结构:纵观江苏省十三市中考化学试题,试题结构表现如下:南京南通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总分80 60 100 100 100 100 100 60 70 60 80 60 60题量28 15 36 36 31 30 26 20 19 19 18 16 15(二)试题层次: 各市中考试题中一般都包含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运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其中各层次结构的问题所占的比例也大同小异,如识记性问题一般占分大约为15%左右,理解性问题一般占分在 20%左右,运用性问题一般在 30%左右,分析性问题一般占分 25%左右,而综合性问题一般占分在 10%左右,从试题层次结构上可以看出,各地在命题时都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特点,结合各市初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兼顾城市、城郊和农村学校的教学现状,考虑到既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又结合初高中衔接的实际,试题活而不难。

      三)试题特点:2013 年各市中考化学试卷较好地体现了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考查各地试题都遵循新课标,关注教材,呈现出如下主要特点:1.体现学科特点 突出基础性各市的中考试题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考查,具有内容丰富、范围广泛、重点突出的特点,如考查了物质的变化(扬州市第 1 题) 、物质分类(苏州第 31 题) 、物质的用途(南京第 23 题) 、基本反应类型(无锡第 28 题) 、质量守恒定律(常州第 9 题) 、溶液的概念及应用(南通第 17 题)等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了对物质微观构成初步知识的认识(南京第 11 题) ;考查了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技能(淮安第 11 题) ;考查了多种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和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镇江第 14 题) ;考查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方面的重要知识和技能(各市的最后一题) 2.体现价值取向 关注应用性各市的中考试题中都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如物质的用途(扬州市第 4 题) ,实验仪器与材料(泰州第 17 题) ,化肥的利用(无锡第 14 题) ,垃圾的处理(常州第 14 题) ,食品中的营养素(镇江第 5 题)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为载体考查与化学有关的内容(无锡第 4 题) ,常见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扬州市第 22 题) ,元素与人体健康(扬州市第 21 题) ,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应用(扬州市第 25 题) 、PM2.5 问题(南京第 5 题)等等。

      引导学生在应用化学知识解决设计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3 体现能力立意 突出探究性科学探究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各市的中考试题中,实验探究都占了较大的分值,具体的情况如下:南京南通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总分 80 60 100 100 100 100 100 60 70 60 80 60 60科学探究29分21分33分32分31分32分30分22分24分20分28分21分20分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都重视科学探究能力考查试题以考查常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以及新课标规定必考的 8 个学生实验内容为主,尤其是综合探究实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本操作和基础的 8 个规定实验中的问题相对简单一些,但这些问题的设计都很巧妙,有些地区的设计能考查学生是否认真做了实验(如泰州市第 17 题考查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 ,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对基本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评价能力综合探究实验重视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信息的提取和加工处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

      试题通过创设新的问题背景和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苏州的第 35、36 题都是综合考查学生根据新情境运用已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类问题成为每个地区中考中的必考题,解题时需要学生根据所给的和已有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提取,整合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因此这类问题也成为各市中考试题中能力题的典型,也是多数同学难以得分的问题综合探究实验重视考查学生化学图形表征能力良好识图能力是准确提取有关信息的保证,它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观察图形、图像图表,读取有效信息,寻找差异和特征,综合运用,建立模型并解决问题扬州第 12题、连云港第 36题等都是利用表格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考查,南京第 25、27 题等题都是通过反应流程和物质转化关系图,考查学生对工业流程图的认识,考查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或相互反应综合探究实验还重视考查表达能力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都涉及到了化学用语、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及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结论以及化学计算的过程,都需要准确规范的进行表达,同时还要求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要科学、简约、可行4.体现知识综合 突出灵活性各地中考试题首先比较重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生活中物质的用途、金属防锈、气体的制取、粗盐提纯、配制溶液等综合实验的考查等,都分别通过框图、流程、表格的形式呈现了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既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反应特征和反应规律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学生化学用语的书写技能。

      其次都重视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分别体现了化学与生物学科、化学与物理等学科的相关联系,而大多地区试题中还都涉及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化学与数学的有机融合总之,各地中考试卷力求考出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差异,考出化学学科基本素养的差异,考出学生做实验与讲实验或背实验的差异,大多地区试题整体难度不大,但试题创新性较强,只有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才能得高分二、新形势下的教学策略:1.巧妙整理 强化知识体系本人参加了泰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扣分较多的反而是基础题,尤其是化学用语的书写,而这一部分是教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顾及到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充分利用好 45 分钟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扎实地以课本为基础,以课本中心,狠过基础关,并注意训练学生化学用语的书写,保证解题的规范性其次,无论是新授课中还是中考前的复习中都要用好教材试题编制时,能力要求不会超课程标准,识记性知识的内容考查不会超教材,很多试题内容直接源于课本改编,即便是新信息问题大多数也是从书中挖掘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用好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对重点主干知识,如重要的化学概念、反应原理、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身边的重要物质、化学用语等要重点复习,夯实基础,强化知识体系,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2.联系生活 理清相关联系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热点、科技前沿、人文相联系的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但这一部分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而又零碎,有些知识又是学生易混淆的,如:食品中的 “有机物”和“有机高分子” 、 营养物质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性质、材料中的“复合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判断等,学生在解题时都会因为怀疑或犹豫而失分因此我们在新授和复习中,要注意同类问题的解决要总结规律,将零碎的知识结成网络,将相近和易混淆的点进行类比分析,学会辨别,有意地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有序地串起来,并注意强化化学在解决各类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注重点拨 提高探究能力中考化学试卷具有升学与毕业两大功能,既要求充分体现基础性,反映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形成水平性考试试卷的特点,又要求充分突出选拔性功能,使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有效的甄别学生化学素养的高低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探究题的解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探究性教学就是最好的体现因此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因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是以他们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实施的,在进行过程中他们需要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需要亲自动手实验,需要分析和解释、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整个活动中,他们始终处于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处于最大兴趣的状态;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了获取知识的探究能力,培养了探究未知的积极态度另外他们还要与其它同学进行讨沦、交流、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此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随时为需要的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注意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中的探究问题不可能都通过实验来解决,因此后一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注意从探究的一般程序上进行梳理,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和点拨,更多的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不是某一道题的答案。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能力上的真正提高,也才能举一反三4.方法训练 引导灵活运用一个教学方法好的老师,不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一个人终身的教育和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除了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概念、原理能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表达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而掌握新知识,并能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以使学生在中考中能灵活运用,从而决胜中考5.着眼未来,加强衔接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较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低,教学进度慢,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较多的时间反复讲练,因此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往往是通过机械模仿、重复练习,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和学习远远不能适应学习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的高中学习现代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初中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知识内容上了解初高中的相互关联和相对独立之处,把握好知识处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更多的要在研究新课标、研究新教材、研究学生已有的前概念的基础上研究教学,总之,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并决胜中考。

      参考文献⑴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⑵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7⑶2013 年江苏省十三市中考化学试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